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磁性粒子提供製造數據存儲器的新方法,磁存儲器容量的摩爾定律有望延續

磁性粒子提供製造數據存儲器的新方法,磁存儲器容量的摩爾定律有望延續

新的研究發現,數年前發現的一種奇異磁現象有望克服物理極限,讓摩爾定律在數據存儲技術領域繼續有效。

傳統硬碟只能通過改變表面磁元的指向讀寫數據。而新系統利用被稱為「斯格明子」(skyrmions)的磁元指向微擾,這種虛擬粒子產生於不同種金屬薄膜之間的夾層,可以用電場控制其指向,並對數據進行長期「無源」存儲。

2016 年,一個由材料科學和工程副教授傑弗里·碧奇(Geoffrey Beach)領導的麻省理工研究小組發現了斯格明子這種虛擬粒子的存在,但是當時這種粒子在材料表面的分布是完全隨機的。

如今,碧奇小組聲稱,他們可以讓操作斯格明子處於特定的位置,這就為這種粒子在數據存儲上應用奠定了基礎。接下來,就只需一種有效的數據讀取系統來完成技術的商業化了。

新發現發表於本周的《自然·納米技術》上,論文作者包括碧奇副教授、麻省理工博士後菲利克斯·布特納(Felix Buettner)、研究生伊萬·雷米什(Ivan Lemesh)和其他 10 名來自美國與德國的研究者。論文的研究主要集中於磁極指向相反的原子團之間的邊界區域,該邊界區域可在磁性材料中來回移動。

碧奇團隊 4 年前發現,如果在磁性層附近附加一層非磁性重金屬,那麼通過加在非磁性層的電場,就能對磁性層中磁性區域產生作用,而「斯格明子」是這些金屬層間磁性指向的「小渦旋」。

金屬層的缺陷是在預期位置產生斯格明子的關鍵。通過在磁性金屬層引入特定的缺陷,斯格明子就可以被鎖定在金屬表面的特定位置。如此一來,這些帶有預製缺陷的表面就可以被用來作為數據存儲系統。

碧奇表示,之前困擾斯格明子數據存儲器實用化的最大障礙,是缺乏在特定的時間和位置可靠地生成斯格明子的方法。因此,「金屬缺陷法」作為一種快速有效的數據寫入方法,是此項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由於斯格明子在外界擾動下非常穩定,這種穩定性甚至遠超傳統磁碟中的單個磁極,因此斯格明子存儲點可以做到幾個原子那麼小,這意味著將大大增加存儲器的存儲密度。

碧奇表示,傳統磁存儲器的性能已經日趨逼近材料基本物理特性所規定的極限,其依照摩爾定律的容量指數增長已經難以維持。而基於斯格明子的存儲器有望延續磁存儲器容量的摩爾定律。

此外,斯格明子存儲器的讀寫速度也很快,因此它不僅有望代替機械硬碟,甚至還有望取代速度更快的 RAM。

儘管前景誘人,但是斯格明子存儲器還存在很多技術壁壘,比如說雖然能夠將數據寫入,但是卻缺乏有效的讀取方法。研究人員目前使用 X 射線磁譜儀來讀取數據,但這種設備極其複雜和昂貴,因此不太可能用於商用計算系統。科學家正在尋找更有效的數據讀取方法。

布特納表示:「X 射線譜儀就像沒有鏡頭的顯微鏡,通過重建演算法根據數據重建圖像,而不是通過實體透鏡扭曲光束。當然,聚焦 X 射線的透鏡也有,但是非常複雜,成本也太高,1 片要 4-5 萬美元。」

科學家們目前提出的設想是:再附加一層金屬來實現數據的有效讀取。金屬附加層可以被加工出特別的紋理,然後根據附加的探測層中的電阻變化,來判斷相鄰金屬夾層中斯格明子存在與否,進而實現數據讀取。

布特納表示,這個方案在理論上絕對可行,唯一的問題就是工程上到底需要解決多少問題。除了這個方案以外,研究小組也在測試各種潛在可行的數據讀取方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eepTech深科技 的精彩文章:

AI巨頭Facebook悄悄參賽被虐,《星際爭霸》是簡單推理遊戲還是AI試金石?
李飛飛:人工智慧的發展應以人為核心,並代表全人類的價值觀
只要有了這個「觸手」,機器人也能有觸覺
大發現!東亞人體內的尼安德特人DNA比例達2.6%,世界最高

TAG:DeepTech深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