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美圖-黛影兒|暗香浮動月仲秋
暗香浮動月仲秋
中午和幾位友人在遊船上過了一個熱鬧的中秋節。傍晚歸家小睡,醒來精神滿滿。走上露台,但見紅霞漫天、碧浪悠然,遠山孤島橫卧於雲海間......,這裡的黃昏靜悄悄,在肅穆中恭候著仲秋之月的光臨。
夜幕落下,移步花園,燈光打開,掛起幾隻喜洋洋的大紅燈籠。水池的瀑布和湧泉開放,幾十尾錦鯉從夢中醒來,雀躍著迎接這個曼妙而特殊的夜晚。小音箱播放著輕柔而典雅的古箏音樂。一盤月餅,兩杯清茶,數片瓜果,兩人庭中對坐。無需語言,清脆悅耳的是小泉與古箏;無需焚香,香氣襲人的是金桂與玫瑰;無需嬉戲,加菲貓與大白貓正上演著夜場的「貓鼠遊戲」。
月亮遲遲沒有露臉,一直躲在黑色的幕布後。正擔心今夜無月,驀然抬頭,發現她已經驕傲地掛在了高高的天庭,像東海深處的那顆定海明珠,衝破了層層的黑暗海浪,躍然燦爛於萬頃碧波之上。
為什麼千百年來,人們如此迷戀月亮?月亮,對於華夏子孫而言,就像普魯斯特筆下的那塊瑪德萊小蛋糕,它無言地穿越了時空,把我們和遙遠而神秘的古人微妙地聯結在一起,不一樣的時空,不一樣的目光,一樣的情懷,一樣的月亮。當我們默默注視著這千年不變的明月,心中迴響著早已作古的前人的詩行,恍惚間,時光消失了,百年、千年、萬年...都化作這明月照耀下的一瞬間;死亡消失了,李白、蘇軾、晏殊......,正在與我們一同演繹著這歲月長河的離合悲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幾圓缺?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明月不黯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
詠月詩句中,我偏愛李白的
《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需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也許李白的洒脫與豪放竟是我的終極夢想。
沐浴著靜靜的月光,我的思緒跳躍著,遊離著......此刻,庭是靜的,夜是靜的,月是靜的,我們是靜的--一切,是如此恬靜溫柔、和諧交融。
於是,與他相視而笑,共同舉杯,一謝今夜的清風皓月。
歲月靜好。
作者簡介
黛影兒,原名孫玉玫。外企白領,抒情詩人。現隱居于山東威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