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又見明星刷屏,卻有多少人記得這位老人的一生付出?

又見明星刷屏,卻有多少人記得這位老人的一生付出?

近段時間,有關科學家的報道讓人感慨良多。

前不久,「網紅院士」劉先林先生高鐵二等座改稿引發熱議;近日,著名植物學家鍾揚教授的離世令人唏噓;緊隨其後,因微信修改登錄畫面而進入大眾視野的科學家團隊,又讓人們稱讚不已。

昨日,某些明星的私人信息在微博刷了屏。

同樣是在昨日, 央視新聞以《冉冉白髮 大國棟樑》為題,刊登了一位93歲科學家的生平故事。

「如果時光倒流,還願意隱姓埋名30年研製核潛艇嗎?」

「不會變。黨把研製核潛艇的任務交給我,讓我有機會實現夢想,兌現入黨時的誓言,我就要為黨和國家流盡最後一滴血!」

這是一位為國之重器研製保守秘密60年的老黨員的豪言壯語;這也是一位從不自稱「中國核潛之父」的老科研者的內心獨白。

黃旭華,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他用這一生的時間,踐行著當初的入黨誓言。

黃旭華與夫人合影

「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

在黃老的辦公桌上,有張彩色照片。照片里他穿著黑色西服褲,白襯衫上打著領帶,站在舞台上,左手貼在腰間,右手舉高,眼睛炯炯有神地看著前方,像少先隊員敬禮的姿勢。那是2006年10月19日黃旭華在指揮一場大合唱。

指揮大合唱

黃旭華院士的同事都知道他喜歡唱歌。而也正是在歌聲中,黃旭華和中國共產黨結下了不解之緣。

1945年,黃旭華正式進入交大讀書。在讀書期間,看到國民黨統治下的黑暗和腐敗後,黃旭華深感失望。他開始接觸一些西方的思想,並加入了進步社團「山茶社」——意為要像山茶一樣漫山遍野,經得起風雨。那時的他,最愛和社員們一起哼唱 「山那邊喲好地方,一片稻田黃又黃……你要吃飯得做工喲,沒人給你做牛羊」。

學生時代的黃旭華

從入社開始,黃旭華就積极參加各項活動,思想覺悟不斷提高,他逐步意識到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終於,到了1946年,一位叫陳汝慶的社員(地下黨)找到了他,問:「你對共產黨有什麼看法?」

就這樣,黃旭華毫不猶豫地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的地下組織。他把喜歡的那首歌也改編了——「解放區喲好地方,一片稻田黃又黃……」

接下來的日子裡,同學印象中這個「愛喝稀飯愛吃紅薯的窮學生」繼續用歌聲表達著對黨的忠誠。在1947年去南京請願的「護校」運動中,他又指揮大家唱了《國際歌》《馬賽曲》。

1948年的冬天,這個參加地下黨已2年多的「歌者」正式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還記得是49年的春節,在我遞交申請書數月後,組織終於批准我加入了!」93歲的黃老回憶起這段經歷,仍然激動萬分。

「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

上世紀50年代,新中國面臨著超級大國不斷施加的露骨核威懾,危機重重。毛主席痛下決心:「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我被調過去說要搞核潛艇。」黃老憶起當時的場景,「你是一名老黨員,組織上放心,但接受任務後必須隱姓埋名。」

為了黨和國家的安危,黃旭華響應了組織的號召。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他和一批來自北京、上海、大連等地的技術人員毅然放棄優越的城市生活,彙集到那個承載著國人重託的荒山半島,開始了中國核潛艇研製這項神秘而偉大的事業。

黃旭華在葫蘆島

「一年刮兩次風,一次刮半年」,這不是調侃,而是日常艱苦工作環境的寫照;「早上茄子炒辣椒,中午辣椒炒茄子,晚上茄子辣椒一起炒」,這同樣不是幽默,而是物資匱乏下的苦中作樂。然而即使是在最困難的日子裡,黃旭華也沒有掉隊,更沒有想過當逃兵。

