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辭職次數最多的宰相,給皇帝寫一百多封辭職信沒被批複,竟然撂挑不幹了
在歷史上,作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其下台形式無非是辭職和免職兩種,但是在中國歷史上,卻有這麼一位清廉的宰相,他的下台既不是被皇帝免職,也不是辭職得到了批准,而是自己把自己解僱,冒著殺頭的危險撂挑子不幹了。這個人就是以遞交辭呈多達123封,而獲得了辭職次數最多的宰相之稱的李廷機。
明朝的皇帝之中,最有個性的就要數明神宗萬曆了,他有一種比殺人如麻的朱元璋還要厲害的武器,那就是無以倫比的懶。從1586年9月16日開始,這位哥們兒就開始了長達30多年的冬眠,無論大臣們如何懇求,謾罵,抱怨,造謠,萬曆就像吃了秤砣的老烏龜一樣,就是不上朝,底下的大臣們就算再不滿,也不能跑進皇宮,把皇帝老兒拖出來批鬥,所以萬曆皇帝在位的時候,底下的大臣們很是頭疼。
當時朝廷中最明顯的一個狀況就是「人滯於官、官曹空虛」,官員人事任免基本陷於癱瘓狀態,到了萬曆四十七年,中央九部之中除了戶部和通政司有部長主持外,刑部和工部有其他部門代管,禮部、吏部、兵部只剩下公章沒有人,都察院和大理寺最狠,不僅沒人上班,連公章都不知道丟到哪裡去了。
李廷機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出任宰相的。在這之前,李廷機先是以萬曆十一年全國聯考榜眼的身份在南京任職,在他任職期間,南京官風清廉,經濟狀況有所好轉。調入禮部後,他想盡一切辦法為下屬謀福利,甚至從部門中剩下費用來給下屬們買房子。
也許正是因為他的這種廉潔自律,讓冬眠的萬曆受到了感動。萬曆三十四年,李廷機被提拔為宰相,進入了中央高層,但是不入閣不知道,一入閣嚇一跳,中央九部所有官員31個名額中,空缺竟然達到了24人,這就意味著這些還在堅守崗位的同志們,掙著一個人的錢,干著三個人的活。這也還罷了,更要命的是,當時的東林黨在沒有制約的情況下已成氣候,他們一心想讓李三才、郭正域兩人做宰相,所以明裡暗裡給了李廷機不少小鞋穿。
李廷機沒有萬曆那麼抗罵,幾個月下來就受不了了,就想拍拍屁股走人,他估摸著皇上老大也就是懶點,不寫個三五份請辭估計批不下來,所以為了讓皇帝看到自己堅決辭職的決心,他把家裡的破房子送給了窮人,讓全家老小捲鋪蓋先回老家等著,自己則跑到破廟暫時住下來,打算來個速戰速決。
但是萬萬沒想到的是,一連五份辭呈遞了上去,萬曆這邊毫無反應,李廷機毫不氣餒,又寫了五份,依然沒反應,再寫,沒反應,繼續寫,沒反應……可憐的李廷機,就這樣在破廟中住了五年,整整寫了123份辭呈,等來的不是萬曆的批複,而是一個「廟祝閣老」的綽號。最後,我們的李廷機同志終於崩潰了,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自己把自己解僱了,冒著抗旨殺頭的危險跑回了福建老家,而我們的萬曆皇帝呢,居然連追究都懶得追究,這也算是李廷機人生不幸中的大幸吧。四年以後,貧困潦倒的李廷機病死在老家,出人意料的是萬曆這個時候罕見的勤快了一次,追賜李廷機少保頭銜,賜謚號「文節」,也算是對這位一生清廉,勤政愛民的官員最後的交代吧!


※他一戰為中國增加近百萬方的領土,讓二十幾個國家臣服,卻背負千古罵名!
※為什麼陝西被稱為三秦?三秦是哪三秦,其實指的三個人
※貴州省為什麼簡稱黔?「黔」這個字是什麼意思?
※四大佛教名山,分別是哪四個菩薩的道場,又意味什麼?
※中國人不可不知道的10大常識,十八羅漢是哪十八個,看完後收益匪淺
TAG:琪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