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神葯」維生素C抗癌一說的真相

「神葯」維生素C抗癌一說的真相

「神葯」維生素C抗癌一說的真相

維生素又名維他命,通俗來講,即維持生命的物質。這類物質在體內既不構成身體的任何組織,也不是能量的來源,卻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必須的一類有機物質,也是保持人體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質。維生素在體內的含量很少,但不可或缺,而且由於體內很難合成維生素,其必須經常由食物供給。

維生素C是維生素家族中重要的一員。人類不能製造維生素C,因為我們缺少必要的酶,我們需要在飲食中攝入這種基本的維生素。維生素C有幾個重要的功能,包括在膠原蛋白的產生中起關鍵作用,它還參與了神經傳遞素的合成,如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以及在大腦白質中添加保護髓鞘。此外,眾所周知,它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性,保護細胞不受氧化損傷。

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維生素C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尤其是對癌症的影響,一直是爭論的焦點。流行病學研究發現,低維生素C與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死亡人數之間存在各種各樣的聯繫,但目前癌症治療的臨床試驗並沒有提供任何證據證明維生素C補充劑對腫瘤的生長或存活有抑制的作用。我帶大家看一看這方面的研究。


大劑量維生素C「抗癌」安全性被證實

「神葯」維生素C抗癌一說的真相

2017年3月,Cancer Cell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來自愛荷華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臨床試驗發現,作為一種有望改善標準癌症治療療效的潛在策略,定期向腦癌和肺癌患者注入800~1000倍的維生素C每日推薦劑量被證明是安全的。

同時,研究表明,大劑量的維生素C之所以能夠增加癌細胞死亡敏感性與能夠改變癌細胞鐵代謝的關鍵通路有關。

參與腦癌安全性試驗的人不多,共有11名患者接受了為期9個月的維生素C注射,前2個月每周注射3次,後7個月每周注射2次,同時他們在接受標準的放療和化療。每次注射的目標是提高患者血液中維生素C的濃度到20000μM。相比來說,大多數成年人血液中維生素C的濃度約為70μM。之所以需要很高的劑量,是因為維生素C在人類循環中的半衰期約為2小時。結果顯示,治療通常耐受良好,會產生適度的副作用,包括頻繁地去廁所和口乾。

那麼,什麼是大劑量的維生素C呢?我們正常人每天所需要的維生素C大約是50mg,這應該是已經考慮了口服吸收率較低的因素。醫院用的大劑量維生素C是每天靜脈滴注2000mg,這個比口服同樣劑量形成的血液濃度要高很多。

根據研究,成年人可以接受的最大安全劑量是1.5g/kg,所以,2000mg還不足以造成什麼嚴重的後果,除了本身有腎病的人需要謹慎,因為大劑量的維生素C會增加腎結石的風險。

為什麼注射大劑量維生素C是安全的?即便在如此高的水平,維生素C也不「傷害」正常細胞。原因被科學家們找出來了:一方面,腫瘤組織中氧化還原活性鐵分子的水平異常高,它們會與維生素C反應,生成過氧化氫以及衍生自過氧化氫的自由基。這些自由基被認為會選擇性地攻擊癌細胞,從而引起癌細胞死亡,讓癌細胞對放療和化療的敏感性增加。

另一方面,維生素C容易分解,產生過氧化氫,這是東西能夠破壞細胞組織和DNA。正常的細胞遇到它有多種辦法,清除和消滅它,避免傷害。然而癌細胞清除它的能力很弱,這就正好發揮它的抗癌作用了。

研究還證實,過氧化氫酶在這一過程中發揮了關鍵的作用。當接觸高濃度的維生素C時,過氧化氫酶活性低的細胞更容易受到損傷,甚至死亡。這一發現可能會幫助決定在治療中聯合高劑量維生素C能夠改善哪種癌症的治療以及哪些療法的效果。

在上述兩項研究中,補充維生素C的途徑都是注射而非口服。研究證實,靜脈注射維生素C,繞過正常的腸道代謝和排泄途徑,產生的血葯濃度比口服給葯產生的濃度要高100~500倍。重要的是,血液中這種「超高」的濃度正是維生素C攻擊癌細胞能力的關鍵。

安全性研究為II期臨床試驗奠定了基礎。研究人員計劃在II期試驗中調查是否高劑量的維生素C能夠延長接受化療和放療的患者的總體壽命和生活質量。

研究者希望,在II期臨床試驗中,聯合維生素C治療,腦癌患者對放療和化療的響應能夠增強。這一預期是基於I期試驗的數據:11名多形性成膠質細胞瘤患者的總生存期增加了4~6個月。


