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上有個「六味地黃丸」,按5分鐘就能補腎!
人身上有許多穴位,加以按摩能獲得養生防病的功效。將某些穴位組合起來按揉,更是堪比吃下幾味補藥。
你身上自帶「六味地黃丸」
六味地黃丸是人們熟知的補腎良藥,也是藥店里常年的暢銷葯,其主要功效是滋補腎陰。
六味地黃丸中共有六味葯,三味補藥、三味瀉藥,每味葯的劑量都很有講究。
但中成藥中每味葯的劑量是固定的,不一定適合所有人,有些人吃六味地黃丸就會上火。可是總找醫生調整劑量是件麻煩事,日常生活中該如何解決?
其實,你身上本來就自帶了「六味地黃丸」:人體有6個穴位恰好與六味葯相對應,經常適當按揉這幾處,可以收到與服用六味地黃丸相當的功效
按摩6個穴位,補腎不上火
太溪穴:足內踝後方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太沖穴:足背側,用手指沿拇指和足次趾之間的骨縫向上移,在大約三橫指處的凹陷部位,能夠感受到足部動脈搏動處
太白穴:第一跖趾關節後緣、赤白肉交界處
然谷穴:內踝前下方,足舟骨粗隆下方凹陷中
行間穴:1、2趾合縫後方,赤白肉分界外凹陷中
大都穴: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1跖趾關節)前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按揉力度以穴位產生酸麻脹痛感為度,每次5~10分鐘,左右腳交替,每天2次。
懶人版按揉法
穴位具有良性、雙向調節的優點,因此不用擔心像服中藥一樣帶來滋膩的副作用,所以僅用太溪穴、太沖穴、太白穴三個補穴就可以替代六味地黃丸。
由於腎為五臟之根,所以若進一步化繁為簡的話,只按揉足少陰腎經的太溪穴即可以代替上述六個穴位,成為最簡便版的六味地黃丸了。
以上方法推薦給腎陰虧損的患者,有潮熱盜汗、遺精、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等癥狀的人不妨試試。


※汗蒸時要注意什麼?做好這些事情
※碧螺春飯前還是飯後喝,怎麼鑒別碧螺春真假
※什麼食療方能緩解痛風病,緩解痛風少不了它們
TAG:靠譜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