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構建中國古代藝術品的強大體系(五)一個體現民藏價值的平台

構建中國古代藝術品的強大體系(五)一個體現民藏價值的平台

有投資,就有收益,這是亘古不變的道理。到了今天竟被我們自己破壞了這個規律,有投入了,卻沒有了收益,這就是今天的民間的古代藝術品收藏!

有人不同意這個說法,當今的拍賣全是天價,動輒過億、幾千萬,就是與民間收藏無關!多次聽聞,拍賣公司不是不徵集民間藏品,而是民間沒有真品、精品!

一幅平頭百姓收藏的乾隆御筆畫,被說成了仿品,低價賣給了運作方,他們卻能買到八千萬,奇怪不奇怪?奇怪!

還聽說,景德鎮的仿品被拍賣到幾百萬是常事,能夠花幾十萬買件仿品的,不是民間的個人,而是一個機構,一個平台。比照拍品搞收藏,除了在雲里,還要在霧裡,看到的花真實嗎?

所以搞了半天,藝術品的「真、贗」不是物品說了算,而是機構、平台說了算。還是實力說了算!信用說了算!

一張百萬英鎊的鈔票,簽發人說有效,就是百萬,簽發人說取消,就是一張廢紙!

剛剛拍賣了三個億的北宋汝窯盤,民藏的微信群里討論的結果,說是新仿的一面倒!不說新仿,也是一件普品!

收藏真讓人糊塗,古代文物「真贗」「價值」蘇富比說了算?還是民間藏家說了算?還是有實力的機構簽發人說了算?

同樣的物品,蘇富比做的買賣是「億元」的盤子。民間收藏那,也就是「萬元」盤子的買賣!

差別在哪裡?差個金融平台,差個信用,這個信用讓古代藝術品身價差了萬倍!

搞來搞去,藝術品的「真假和價值」不過就是一個金融遊戲,民間收藏的普羅大眾,沒有誰能制定金融遊戲,能制定金融規則的又沒有幾個看懂收藏。所以民間收藏的古代藝術品缺乏金融手段,就如魚兒缺了氧,花兒見不到光,活的有氣無力!「真贗」不論就是萬元的遊戲!

這可是今天的工藝品啊,身價個個不菲!

這些可是只有千元的就可以買到的商品。不夠艷美嗎?

所以民間收藏離開了金融手段,就是「真品」賣不過「贗品」,景德鎮走一圈,整個景德鎮沒有一個人說景德鎮有真品,全是仿品,事實哪?賣家明確告訴你,仿品要有成本,真品基本沒有成本!誰樂了,只有真藏家樂的開心!

藝術品收藏和藝術品投資,原是一對孿生兄弟,被我們做成了一把雙刃劍,也歸功於今天的「藝術品鑒定」產生的怪胎。它可以把「國寶」鑒定成「偽品」,讓它任意流失。也可以讓「偽品」塗抹成「真品」,掏空你的口袋。

這個遊戲設計的其實挺高明,關鍵沒用對了地方。雙刃劍沒威懾到別人,只傷害了自己。

這個「功勞」就送給那些不把「國寶」當成寶的一批人吧!有人會給你們發個大獎章。摧毀中國文化、摧毀中國古代藝術品你們立了大功。

我們今天所做的藝術品收藏實際上是一種文化的延伸,更是財富符號的延伸,但是至今在財富表現方面,只有表象(虛擬價值),而缺少了實質價值(變現能力)。

這就形成了一個怪現象,同樣一件藝術品,會有幾種價值體現。在不同人的手中,其價值體現完全不同。所以藝術品收藏是當今最有魅力和投機前景的投資活動之一。

任何投資都有回報,有了回報,就有了資本的良性循環,據說美國的海外投資回報率高達16%,索羅斯的量子基金回報率曾經高達46%。

我們的投資回報是多少,一般羞於掛齒。不說更好,說出來丟人。就憑這一點我們依然還要好好向人學習。搞出自己的特色來,讓文物活起來,讓文物資產活起來。

如果我們只願意投機,不願意真投資,我們的投資就會走偏。投資變成了投機,投機的最後結果,就是身敗名裂。

所以能夠理解,一件「金縷玉衣」幾個人的簽字就能夠貸款幾個億,真是天大的笑話。鑒定人的信用竟然如此惡搞,原本高尚的藝術品投資,就成了一個難以下咽的豪宴,金玉其外,敗絮其內。

藝術品的收藏從私人相授,到有價索求。藝術品除了日常陳設之外,又多了一份保值價值。時到今日,各類的藝術品投資活動,都是雷聲大,雨點小。

實際上,藝術品投資模式都有成熟的模式,只不過靠拿來主義,不做符合中國特色的修改,大多水土不服。

我們想建立自己的藝術品投資的模式,是一種什麼樣的模式?創新的動力在哪裡?如何運作?我們只能靠摸索前進。

民藏最大的問題,不是「真偽」的問題,而是「金融」問題,一切經濟問題,根子還是金融問題。

過去是巧媳婦難做無米之炊,今天是有米無炊,再好食料也做不成滿漢全席,今天的民藏需要一個大師,要用他的魔幻之手做成一個絢麗的大餐。

民間收藏的古代藝術品的價值與生俱來,由於我們特殊的政策,讓他們成了有實無名的假夫妻,微妙和脆弱的關係,讓她不能嶄露頭角。

我們總說古代的勞動創造多麼偉大,放到了面前卻不敢相認。一個「宣德灑藍缽」多麼珍貴,被認定了就登上了大雅之堂,無限珍貴。沒有認定前,老百姓依然會拿去餵雞,因為他的獲得成本基本為零!

