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有臭名昭彰,亦有香名流芳

古有臭名昭彰,亦有香名流芳

某天回家路上,看到兩個小孩兒吵架,饒有興趣地湊過去聽,聽到那女孩兒大聲說:「你是臭名!臭名!」男孩兒不服氣的反駁:「你才是臭名!我是香名!」

原來兩個小孩兒正好學到臭名遠揚這個詞,又恰好鬧了不愉快,才有這段忍俊不禁的對話。只是,雖是小孩子的玩笑話,倒有一番道理。與「臭名」相對應的可不就是「香名」嗎?

古有臭名昭彰,亦有香名流芳。

岑參《送許子擢第歸江寧拜親》詩云:「青春登甲科,動地聞香名。」李嘉祐《廣陵送林宰》詩中亦有:「清政過前哲,香名達至尊。」

香名,即美名。

《尚書·君陳》稱,「至治馨香」、「明德惟馨」。即最好的治理和明亮的德行都是馨香的。

楚國詩人屈原在《離騷》中,也曾多次提及香草,「戶服艾以盈要兮,謂幽蘭其不可佩……蘇糞壤以充禕兮,謂申椒其不芳……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也?豈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

那些人啊,把艾草掛滿了腰間,卻說幽蘭不可佩戴。把糞土裝滿了香袋,卻說申椒不夠芳香……那為什麼後來,連蘭草和芷草都不再芬芳了?是因為,那些人分不清好壞,拋棄了美德,隨波逐流,芳香也就沒有了。

可見,香不僅可以用於日常熏聞、品鑒,亦可以代表美好的名聲、美麗的品德。

香與品德的關係,還不止這些。《香乘》中收錄了兩則香與品德的小故事,故事雖說當不得真,卻也值得深思。

故事一:賣香好施受報

凌途是一個賣香人,平素樂善好施。

有一天早上,一位僧人背著布囊、拄著木杖來到凌途家中。他對凌途說:「我年老體衰、行動不便,能否借貴店歇息一宿?」凌途愉快地答應了,並為僧人設置好了床榻。僧人在此一住就是好幾天。

一天,僧人對凌途說:「我要去近郊辦些事,暫且把布囊和木杖寄放在店裡。」說完,僧人便走了,一個多月之後也不見回來。

凌途只好打開布囊,一看,發現裡面有兩包異香末,香氣芬芳撲鼻。

凌途用此香和入其他香料,製成合香出售。購買者不遠千里、絡繹不絕,凌途也因此迅速富裕起來。

故事二:賣假香受報

海鹽人倪生,以賣香營生,但每次都用雜木屑做成假印香出售。他這樣的做法,從來沒有被別人發現過,他因此沾沾自喜。

後來有一天晚上,倪生點燃蚊香驅蚊蟲,不小心火灰掉入其做的印香內,火一下子就燒了起來。火勢迅速蔓延,煙霧瀰漫,人根本逃不出去。最終倪生與屋子一起,都化為了灰燼。

凌途是個樂於助人的人,不因僧人的破爛外表而看不起他,反而成就了他與香的一段緣分;而倪生以雜木屑冒充香賺錢,卻沒想到在自己家裡引起了大火,最終害了自己。

對於這兩則故事中的兩個人來說,所經歷的都是一件簡單的事,但結局卻如此不同。以馨香比喻美好品德的君子,以惡臭比對偷雞摸狗的小人。以香喻人,大概便是這樣。

人說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只怕香與臭亦在一念之間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養智香鋪 的精彩文章:

香嚴童子與劉良佑的故事
香道之首-沉香的多種功效
中元節,最特別的風俗
在魔都,有一種新玩法不得不知
開學季-讓我們再回一次學校

TAG:養智香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