「黃旭華啊,他是個一條路走到黑的人。」夫人李世英這樣形容他。誠然,黃旭華帶著組織對他的囑託,克服了各種常人無法想像的困難,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一代艇的研製中。

「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秘密」

黃老的一生,是光榮的。自1965年組建核潛艇總體以來,他歷任副總工程師、副總設計師、總設計師、副所長、所長、名譽所長。大大小小的榮譽更是早已數不清。用黃老同事陳源教授的話來說,「提起黃總師,(他的工作能力)大家都沒得說」。

黃老的一生,也是寂寞的。剛參加核潛艇研製工作時,領導就給黃旭華提出要求:「時時刻刻嚴守國家機密,不能泄露工作單位和任務;一輩子當無名英雄,隱姓埋名;進入這個領域就準備干一輩子,就算犯錯誤了,也只能留在單位里打掃衛生。」黃旭華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在工作中(中間為黃旭華)

「一般的科學家都是公開提出研究課題,有一點成就就搶時間發表,而你們秘密地搞課題,越有成就越是把自己埋得越深,你能承受嗎?」以前的老同學這樣問他。

三十多歲的黃旭華肯定地說:「我能承受。在大學時我經受過地下組織嚴格的紀律性、組織性的鍛煉和考驗,相比之下,隱姓埋名算什麼?」然而當時間悄然走過半個世紀,回憶往事,黃老也坦承,「隱姓埋名當無名英雄,也有難以忍受的痛苦」。

上世紀50年代的一個陽曆新年,黃旭華出差到廣東,經組織批准回了趟汕尾老家。臨別時,母親留下了簡單幾句期盼:「你從小就離開家,那時候戰爭紛亂,交通不便,你回不了家,現在解放了,社會安定,交通恢復了,父母老了,希望你常回家來看看。」黃旭華流著眼淚滿口答應了母親。他沒想到,這一離別,就是30年;再相會時,父親和二哥都已去世。

他回憶說:「父親從病重直到去世,我都沒回去。父親直到去世也只知道他的三兒子在北京,不曉得在什麼單位,只曉得信箱號碼,不曉得什麼地址,更不知道在幹什麼。」

黃旭華的父母

1987年,上海《文匯月刊》刊登長篇報告文學《赫赫而無名的人生》,首次公開描寫了中國核潛艇總設計師的人生經歷。黃旭華把文章寄給廣東老家的母親。文章中只提到「黃總設計師」,沒有名字。但文中「他的妻子李世英」這句話讓母親堅定地相信這個「黃總設計師」就是她的三兒子。

母親沒想到,30年沒有回家,被家裡的兄弟姐妹們埋怨「不要家、忘記養育他的父母的不孝兒子」,原來在為國家做大事。多年後,黃旭華的妹妹告訴他,母親當時一而再、再而三地說:「三哥(黃旭華)的事情,大家都要理解,都要諒解。」

「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

1988年4月29日, 核潛艇按設計極限在南海作深潛試驗。所里的人都明白,這是一次重要而危險的試驗。一方面,不進行深潛實驗,核潛艇就永遠無法放心地投入實戰;另一方面,已發生的「前車之鑒」提醒著所有人——美國的「長尾鯊號」在深潛試驗時,下去後再沒有上來,艇上160多人全部葬身海底,至今無法知道失敗原因。

離極限深潛的日子越來越近了。細心的黃旭華卻發現參試艇隊里有人唱起了當時的流行歌曲《血染的風采》:「也許我告別,將不再回來;也許我的眼睛,再不能睜開……」隊伍中似乎瀰漫著一種「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悲壯氣氛,有的參試人員甚至做好了犧牲準備,向親人囑託了後事。