維生素C抑制白血病

「神葯」維生素C抗癌一說的真相

近日在《Nature》(Agathocleous團隊)和《Cell》(Cimmino團隊)上分別有文章報道了維生素C與白血病及其他癌症關係的研究。他們的研究表明,維生素C在影響癌症的三個重要因素—細胞代謝底物、中間體以及最終產物上面發揮了獨特的作用,揭示了維生素C抑制白血病及其他癌症的的作用機理。

複雜的研究過程就不敘述了,把結果擺出來:人體內維生素C含量的高低可以通過對Tet2基因表達產生影響從而調節血液形成血液幹細胞的數量和功能,而人類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大多帶有Tet2基因的突變。

兩個團隊都檢查了維生素C對癌症的影響。從人身上提取AML細胞,分成兩組,一組在體外進行研究,一組將其移植到小鼠體內進行研究。在這兩種情況下,研究人員均發現維生素C的補充都誘導了細胞分化導致AML細胞的死亡;而在小鼠體內,這種變化抑制了AML細胞的擴散。

目前的研究為維生素C缺乏改變HSC功能並可能影響白血病和其他疾病的風險提供了支持。在未來,包括綜合臨床、基因和新陳代謝數據在內的大規模人口研究可能會定義維生素C與癌症、心血管疾病和死亡之間的治療相關性。這些研究將進一步推動Tet2突變、維生素C、炎症和癌症之間的關係。

維生素C配合化療降低副作用

美國堪薩斯大學醫學中心的Yan Ma等發現,癌症患者在化療的同時靜脈應用維生素C,既能減少化療帶來的不良反應,又能使化療的效果增強,這一發現刊登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

這項研究從臨床前模型開始,最終進行了人體試驗。臨床前研究提供的證據證實了維生素C的抗癌效果,以及與化療藥物(卡鉑和紫杉醇)聯用後的協同增效作用。人體試驗還處於早期階段,規模太小以致無法從統計學上確定其效果,但已證實,接受維生素C治療的患者化療所致的不良反應事件大大減少。

儘管還需要規模更大的研究來明確維生素C是否有直接的抗癌作用,但它能減少化療所致的不良反應這一能力就足以使其成為一種有價值的化療葯聯合用藥。因為,毒性的減少意味著患者可以耐受更高劑量的化療藥物,從而或許可以獲得更佳療效。


維生素C殺死結腸癌細胞

2015年發表在Science雜誌上的一篇文章,來自Weill Cornell醫學院、哈佛醫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發現,維生素C能夠在小鼠中殺死攜帶一種常見致癌突變的腫瘤細胞,抑制腫瘤的生長。該研究發現,高劑量的維生素C可以通過提高自由基水平,轉而失活一種葡萄糖進入細胞所需轉運蛋白,降低細胞內葡萄糖水平,抑制細胞能量產生,從而殺死具有BRAF或KRAS突變的人工培養結腸癌細胞。

此外,研究人員給形成KRAS驅動結腸腫瘤的基因工程小鼠每日靜脈注射高劑量的維生素C(相當於一個人吃300個橙子)。與對照組小鼠相比,維生素C治療小鼠形成的結腸腫瘤較少且更小。

用維生素C治療癌症的研究從20世紀70年代就開始了,大多數僅限於實驗室和動物模型的研究,只有少數發展到了人體試驗的階段。國外曾經有一些狂熱的維生素C支持者把它看作是「神葯」,主張癌症病人應該摒棄放化療而單純用大劑量維生素C來治療。這些人被醫學界稱作「江湖醫生」,認為其理論依據和臨床實踐根本就經不起推敲。

但是,確實有一些動物試驗表明維生素C可以抑制某些腫瘤細胞的增殖,另外還有一些小樣本的臨床試驗證實化療期間給病人靜脈滴注維生素C可以降低化療的副作用,提高病人生活質量,似乎還有增效的作用。不過,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循證醫學的證據支持將大劑量維生素C用於癌症的輔助治療,特別是與化療共同進行。

所以,美國的FDA還沒有批准將大劑量維生素C用於癌症或者任何其它疾病的治療。中國也是一樣。

還需要強調的一點是:使人體內的維生素C達到較高的水平,並不是依靠吃檸檬或者吃維生素C片達到的。人體會自行將維生素C保持在一個合理且適當的水平,當我們從飲食中獲得更多的維生素C的時候,機體就會將多餘的維生素C通過尿液排出。

所以,不要盲目的補充維生素C,也不需要吃過多的檸檬以及其他含有維生素C的水果,於已無益還浪費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