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區美食遊玩攻略,這裡才是廣東美食皇冠上的明珠
潮州和汕頭,離深圳並不太遠,潮汕美食早有耳聞,與其在深圳吃些不那麼正宗的,還不如花個周末前去一品,帶著這樣的心情,在四月某一個平凡又晴朗的周末開始新的旅行。
Tips:潮汕其實不止潮州和汕頭兩個城市,而是包括了潮州、汕頭、揭陽、汕尾、普寧…在內的很多個城市,潮汕很大,這次我們只去了這兩個城市。
Part 1. 潮州 - 行走的吃貨
下了動車,提一嘴,前方停靠站台叫做潮汕站,為什麼叫潮汕站呢,是因為車站位於潮州和汕頭中間,潮州汕頭分散在東西方位,大巴車各一小時就能到達。
之前做了攻略,據說潮州最好吃的就聚集在潮州古城石牌坊了,所以我們直接搭乘大巴車就到了石牌坊,下面在潮州的時間就交給吃吃吃吧。
司徒家肉粽,推薦指數:5星
(建議就地吃完,不要打包帶走)
剛走沒兩步就遇到傳說中的司徒家,聽名字是不是很有武林世家的趕腳,其實大叔hǐn熱情hǐn樸實,我們先買了一個肉粽,這個肉粽和其他地方的都不同,五芳齋名氣在外、款式多樣,海南的儋州大肉粽香飄十里、外厚內足,但是這個粽子很不一樣,裡面有蝦仁豆沙肉蛋黃…每一口咬下去是不同的滋味,熱氣噴噴,真好吃。於是我們又拐回去買了幾個準備帶回去吃,老闆說都是這樣的,總是要先買一個嘗嘗再回來多買幾個。
寒暄一陣我拔出相機拍照,大叔一看說叫我等等,這些不漂亮了,於是乎從裡面拿出一串剛包好的小粽子們,一個個珠圓玉潤,我拍完了給他看看問他好看不,大叔挺滿意,那得,就這張照片了!
炸豆腐,推薦指數:3星
買完粽子接著走,遇到好多炸豆腐的店,怎能不去一嘗。這些豆腐都是整塊整塊的。老闆會幫你切碎,然後會撒上一些薄荷葉,個人感覺口感較為平淡,醬汁也並無出彩的地方,倒是薄荷葉這樣搭配,有點驚奇,嚼起來更加清爽。
走在路上看到有人曬面,看著又不像粿條,也確實不太清楚是什麼,但是像曬被子一樣曬著這些面,陽光下也是萌萌噠。
鳳凰單樅,推薦指數:5星
說起單樅我沒有在這家店買,只是覺得罐子上的毛筆字很漂亮,紅色宣紙搭配的很有感覺就照了一張。回來後有位汕頭好友相送,一嘗之後才覺後悔沒在當地買上幾包。單樅的味道很獨特,清爽,和鐵觀音、普洱之類的茶都不一樣,但更深的感覺我也形容不上來,喜歡茶葉的朋友不妨試試,應該會給你不同的味蕾新感受。
Tips:單樅,屬烏龍茶的一種,是在鳳凰水仙群體品種中選拔優良單株茶樹,鳳凰單樅又是其中的高級茶,被評為烏龍茶之首。以上來自於百度百科,也算是給自己一個科普,畢竟之前從不知道單樅是烏龍茶,哈哈
煎蚝烙,推薦指數:三星
煎蚝烙,用油煎的食物難免都有點油,吃多了恐怕會覺得很膩。有點脆脆的口感,配上蚝里隱藏的海水的味道,很獨特的一道菜吧,配點香蔥和香菜可以綜合一下油膩的口感。
鴨母捻,推薦指數:2星
對我個人而言,缺少了潮汕人的那份家鄉情懷,所以鴨母捻不過就是皮厚點的湯圓,每每吃到湯圓這種東西,總是想起當年在南京吃的那一碗桂花湯圓,桂花的香氣,濃郁的湯汁,都是我念念不忘的最愛,因此吃到這麼一碗雜料湯圓實在是沒有太多胃口。也可能是去的店不對,隨便挑了家店,沒有去那家後來偶然路過的「胡榮泉鴨母捻」。建議想試試鴨母捻的朋友直接到胡榮泉,免得辜負了這些大湯圓兒~
鹹水粿,推薦指數:2星