黃旭華覺得氣氛不太對,於是找到當時的政委了解情況。原來在做思想工作時,政委著重提到了一個詞——「光榮」。而越是這樣談心宣講,就越容易讓人聯想到「犧牲」二字。

為了緩解緊張情緒,已過花甲之年的他召集大家,語氣堅定地宣布了一個大家都沒想到的決定:「我要和大家一起參加試驗。」

「當時雖然表情鎮定,但內心其實挺緊張的。」天性樂觀的黃老到現在還記憶猶新,「是不是絕對沒有一點疏忽和漏洞?是不是還有哪些超出經驗之外的潛在危險?不管如何細緻,我還是很擔心。」

就這樣,到了試驗當天,170多名船員在上萬名建設者的注視下,一個深度一個深度地潛了下去,50米、100米……隨著艇體的不斷下潛,全艇漸漸歸於寂靜,只有巨大的海水壓力壓迫艇體發出的「咔嗒、咔嗒」聲顯得尤為驚心動魄,艇的殼板也因受壓變形而不時發出沉悶的巨響。

一代總師鎮定自若,在聽取了測試人員各項實測數據報告後,他果斷地決定:繼續下潛!終於,極限深潛試驗成功了。黃旭華再也抑制不住內心的欣喜和激動,他豪情萬丈、詩興勃發,在當日的核潛艇《快報》上即興揮毫一首:花甲痴翁,志探龍宮,驚濤駭浪,樂在其中!

深潛實驗成功後合影(後排右四為黃旭華)

深潛實驗是黃旭華人生中經歷的一次看得見的大風險。事實上,在研製一代艇的過程中,有許許多多無形的風險都被無私的黃老給趟了過去。

當時國外權威文章提到,美國在核潛艇下裝上一個65噸重的大陀螺,利用陀螺高速旋轉,在發射導彈時把艇體平穩下來。黃旭華堅持按科學規律搞核潛艇試驗,「為什麼不能相信自己的結論,非得跟著美國走不可」?

「當時,所里的分歧特別巨大。有些人表示,既然美國是這樣設計的,我們也應該研發一下替代物件。」黃老的同事錢凌白教授介紹到,「黃老說這些話是頂著巨大壓力、冒著很大風險的。」

最終,經過理論分析和試驗後,黃旭華大膽地取消了這種設計,不用大陀螺依然可以保持艇體穩定。核潛艇的研製沒有走彎路!

「為共產主義奮鬥終生」

接受採訪時,93歲高齡的黃老頭髮雖然花白,但身板硬朗,說起話來也中氣十足。思路依舊清晰的他堅持不退休,留在所里發揮餘熱。

黃旭華院士接受採訪

當然,時至今日,他最樂意乾的事已變成給年輕一代當「啦啦隊」,「關鍵時刻給他們撐撐腰」了。「我不喜歡做教練員,最多就是在關鍵時刻做下場外指導,幫他們看看。」

1992年進所的陳虹教授至今仍記得與黃老的第一次見面:「那麼大名頭的人,卻這麼平易近人地和我們年輕人談工作,我事前怎麼也沒想到……」

一張寬大的辦公桌,一副老花鏡,一隻放大鏡。只要不出差,黃老仍然每天都會準時出現在核潛艇研究所的院士辦公室里。而在工作的間隙,他常常會深情地凝視辦公室里那一字排開的各種核潛艇模型。那一艘艘圓潤優美的核潛艇代表的是黨交給他的使命,是國家對他寄予的希望,也是他力量的源泉。亦如在「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上的那句回答——我的夢想「還是核潛艇,還是希望中國的核潛艇更上一層樓」!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黨員生活 的精彩文章:

「收到請回復」的背後……
省領導予以高度評價,這些返鄉農民企業家搗鼓出了什麼?
月入3萬的煎餅大媽,讓你憂傷了嗎?
剛剛,湖北發布了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
長江新城選址確定,武漢三鎮將變「四鎮」!

TAG:黨員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