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他是「漢初三傑」之首,功在韓信、蕭何之上
子房為漢謀臣,雖未嘗一日居輔相之位,而其功實為「三傑」之冠,故高帝首稱之。——眞德秀(宋)
說起張良,大家肯定不會陌生,我們就從他的出身說起。
張良的爺爺在韓國是三朝宰相,張良的父親在韓國是兩任宰相,想想就風光的緊啊。輪到張良的時候,不好意思,沒了,韓國一不小心被秦國滅了。
這滅國亡家奪官之恨怎麼能忍?於是張良在韓國滅亡後四處飄泊,省吃儉用,打算花錢找個刺客將秦始皇殺了,以報滅國亡家奪官之恨。
結果呢,刺殺行動很不成功,秦始皇大怒,對張良進行了全網通緝。
殺人未遂的張良只好更名改姓,一路小跑,逃到了下邳這個地方,於是他開掛的人生正式開始。
某一天,張良在下邳的橋上散步,突然有個穿破布爛衫的老頭走到自己跟前,脫下自己一隻鞋扔到橋下,然後對張良說:去,把我的鞋撿回來。
韓國五朝宰相之後,全秦通緝犯張良氣不打一處來,心說這老頭兒是不是欠揍?隨後張良念在老頭年老的份上,強忍怒火把鞋撿了上來。
老頭兒點點頭,又讓張良將鞋給他穿上,張良心想:都到這份上了,那就穿唄。
於是他半跪在地上,將鞋給老頭穿好。
老頭兒哈哈大笑,轉身離去,邊走邊對張良說:孺子可教也,五天之後的早上在此等我。
於是,在經歷了兩次遲到,接受了兩次老頭的批評後,第三個五天的早上張良終於先一步到達約定地點。而後老頭大方的給了張良一本書,說:讀通此書即可為帝王之師。
張良接過書一看,正是《太公兵法》,而後將其視為珍寶,常常誦讀。
公元前209年,陳涉起兵反秦。滅國亡家之仇不可不報,這樣想之下,張良也找來了百十個人,趁勢反秦。
一百多個人要對抗強大的秦軍畢竟有些單薄,於是張良決定去投靠義軍,沒想到半道上遇到了劉邦。張良對劉邦說起了《太公兵法》,劉邦聽的十分開心,經常採用張良的計策。
公元前208年,劉邦、項羽分兵伐秦,並約定:誰先入關進咸陽,誰就可以立為王。
隨後張良與劉邦一舉攻下了韓地的十多個城池,又打敗了秦朝楊熊的軍隊,終於殺到了嶢關。
凱歌高奏的劉邦決定用兩萬人強攻鎮守嶢關的秦軍,張良卻說不能輕敵。
而後命人在嶢關的山頭上多樹旗幟,虛張聲勢,又派人帶著奇珍異寶去賄賂秦國守將。耿直的秦將果然中計,答應和劉邦一起進攻咸陽。
劉邦正要同意,張良卻說:這只是受賄賂的秦將想要造反,其他的人未必聽從,不如趁此時秦軍鬆懈,突然進攻。
於是劉邦引兵突襲嶢關,秦軍無備,嶢關失守。
劉邦乘勝追擊,順利進入咸陽,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
進宮之後的劉邦大開眼界,秦宮內美女如雲,奇珍異寶不計其數。從未見過這麼多好東西的劉邦決定:我就住這了。
樊噲和張良一再勸阻,張良說:秦朝荒淫無道,我們才打到這裡。既然是為天下除害,就應儉樸為本,現在剛剛進了咸陽,你就想過那種昏君的日子,這是「助紂為虐」。
聽了一番大道理的劉邦為了大局只好退出皇宮。
隨後,後到咸陽的項羽心裡十分不爽,想要攻打劉邦。幸好項羽那邊有個老好人項伯報信,在張良的一通外交手段下劉邦才逃過鴻門宴一劫。
自此龍歸大海,劉邦得到了喘息之機。
公元前203年,劉邦率大軍攻打楚軍。軍情緊急之時韓信、彭越的援軍卻遲遲不到。
張良對劉邦說:韓信、彭越雖已受封為王,卻沒有劃分疆界,若能與之共分天下,二人援軍必來。
劉邦聽了,立刻劃分地盤給韓信、彭越,二人果然派兵來援。
而後,垓下之戰一錘定音,西楚霸王項羽自刎而死,長達四年的楚漢之爭以劉邦勝利告終。
戰鬥打贏了,進入論功行賞階段,劉邦稱讚張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要他在齊地選三萬戶做封地。
張良堅辭不受,最後只要了一個留縣,被封為留侯。
公元前187年,張良死,追謚為文成侯。


※劉邦8個兒子被呂后害的只剩2個,其中一個為活命認自己的妹妹當媽
※劉邦攻打項羽,正愁出師無名,遇見一老人,56萬大軍痛哭3天!
※王者榮耀:下班本是坦克的時代?強勢上單肉核劉邦不能錯過!
※從小被溺愛,不知天高地厚,一點挫折,便絕食而死
※此戰項羽瘋了!帶著3萬人去打56萬漢軍,只半日就殲滅劉邦主力!
TAG:劉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