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今日讀史 非文韜武略大睿智之才,不可爲軍師士門客山人也

今日讀史 非文韜武略大睿智之才,不可爲軍師士門客山人也

【今日讀史】古語云:「伴君如伴虎。」《易·履》雲:「履虎尾,不咥人,亨。」皆明鑒之言也。古往今來,非管仲之大智,亞父之老,鄒陽之明史,諸葛之深算,李泌之坦泰,不可爲軍師、士、門客、山人也!今日讀《史記·孝景皇帝紀》言西漢鄒陽事迹一段,頗感嘆古之為人臣者之艱辛,非滿腹經綸,聰明睿智,文筆生花,口若懸河者,不能事君也。那怕前程似錦,功名富貴,此象再麗,然伴君者,猶伴虎也。虎視耽耽,時咥人,履虎尾者,需三思而後行也。末吟小詩五絕一首:「伴君如伴虎,履尾咥人憂。未得鄒陽幹,吳梁莫作。」下面是《史記·孝景皇帝記》原文:

「初陽為勝詭所讒。王因囚之。將殺之。乃從獄中上疏曰。

臣聞忠無不報。信不見疑。蓋有以然。今定虛矣。昔者荊軻慕燕丹之義。白虹貫日。太子畏之。衛先生為秦晝長平之策。太白蝕昴。昭王疑之。夫精變於天地。而信不喻於兩主。豈不哀哉。今臣盡忠畢義。左右不明。卒從吏訊。為世所疑。是使荊軻衛先生復出。而燕秦不悟矣。昔玉人獻寶。楚王誅之。李斯竭忠。胡亥極邢。是以箕子佯狂。接輿避世。恐遭此患也。願大王察玉人李斯之意。然後改楚王胡亥之聽。無使臣為箕子接輿所笑。

夫偏聽生姦。獨任或亂。是以魯聽季孫之說而逐孔子。宋信子罕之計而囚墨翟。夫以孔墨之辨。不能自免於讒諛。而二國以危者。何則眾口爍金。積毀銷骨。臣聞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闇投之。人莫不按劍而怒。何則。無因而至前也。蟠木根柢。輪囷離奇。而為萬乘之器者。以左右先為之容也。故女無美惡。入宮見妒。士無賢愚。入朝見嫉。昔司馬喜臏腳於宋。卒相中山。范睢折脅於魏。卒為應侯。此二人者。信必然之畫。捐朋黨之私。挾孤特之交。故不能自免於讒諛之人。是以申徒狄蹈雍之河。徐衍負石入海。皆不容於世。義不苟取。比周於朝。百里奚乞食於路。秦穆公授之以政。甯戚飯牛車下。齊桓公任之以國。此二人者。豈素官於朝。假譽於左右哉。感於心。合於行。堅如膠漆。眾口所不能離。豈惑於浮辭哉。

是以聖主不牽於卑辭之語。不奪於眾多之口。獨化於陶鈞之上。而觀乎昭曠之道。臣聞盛飾入朝者。不以私汙義。砥礪名號者。不以利傷行。

今欲使天下寥廓之士攝於威重之權,主於位勢之貴,故回面汙行事諂諛之人,而求親近於左右,則士伏死崛穴巖巖之中耳。安肯盡忠信而趣闕下者哉。書奏梁王,梁王立出之以為上客。」—《史記·孝景皇帝紀》

注釋:

鄒陽,齊人,今山東臨淄,西漢散文家,《漢書·藝文志》將其列入縱橫家。漢文帝時,為吳王劉濞門客,以文辯著名於世。吳王陰謀叛亂,鄒陽著《上書吳王》諫止,因他是吳王的門客,其時叛亂尚未發動,所以只能隱晦曲折地加以勸說,文多隱語,常於言外見意。吳王不聽,因此與枚乘、嚴忌等離吳去梁,為漢景帝少弟梁孝王劉武門客。鄒陽「為人有智略,慷慨不苟合」,後被人誣陷入獄,險被處死。他在獄中上書梁孝王,著《於獄中上書自明》表白自己的心跡。由於此時處於一個非常尷尬的境地:一方面是梁孝王聽信讒言將其下獄,若直說自己無罪,則等於直斥梁王昏聵,處境將更為不利。另一方面,若不將梁孝王偏信讒言說明,則又無以自白無辜。為此,鄒陽採用了高超的表達技巧,首先拈出「忠無不報,信不見疑」,從「忠、信」二字入手,避開正面指斥,廣徵史實,論「讒毀」之禍,表述自己「忠、信」的心跡。接著,從知人與不知人處落墨,說明要知人就不能聽信讒言,而應警惕黨人橫恣的道理。最後,用大量古代君臣遇合的事例為證,勸諫梁孝王真正信用賢才,「不牽乎卑亂之語,不奪乎眾多之口」,如此天下士人才能真正為所用。梁孝王見書大悅,立命釋放,並尊為上客。該文比物連類,文采飛揚,詞多偶儷,語意層見復出,情意懇懇;又鋪張揚厲,意多慷慨,有足悲者,給人以戰國縱橫家的韻致。不失為一篇千古名文,被收入《古文觀止》。鄒陽有文七篇,現存兩篇傳世,即《上書吳王》、《於獄中上書自明》。

(易玩三品原創文 抄襲侵權必究)

2017 10 09 圖片采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