潮汕很喜歡用「粿」這個字來命名很多菜,比如粿條,比如芋頭粿,比如下面這個鹹水粿,街上隨處可見這款小吃,有挑著扁擔的大爺賣的,有推著車的大叔賣的,有站在街邊吆喝著的阿姨賣的,就看你和哪個有緣先遇見誰了,這個口感沒有太多層次,我除了咸沒啥其他感覺,外面那個殼殼是用米做的,所謂無米不成粿,為何叫粿,據說是潮汕方言。裡面是現炒的蘿蔔丁,沒有肉,作為一個食肉動物充分覺得裡面如果搭配肉末,也許口感會更好。
五彩豆花,推薦指數:4星
冰冰涼涼的豆花是解暑神器,五色豆花五個味道,可能我有點嘴殘,沒太吃得出來
店家很可愛啊,一直嘮嘮叨叨的解說:「這是五色豆花,吃這個有三個步驟,第一要澆上糖水,第二要撒上這些末(什麼沫我忘了),第三要拍照…」
水果烏梅,推薦指數:4星
這家店老闆很有個性,我們中午大概12點左右到的古鎮,可是他家還沒開門,這家店就在司徒家隔壁,當時吃完粽子滿心歡喜想買盒番茄烏梅,結果沒開門,一度以為就要錯過了。天隨人願,離開潮州的時候這家店開了,果斷的去買了來解解饞。
毛毛說這家店叫「一吃」,就是要我吃,哈哈。
這家店的特色呢就是和烏梅有關,很多人都知道啦,台北夜市裡有個很出名的小吃就是番茄烏梅,剛好即將到來的台灣之行可以嘗嘗作對比。我問老闆他們是從台灣來的,他們告訴我不是的。
除了番茄烏梅以外,還有草莓烏梅,菠蘿烏梅,黃瓜烏梅...看個人喜好,好像10塊還是15塊一盒。
Part 2. 潮州 - 古城的驚喜
開元寺,推薦指數:5星
(這個還是看個人)
吃飽了總要去逛逛消消食才能繼續吃吧,我們隨意地走在老城裡,氣溫正好,一件薄外套加身足以。前方抬頭是開元寺,想去的朋友就在古城裡拿了地圖,上面標識清楚。
我其實對佛法道教文化是很感興趣,同時對天主教基督教也同樣感興趣,這種興趣並不是我內心有了信仰需要一個機會來決定我信仰歸屬,而是單純對這幾種的區別以及內在呈現感興趣,再者,我認為之所以會有信仰歸屬是因為經歷了一些什麼獲得了一些契機才會遇到並且相信於心。所以我來寺廟就只是拍了拍照,倒也不是無欲無求,只是不想麻煩佛祖罷了。
青燈古佛。最喜歡的一張皂片了
潮汕隨處可見這種嶺南風格的建築特色,屋檐上總是這麼有特色,一花一樹都顯示出了主人對生活的態度。
出來後接著往前走,看到有人家賣這種自己編織的小籃子,很像電視劇里大戶人家拿來裝點心的,很漂亮,很有古風有木有,隨手拍一張。
頤園,推薦指數:5星
(此處省略無數個)
頤園是我們此行收穫的一個大大的驚喜,這個園子在我和毛毛路過的時候並沒有成功的引起我們太大的注意,沒有一般開頭所寫的「驚為天人」,只是在看到牆頭露出的屋檐一隅才引發「好像這個園子還挺不錯」的想法,我跟毛毛說如果門票20塊一張我們就去看看,超過20我們就走。
結果在門口一問工作人員才5塊一張票,我們果斷買了進去參觀,結果裡面別有洞天,我們在裡面呆了兩個多小時,一度覺得工作人員也需要來攆我們走了才戀戀不捨的離開。
頤園是為了展示國學大師/佛學大師/敦煌學大師/書畫大師等等稱號的饒宗頤先生的著作成就等設立的參觀庭院,裡面陳設了饒先生的學術著作,書畫作品集等作品,刨去園子本身的建築設計/園林景觀值得一看之外,饒先生的簡歷介紹,作品展覽也是很值得一賞的。
進門就是這樣的一個小庭院,一汪清水,幾條錦鯉,荷花遍地,綠水漪漪。一瞬還以為自己來到了江南小鎮。
不得不不止一次感慨,要是我有這麼個院子,那簡直爽死了,聽聽小曲兒,看看荷花兒,夢想簡直呼之欲出啊
潮州
可能我對嶺南建築的屋檐有種獨特的愛
往後走有個更大的池塘,更多汪清水,更多條錦鯉,更多的荷花,更加的綠水漪漪
這個平台真棒,坐上去一半曬太陽一半在陰涼,大凡這種庭院,一定都很講究風水,雖然我看不懂,就覺得特別棒!
