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年代印痕(小心撞著您的影子)

年代印痕(小心撞著您的影子)

歲月無聲,似水流年。新中國成立60多年間,不同年代出生的人懷揣不同的夢想與追求,帶著滿腔的赤城與衝動,或鍥而不捨,或百折不撓,在各自的心路歷程上,留下一串串或深或淺的印痕,譜寫了不同的壯麗與多彩。

從「50後」到「90後」,無論哪個年代的人,都擁有屬於自己的獨特風景。無論歲月如何變遷,都有著秀出於那個時代的英才與俊傑。

命途多舛50後

這一代人生長於新中國成立伊始,年輕時基本上都是革命理想主義者。但那時的理想很純真,都是關於衣食住行的,沒有別的雜質。他們眼睜睜看著父兄輩們砸掉家裡的鐵鍋去大鍊鋼鐵,聽著關於糧食可以畝產幾十萬斤的「豪言狀語」……

很快,哀鴻遍野的大饑荒隨之而來,廣大勞動人民深受其苦。儘管如此,這代人的理想信念彷彿並沒有削弱,他們身不由己地隨波逐流,被衝到「文革」的漩渦里茫然失措地折騰了整整十年……

當上山下鄉的「知青」返城後,面對社會發展新形勢,他們因為沒有文化而感到百苦難咽。好容易熬到了90年代,孩子升學正需要錢,自己卻面臨從國有企業下崗失業的窘迫境況。「誰能告訴我,什麼是對,什麼是錯……」電視劇《年輪》里的這首歌,恰好表達了這代人的迷茫心態。

50後屬於悲催的一代人,他們在本應該求知上進的青少年時期,趕上「讀書無用論」大暢其行,學校紛紛「停課鬧革命」,使得人們正常的上行通道嚴重受阻。

當然,那時也有「躊躇滿志」的特殊群體:比如那些來自於「根正苗紅」的工農家庭里的「工農兵大學生」;比如那些來自於「苦大仇深」的貧窮家庭里的「雙突」幹部(突擊入黨和突擊提干)。

……時至今日,50歲以上的人們回首往事,仍痛感人生曾經歷過一次可怕的夢魘;而現今的年輕人,則會覺得父兄輩們當年的舉措不可理喻,以為那是一部20世紀60年代的「天方夜譚」……

1977年10月,因「文革」衝擊而中斷了十年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復,中國由此重新迎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春天。570多萬青年,從四面八方湧向久違的考場。雖然當年只錄取了不到30萬人,但它卻激勵著成千上萬的人從無知的夢魘中覺醒。

電視連續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生動形象地展示了那段史實……幾年後,這些50後大學生已經成為精英和才俊的代名詞,成為共和國各行各業的中流砥柱。

否極泰來60後

「一個嬰兒被包裹著,在『三面紅旗』之下迎來了新生……」60後彷彿有一種「生在紅旗下」的優越感,他們童年的眼裡漲滿憧憬,並努力暢想著未來的輝煌。但是,人生的軌道上往往布滿了變故,他們的少年時期大都經歷過「文革」的洗禮,可以說學業被荒廢了大半。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復,為他們真正帶來了希望和曙光。

成長匆匆、歲月匆匆,時代的重擔不知不覺地落在他們肩上。他們隱約登台,並逐漸匯聚成一股強勢的力量。面對80年代掀起的改革開放浪潮,這一代年輕人大聲喊出「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口號。

60後可謂是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一代人,他們不再隨大流,而是懂得拼搏和創業,願意為自己的人生開拓一片新的天地。他們知道知識能改變一個人,更知道運用知識和契合理想能改變自己的人生。

這代人承載的責任意識、憂患意識和理想主義精神,在經過激蕩變幻的歲月曆練中顯得更加理性與成熟,更加接地氣。

目前,這代人中的相當部分已經成為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國企高管及民企老闆,他們同那些50後精英才俊一道,共同開啟「知識改變命運,科技創造財富」的先河。他們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心目中的成功人士,成為中國社會重要的支柱力量。

漸入佳境70

這代人可看做是比較幸運的一代。他們童年的時候「文革」就已經結束,年少時雖然生活條件差一些,但隨著80年代的到來,一切都在加速好轉。因為趕上了新舊體制的更替,這代人的性格特點明顯帶有改革開放時代的烙印。

他們既不像60後那樣有激情,也不像80後那樣洒脫自如。他們是多重性格的一代,是少有信仰的一代,是介於傳統與前衛之間的一代。

70後是第一代看著電視長大的中國人,有著集體面對9英寸黑白電視機如痴如醉的模糊記憶;他們是第一代對港台文化具有免疫力的人,許多男孩學會了黑幫的微笑,不少女孩開始模仿發嗲的傻樣,更有人學會了早戀;他們是第一代跟著國產搖滾跺地板的人,地板還沒有跺爛,自己已經不再年輕……