十幾年前,和西部的幾個經濟學家探討西部地區的大開發,他們說了,只要給個政策,西部馬上就富裕起來,就像美國的拉斯維加斯,沙漠之上也能建成綠洲。

理論能實現的不一定符合我們的體制,所以民藏同樣面臨這樣的問題,有些可以放,有些不能全放。風箏飛的再高,也要有一根堅韌的線在維繫著,否則就會扎向深淵。

如果要找一個了解歷史、開拓視野、增長知識、陶冶性情的地方,非博物館莫屬。博物館無疑是古代藝術品最好的去處,把古代藝術品全部交給國家當然是最好的選擇,可是哪個國家能做到,把所有的收藏公示於眾,不光是財力而是共享的問題。

國有機構收受大量的文物,能否編列足夠的預算,來妥善保管、研究、展示一些不值錢的文物,顯然並不高明。

今天我們要理解國家為什麼鼓勵民營博物館的建設哪?大多數藏家認為並不現實,真正有能力建博物館的私人能有幾人。的確沒有幾個人有能力投資幾千萬去建一個博物館。

但是看到漫山遍野的房地產,我們就該理解文化地產的意義,就該理解文化產業的意義,更要理解古代藝術品價值的意義。

構建中國古代藝術品的強大體系,就需要一個強大的文化航母(民藏經濟的理論)來保駕護航。

我們不去建立一個新的文化產業的模式,僅僅靠太多,但都不強大的藝術品拍賣、鑒定、經紀公司,再多的小舢板捆綁起來,也難抵得過一個航空母艦的威力。為了國家的安全,我們建成了巨大的航空母艦。為了國家的經濟安全,我們也要建一個文化產業的航空母艦。

文化產業的復興是發展中國家進入發達國家的必修課,研究中國的古代藝術品的產業化也是揚中國之長,避中國的短板。

美聯儲是美國歷史發展所然,我們只能是中國人民銀行。

體制不同,也就有了蘇富比、佳士得信用下的藝術品流通模式。他們可以制定約定俗成的遊戲規則,但也解決不了億萬中國人的收藏大事!

我們只能靠建立一個集藝術品擔保(簽發藝術品信用、真品保證、價值評價)+博物館(解決擔保品的保管、展覽)+基金+文化傳播的「航母」模式來解決中國民間收藏巨大財富的規則制定。

我們有太多的拍賣公司,太多的鑒定機構,卻沒有解決一個金融的基本信用問題,所以我們的藝術品產業還很弱小!還僅僅是小舢板。

所以我們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的文化產業的探索,讓民藏的古代藝術品能給中國經濟帶來的巨大活力。

自從國家文物局承認民間收藏遠遠大於國藏十幾倍時,一件件民藏中的古代藝術珍品傲然面世,這個結論不是空穴來風。一年來本人走訪了許多藏家,看到的藏品已經遠遠不止幾百萬件,品級之高,品種之全,匪夷所思。問題就是民間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精品和珍品?

我們天天空談古代藝術品的「歸屬的問題」(需要法律對民藏的認可),空談古代藝術品「真假的問題」(需要用法律來約束鑒定專家的行為)。而忽略了古代藝術品本身的「核心的問題」就是價值取向。

放眼今天的世界,凡是辛勤勞動的國家幾乎都是窮國,凡是富裕和平的國家幾乎都是金融大國。一個強大富裕的國家無一例外都是金融投資、創造實體企業的國家。

利用和發揮遠比黃金更加穩定和有效的古代藝術品,在我們的羽翼下,建立起百萬、千萬、億元的價值體系,發揮它的金融品性,量化出幾萬億、幾十萬億的數字資產憑證,為國家的實體經濟發揮其金融作用,其效力遠比其他資產更保值、增值。

中國要從低端的「世界工廠」,轉身高端的「金融大國」就要從樹立信用開始。中國民間大量存在的古代藝術品,可以彌補社會上的不誠信,提升全社會的信用,倒是妙不可言。

正所謂: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國無信則衰。誰是集信用和價值為一身,正是這些千年來集智慧和勞動的古代藝術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okallmight 的精彩文章:

面對海量的古代藝術品,是盤活?還是否定?
乾隆瓷器有個「錦灰堆」工藝,能做出怎樣的燦爛?
你看到的是贗品,我看到的是民族的榮耀!
解決民間收藏的亂局,首先服從國家的大局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關於建盞

TAG:okallm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