潮州
上了小二樓,推開一扇窗,古樸的窗戶外就是古樸的潮州城。燈籠盞盞,晚上可能是星輝熠熠的吧。
潮州
出了頤園就徑直走到了對面的古城上去一覽,城牆對面就是著名的湘子橋,橋的那頭是韓山師院。
天氣轉熱,青石板路上沒有太多人,脫掉外套就在陽光下跳躍一把,嗚呼!難得的假期~
潮州
從城牆上下來走到對面的湘子橋,忙著照這些紅艷艷的木棉花,地上的樹上的,結果並未留意毛毛掛在背包上的外套不見了!幸虧之前把外套里的手機錢包都放到了包里沒造成太大損失,十有八九外套都是被偷了而不是掉了,此時也提醒各位出門注意,貴重物品要隨身貼放。
從古城出來搭上一輛小三輪去車站前往汕頭,六十歲左右的大爺騎的,我們帶著行李又加上兩個人的重量,十分矛盾的坐了上去,怕他騎的太辛苦,又覺得他拉客也很辛苦。
坐在三輪車上真是深刻感受到生活的不容易。
Part 3. 汕頭 - 懷舊的寶典
晚上大概七點多八點左右抵達的汕頭,去酒店check in之後的士去了離我們最近的一家福合埕牛肉店,吃上飯已經是晚上九點半了,彼時已然餓的前胸貼後背了,感謝還有店收留我們吃飯。
福合埕牛肉火鍋,推薦指數:5星
汕頭一共兩家牛肉火鍋非常出名,一家叫做八合里,深圳有很多分店,一家叫福合埕,我目前在深圳還沒見過分店。之前在深圳的八合里吃過覺得味道不夠好,於是這次果斷選擇了福合埕。
兩個人吃很便宜,團購了一個套餐才99塊,有粿條吊龍匙炳牛五花等以及一些蔬菜,又加了分粿條倆人吃的很飽一結賬才115,太開心啦
Tips:醬料里一定要加芹菜,有助於提升口感。
第二天一早(大約11 12點)退了房出發去汕頭市區,之前問了汕頭朋友市區在長平路那一塊,當然好吃的地方也都在那邊。我們驅車前往,順便說一句,在汕頭滴滴快車超級快,基本一下單就接單了,汕頭很小,滴滴一次基本都在11、12塊上下,出行相當方便。
我們在車站附近隨便找了家小店吃了頓早餐(可能也是午餐),一碗牛肉拌粿條,還送一碗牛丸湯,裡面還良心的有五顆肉丸,好好喝,15塊,好便宜啊!重點是還很好吃
我們在長平路兜了一圈都沒看到什麼好吃的,於是坐車去了昇平路,老城區。先去一嘗老媽宮粽球。
老媽宮粽球,推薦指數:3星
我個人是覺得沒有司徒家好吃,這種好吃可能有一部分是因為司徒家的味道先於刻印在腦中。但是還是推薦去嘗一嘗。
吃完粽子在這附近溜達了下,原來是個老城,有以前聞名遠近的百貨公司,現在舊城改造,都圍起來了,照個破敗感都照不全。但還是拍了幾張斷井殘垣,也算是mark一下,看看以後這裡會變成怎樣的光景。
汕頭
汕頭
逛逛有點餓,這應該是逛美食多的城市保持的最佳狀態,每樣都嘗但每樣不多嘗。隨便找了家腸粉,但事實證明還是不能太「隨便」。
這個腸粉就不多說了,不好吃,看看圖片就好。潮汕腸粉還是一絕,建議大家還是專門找地方嘗嘗看。
飄香食府,推薦指數:3星
這個是當地極富盛名的飄香食府,食客不斷,絡繹不絕,小小的店從一層開到兩層,不僅翻新了裝修,可能也翻新了菜譜,有些人覺得這個很一般,有一些人還是很推崇,我們因為人太多沒有浪費太多時間排位置。店裡主推粿,各種各樣的粿,甜的鹹的,蒸的炸的,老闆真是很忙,我要了兩個心心念念的芋頭粉粿,連加熱這一步驟都省了,就這麼涼涼的下咽,覺得味道還是很不錯的,相信熱的粿兒們應該更好吃
太極糊(芝麻杏仁雙拼),推薦指數:4星
潮州也有一家,試過之後來汕頭還想吃杏仁糊,這家有點創新的是把芝麻和杏仁雙拼起來,變成一個太極的形狀,單吃每一邊就是芝麻和杏仁的味道,合起來當然又是另一種味道。個人很喜歡。
Tips:潮州古城裡有有家喝芝麻糊的地方,好像是上過cctv,門口貼的都是宣傳照,相信很好找,他們家還可以買芝麻糊、杏仁糊、花生糊的粉回去自己來沖,我們就買了一罐,冬天喝相信是個很好的享受。
張欽德 - 廣場老牌豆花天堂,推薦指數:4星
(位於人民廣場附近)
這個和潮州的五彩豆花不同,這個是老豆腐做的,沒有普通豆花那麼容易碎,口感也更為黏膩,上面澆的糖漿是糖不甩的那種糖漿,很甜,喜歡甜食的人應該很喜歡,像我這種不太喜歡甜食的甚點。給四星是因為在別的地方從來沒試過這種老豆花,所以還是很建議一試。
兩天的潮汕行到了尾聲,吃的很過癮,走得也很酸爽~
潮州和汕頭給我的印象不同,潮州更加古老,汕頭相對來說更新潮,道路兩旁的樹竟給了我滬寧的感覺。


TAG:肯哥探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