當進入90年代中後期,面對物慾橫流的社會現實,這代人開始在理想與現實中徘徊和迷惘。對於物質現狀的不滿意,對於住房條件的不甘心,對於工作的不稱心,對於子女教育的不順意等等,常常讓他們在對人生的孜孜追求中迷失自我。

毋庸置疑,70後是經歷社會發展最快的一代人,也是經歷生活變化最大的一代人。這代人的慾望比較多,憂鬱也比較多,慾望讓他們不斷創造價值,憂鬱讓他們萌生新的思考。他們將是中國最有希望的一代人。

隨心所欲80後

這代人一出生就已經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了,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都有了較大提升,因而他們的生活比前輩們要幸福得多。

由於碰上了計劃生育,所以80後基本都是獨生子女。他們成長在孤獨的陰影里,動畫片、零食、遊戲和童話幾乎是他們童年裡的全部。他們外表耍酷,其實是內心孤獨的掩飾手法。他們趕上了高校擴招,卻又不得不面對沉重的就業壓力。

80後屬於飽受爭議的一代人。有人說他們是自私自我的一代,有人說他們是「讀圖衝擊文字,遊戲替代思考」的一代,也有人說他們是垮掉的一代。

其實這代人思想很活躍,更能接受新事物,比前輩們更具有創新意識和能力。但由於他們大都嬌生慣養,普遍缺乏吃苦耐勞精神,結果有不少人將自己應有的「發奮上進」換成了「拼爹遊戲」。

至於80後的理想,除了頗為現實的買房、買車之外,每個人的內心都很豐滿。

他們的理想可能是一個簡單的願望,如「在陽光充足的地方開一家咖啡店,定期邀三五好友來這裡聊聊閑話、彈彈吉他」;或者看似有些不可思議,如「研製一款全新的航天器,帶上幾個機器人到鄰近的星球開採礦石,但是默默地不讓人知道」;他們的理想也可能很浪漫,如「現在好好工作,等賺足了錢,就帶上心愛的人一起環遊世界」……

雖然80後的理想大都稀奇古怪而不能被接受,但他們的內心卻非常渴望出人頭地。

不是在現有的生活環境中安於現狀,就是充斥著對命運的不羈、從而拚命追逐夢想,這是很多80後目前的境況。可以說,他們是壓力最大、負載最重的一代人。相信他們一定會肩負起時代的重任。

顧影自憐90後

這代人的性格「標籤」顯而易見。他們以年輕、活躍、新潮、勇於接受新事物等特質,被公眾定義為「玩得酷靠得住」的一代。

與其他年代相比,90後生長的社會與家庭背景大不相同。他們沒有經歷過大的社會動蕩,也沒有經歷過大的經濟波動,生活環境比以前的年代優越許多。

隨著階層分化的日益明顯,90後的父母在生活態度方面有了很大改變,他們大都主張獨立與開放,追求成功的事業與高品質的生活。90後的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部分人顯得有些孤僻和自憐。

年紀輕輕的90後,彷彿還在懵懂地搜尋著自己的理想定位。那些在校園裡摸爬滾打的孩子,還未能預想未來的路會有多麼的長遠和坎坷。

至於這代人存在的一些心理問題,已經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比如他們自信又脆弱,敏感而自私,敢於質疑與反叛等。有的則極力表現與眾不同,並以此引發關注,尋求心理平衡。

看看大街上的青少年,已經有部分男孩開始染髮、戴耳環和打耳釘,有些女孩刻意模仿日韓明星的穿著打扮。

對網路的過分迷戀依賴,也是影響他們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另外,這代人彷彿缺失真正的偶像。不少90後對有價值的東西嗤之以鼻,只崇拜同代人中的李宇春、張靚影等人氣明星,最敬仰時下流行的通俗作家。

沒有高品位的志趣,缺失真正的偶像,90後困惑迷茫的心態亟待匡救與矯正。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這也正是中華民族賴以薪火相傳,繼往開來,並走向偉大復興的希望。

(聲明:文中個別圖片選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作者簡介:朱鳳俊,男,青島市人,大學文化,主任編輯。兼任區作家協會副主席、文藝期刊責編等職。先後發表各類原創作品310餘萬字,獲獎百餘項次,出版專著6部。

如果你喜歡,就請轉發到朋友圈,和朋友一起分享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河風襲人 的精彩文章:

TAG:河風襲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