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袁世凱:我的特長是送禮

袁世凱:我的特長是送禮

林徽因在民國後期是女神,她的父親林長民在民國前期則是有文化又有地位的男神。給有政治地位的人送禮相對容易,給有文化的人送禮最艱難,因為別人捉摸不透他們矯情的心思:重了不是,輕了不是,太物質顯得庸俗,太脫俗又不知是不是對方的菜……到底送文化人什麼樣的禮物才顯得體面過人、又不被拒於千里之外呢?這真是個世界難題。但送禮達人袁世凱就送了林長民一份根本無法拒絕的禮物。

袁世凱:我的特長是送禮

民國初年,在眾議院任秘書長的林長民因為父親病危,去總統府向袁世凱請假,要回滬侍奉老父。袁世凱不但准假,還送了他人蔘、鹿茸等貴重藥材,約合300兩白銀。這禮物又得體又合時宜,讓高潔的人也無法拒絕。

等林長民的父親病逝後,袁世凱包了5000銀圓的份子錢。這還不止,大總統的熱情如滔滔江水,待林長民返京後去新華宮銷假時,袁世凱又百般慰藉,併當場背誦了林長民撰寫的哀啟(舊時死者親屬敘述死者生平及臨終情況的文章)——真難為了這個沒文化的人……從頭到尾,袁世凱聲情並茂,一字不遺,背得淚流滿面,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仙逝的是大總統的爹呢。林長民當場就Hold不住了,跪地而拜。

給下屬送份禮,袁世凱都能這麼走心,把現場直接變成韓劇,可見他的送禮功力。其實,送禮是袁世凱的一門神功,如果沒有這個神功,他是絕不可能飛黃騰達的。為什麼呢?因為他沒文化呀……

袁世凱天生就不是塊讀書的料。儘管出生在大戶人家,還很有狗屎運地打小就受到各種名師輔導,但他就是讀不進書。他的一個堂叔受過二品頂戴賞賜,也是晚清的一個牛人,堂叔很早就表示這個侄子不是塊讀書的料,說袁世凱「資(智)分(商)不高而浮動非常」。

袁世凱的腦子笨到什麼程度?1876年,17歲,落榜;1879年,20歲,第二次鄉試,又名落孫山。他真是個學渣。

但一般八股文寫不好的人,腦筋用在別處卻相當可以。袁世凱的自我認識非常到位,他早就知道自己做不了考試型選手,所以他很小就到社會上混。從七歲開始,他從河南到了濟南,再到揚州、南京,他什麼世面沒見過?習武、喝酒、賭博、逛窯子、混江湖,他門門拿手。因為出道早、有錢、城裡人會玩,他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是個社會型人才。

而當他結束了12年在朝鮮戰場上的歷練回到清朝以後,這個特別能控制住自己情緒的人才更是將他察言觀色、籠絡人心的社會本領發揮到了極致——集這兩項本領精華的神功就是送禮,但凡他出手,基本都能戳中收禮者的心尖,戰無不勝。

袁世凱:我的特長是送禮

在他送禮的名單上,他最花心思的大概就是這個女人:慈禧老佛爺。

儘管袁世凱年紀輕輕就在朝鮮顯示了自己的軍事才能,回到清朝後,這個不懂外語的土包子更是神奇地擁有了一種國際思維——把洋人的先進位度拿來借鑒、學習,運用到實際操作中,意識超前得很。但老佛爺的態度還是很「呵呵」,對袁世凱的評價是「有術無學」,一眼就看穿他沒文化。然而袁世凱偏偏就靠送禮神功讓老佛爺對自己滿意得不得了,直接做了他的靠山。 老佛爺不僅見多識廣,還絕頂聰明。那麼袁世凱都送過慈禧什麼寶貝,讓慈禧對他另眼相看呢?

中國的第一輛大奔這類禮物都是他後來送的,其實袁世凱給慈禧的送禮之路要追溯到1900年。

當時,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喬裝成農村老太婆,和打扮成難民的光緒一路逃到太原歇腳。這一路上,慈禧都沒吃上像樣的東西,都是李蓮英拿著碎銀子到處去換口糧,生的、熟的有什麼就吃,極其悲催。身為山東巡撫的袁世凱瞅準時機,從濟南籌集了30萬兩白銀、綢緞200匹和龍鬚面、水果等,快狠准地送到太原。想必當時在慈禧的眼裡,袁世凱的形象完全化身成了聖誕老人。對於這事,一位隨行的軍機大臣說:「各省的餉銀都沒到,山東首先送過來,兩宮大為嘉許。」從此慈禧心裡就有了袁世凱。

而一年後兩宮迴鑾,袁世凱的禮物就準備得更精彩了。

1901年12月,兩宮迴鑾。流亡了一年多的慈禧到達直隸境內,第一天是在順德府(今河北邢台)下榻。「聖誕老人」直接給老佛爺送來了一對漂亮的鸚鵡。兩隻鳥一隻會說「老佛爺吉祥」,一隻會說「老佛爺平安」。這事兒就有意思了:鸚鵡本身不值幾個錢,但要學會妥妥地說這兩句馬屁話,怎麼也得小半年時間啊。可見袁世凱早在半年前就開始籌劃這次送禮事宜了,真是心機深似海啊。

到了1902年1月,慈禧乘坐袁世凱專門為她定做的有三十多節的列車從保定回北京。保定站台彩旗飄揚,軍樂隊奏起了《馬賽曲》——有術無學的袁世凱根本不知道這曲子是法國國歌,只覺得聽了很打雞血,真是醉了。好在老佛爺也聽不懂這是什麼曲子,開開心心地就回北京去了。

袁世凱能擺這種烏龍也不奇怪。這個土包子雖然不懂外語,除了朝鮮也沒出過什麼國門(嚴格說來朝鮮那時候還不算什麼「國外」),但大約有一種「外來的和尚好念經」的想法,他對西方國家先進的文化和各種管理制度都特別感興趣,喜歡拿來使用。他更是明白和洋人交朋友的政治好處,所以還學著慈禧太后,在宮外也宴請洋人吃西餐。

而他請客的餐廳就是後來出售張愛玲最愛的德國麵包的餐廳,也是少帥張學良愛吃洋菜的地方,起士林餐廳。

原來,德皇威廉二世有個御用廚師叫阿爾伯特·起士林,參軍跟隨部隊來到中國。當時的袁世凱為了與各國駐津外交官搞好關係,經常在天津請洋人吃西餐,有一回就把起士林請來烹飪。吃完後,袁世凱一高興就送了份大禮給起士林——100兩銀子!有了這100兩銀子,才有了後來的起士林餐廳,然後才有了德國麵包,再後來才被張愛玲吃到並寫進書里,才有了著名的《談吃與畫餅充饑》。

所以,如果沒有送禮達人袁世凱,張愛玲和張學良也就沒那麼好的口福了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碼農讀歷史 的精彩文章:

讓你頂住壓力的7個支點
懶人早餐的必選食物,味道太香了
110斤和140斤的差別,看圖就知道!
你見過中國發行的一萬元紙幣不?如今花500萬能買到它!

TAG:碼農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