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說謊太多,你的大腦就會麻木!

說謊太多,你的大腦就會麻木!

心理學家羅伯特?費爾德曼做過一個實驗,人們在日常交談時,他帶上隱蔽的攝像機錄下現場情景。統計結果令人吃驚:每人每天至少撒3個謊。說謊的內容多與情感和感覺有關,包括情緒、觀點、對他人或事物的評價等,而且,人們傾向於假裝正面的、積極的感覺。

說謊其實是一種求生本能,是人類本能產生的一種自我防禦保護機制。人天生會說謊,可以說從娘胎里出來,人就具備了說謊的「潛質」,說謊的基因已經「深種」在人的身體里。

心理學家發現,小嬰兒就知道用笑容騙到大人的注意。小朋友在四歲左右,開始會判斷在哪些情形下,必須說謊。

一篇新發表的論文稱,人們如果撒下一些利己的小謊,就有可能更進一步,編造更大的謊言,而且假以時日,大腦似乎會做出調整,去適應這種不誠實。

研究人員稱上述研究結果為「滑坡謬誤」論提供了證據,這種論調有時會在反覆無常的政客、腐敗的金融家、出軌的配偶以及其他人等為自己的不當行為辯解時浮出水面。

「在他們的敘述中,起初發生的不過是些小事,但事情越來越大,然後他們突然發現自己做出了極為惡劣的舉動,」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認知神經學助理教授塔利·沙羅特(Tali Sharot)說。她是周一發表在《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雜誌上的這篇論文的資深作者。

每個人都會偶爾撒個謊,哪怕只是為了讓朋友感覺好一點(「這條裙子你穿著真好看!」),抑或是給沒回郵件找個借口(「我從未收到!」)。當然了,有些人撒謊的次數會比其他人多。

但不誠實一直是一種難以研究的特質。在實驗室里,研究人員有時會讓受試者撒謊,並通過腦部掃描儀觀察其腦部活動。沙羅特博士和同事們設定了這樣一種情境:給予受試者自願撒謊的機會,並激勵他們這樣做。

一部功能性核磁共振造影掃描儀監控著腦部的活動,受到研究人員重點關注的是杏仁體,一個與情感反應有關的區域。

在這項研究中,受試者接到指令,要就罐子里有多少硬幣給待在另一個房間里的夥伴提供意見。當受試者覺得就硬幣數量撒謊對自己有利時,會更傾向於欺騙對方,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其謊言會逐漸升級。謊越撒越大,杏仁體里的反應則越來越弱。此外,通過受試者一次次嘗試撒謊時反應減弱的程度,可以預測他們下一次撒的謊又會嚴重多少。

這些研究結果表明,隨著大腦變得越來越麻木,最初與撒謊有關的負面情感信號會逐漸減弱。

「想來就和香水差不多,」她說。「你新買了一瓶香水,味道很濃。過了幾天,它的味道變淡了。一個月以後,你就什麼都聞不見了。」

GIF/5K

研究對象是80名成年人,大部分是大學生。研究者要求研究對象幫助看不見的搭檔猜測罐子里錢幣的數量,並告知研究對象,他的搭檔會把他猜出的數字告訴研究者(這位搭檔實際上是這些科學家的合作者)。

有時,研究者會採取措施鼓勵研究對象撒謊:他們告知研究對象,如果他們的搭檔高估了罐子中錢幣的數量,他們將獲得更多酬勞,高估得越多,酬勞越多。不過,他們搭檔的酬金將取決於估測數量的準確度。

在其他一些時候,參與者被告知,他們和搭檔都將因高估錢幣數量而獲得更多酬勞。還有些時候,參與者被告知,他們的酬勞將取決於估測數量的準確度,而他們的搭檔會因高估而獲得更多酬勞。

加勒特博士稱,他希望這項研究能在其他更現實的環境中重複,還說可以再做一項研究,觀察怎樣才能阻止人們變得更不誠實。

「怎麼去阻止?怎麼去預防?」他問道。

不過拉夫博士稱,如果這項研究的結果經得起考驗,那麼結論似乎很明確。

「那就意味著,我們必須密切注意,不要容忍謊言,以免人們在真正重要的時候撒謊,」他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錦虹網 的精彩文章:

九個可以操縱人心的神奇心理學技巧,教你如何與人相處
還在被焦慮折磨?五個步驟教你緩解焦慮

TAG:錦虹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