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天險之地,毛主席為何講起石達開的故事,他又如何避免悲劇重演
史海拾記
【筆記君註:1927年,這是一個我們應該記住的年份。這一年發生了一起中共黨史軍史上重要的事件——秋收起義,到今天整整九十年了。秋收起義在中國的近現代史上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毛主席率領的第一支工農軍隊隨之正式創建,同時我們黨的第一面旗幟也正式誕生,是保存信仰火種、播撒信仰火種的一次重要行動。同時,秋收起義井岡山鬥爭、瑞金中央蘇區、長征等革命實踐是我們黨在危險境地中保存革命實力、以星星之火醞釀燎原的重要轉折。今天起,我們將一起聆聽歷史的腳步,回顧那波瀾壯闊的革命畫卷。】
上一篇說到劉伯承開闢了彝族通道,和彝族首領小葉丹彝海結盟,成就一段民族團結的佳話,毛主席讚揚劉帥比諸葛孔明強,劉帥認為是黨的民族政策好,得到彝族同胞的認同,因為本身這個地方是窮苦偏遠之地,對於工農紅軍的理念具有天然的認同,知道紅軍是為了老百姓在革命,不容易。
有了這條通道,紅軍主力很快抵達大渡河邊,但等待他們的並非一片坦途,而是一個更大的險境。
大渡河是岷江最大的支流,兩岸高山聳立,河道陡峭險峻,急流洶湧,險灘密布,寬處可達一千多米,水深約七至十米,人稱「天險」。
1863年5月,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率軍數萬渡過金沙江後,抵達大渡河畔的紫打地(今安順場)渡口。清朝四川總督駱秉章調兵遣將,據險阻擊太平軍。當地兩土司在駱秉章重賞之下背棄許給石達開的讓路諾言,斬斷松林河上的鐵索橋,堅壁清野,並用巨石滾木堵塞山路,截斷太平軍的退路。太平軍數次強渡大渡河、松林河,皆因水勢太猛、清軍炮火轟擊太烈而失敗。部隊戰守俱窮,進退失據,糧盡草無,疾病流行。被稱作勇將的石達開縱橫疆場十餘載,面對大渡河,只能發出了「大江橫我前,臨流易能渡」的悲嘆。6月初,太平軍全軍覆沒,石達開被俘遇難。
安順場紅軍渡
七十二年後,中國工農紅軍也來到了昔日的紫打地,同樣面對著洶湧的大渡河。蔣介石力圖讓紅軍重演歷史的悲劇,憑藉大渡河天險,使中央紅軍成為「石達開第二」。當中央紅軍越過德昌向大渡河兼程疾進時,蔣介石判斷中央紅軍「必謀在雅安附近」與紅四方面軍會合。5月21日,他給駐重慶行營參謀團主任賀國光下達手令,指示:此時主要戰略,一是防止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會合,二是防止中央紅軍西進西康。同時令薛岳部迅速渡金沙江北上;楊森第20軍主力及第21軍一部向雅安、漢源地區推進,加強大渡河以北的防禦力量。
蔣介石致電大渡河守備總指揮、四川軍閥楊森,以活捉石達開的清軍四川總督駱秉章相激勉,並於5月26日,由重慶飛赴成都坐鎮指揮,電勉沿岸各部指揮官:「大渡河是太平天國石達開大軍覆滅之地,今共軍入此彝漢雜處、一線中通、江河阻隔、地形險峻、給養困難的絕地,必步石軍的覆轍,希各軍、師長鼓勵所部建立殊勛。」四川軍閥劉湘也發布緊急通報,稱紅軍已面臨「石達開第二」的危境,消滅紅軍在此一舉。國民黨的各種宣傳機器則一齊開動,大肆鼓噪朱毛「直步石達開之後塵」,紅軍「前有大渡河,後有金沙江,『西竄』又不可能,勢必被消滅於大渡河附近」。
毛澤東也想到了石達開。他在前往大渡河的途中,多次給部屬講述石達開兵敗安順場的故事。他說:「蔣介石和四川軍閥抱著很大的幻想,企圖把紅軍消滅於石達開失敗的地方。但是,「敵人的好夢是做不成的,石達開沒有走通的路,我們一定要走通。」
毛澤東的壯志預告著蔣介石的美夢註定將要破產。原因非常簡單,紅軍不是太平軍,毛澤東不是石達開。曾踏過萬水千山、突破圍追堵截的紅軍,在毛澤東的指揮下,可以創造出人類戰爭史上的任何奇蹟。
原創碼字不易,若覺得有收穫,可自由打賞或轉發!謝謝您!!


※十七勇士強渡大渡河,以一當十阻擊兇悍川軍反撲,神炮手隔江兩炮定乾坤
※生死存亡之際,毛主席果斷下令兩江夾擊奪此橋,誰去完成不可能任務
※顧問李德晚年說起這件事,用了這樣的評語,毛主席應該感到欣慰了!
※剛過金沙江,紅軍又面臨一生死存亡的天險之地,毛主席如何應對?
TAG:陳春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