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從一類西藥中反思中醫藥某些理論的得失

從一類西藥中反思中醫藥某些理論的得失

治療腹瀉的硅酸鹽類西藥

蒙脫石散劑製成的西藥主要適用於成人及兒童的急慢性腹瀉等,我們以思密達為例來說明。該葯不含抗生素,是一種獨特的治療腹瀉的新葯。其藥理機制可以總結為兩個方面:

①強大的吸附作用。對消化道內的病毒、細菌等病原微生物及其產生的毒素有吸附、固定和抑制作用。

②對消化道黏膜瘡面有覆蓋能力,抑制炎性因子等致病因子對瘡面侵蝕作用, 起屏障保護作用。

蒙脫石散劑主要成分為蒙脫石,俗稱觀音土,是種天然的鋁和鎂的硅酸鹽。它主治的腹瀉無寒熱之分,也無虛實之說。這類西藥治療的腹瀉,有的從中醫角度來看,應該屬於熱利。

傳統中醫的理論與實踐並非現今中醫發展的桎梏

熱利包括熱性泄瀉和痢疾等,以下利臭穢、肛門灼熱、腹痛、里急後重,甚至便膿血等表現為主要特徵,一般都基於「苦寒堅陰」之治法,不能用補益、收斂固澀之品。《醫學心悟》雲:「若驟補之,未免閉門留寇」。對於熱利的治療,現代中醫藥學也強調禁用補澀。總之,當今中醫的固有思想中, 一般情況不主張使用具有收斂的固澀的藥物。

實際上,在中醫藥中用礦物類藥物治療腹瀉早已有之,包括硅酸鹽類的藥物,而早期文獻並不太強調寒熱之別,熱利也可用固澀類的礦物葯治療,如赤石脂也屬於硅酸鹽的藥物,有收斂固澀之用。另外,滑石外用有收澀功效,而《神農本草經》首先強調滑石「治身熱泄澼」,五色石脂(青石脂、赤石脂、黃石脂、白石脂、黑石脂)治黃疸、泄痢、腸澼、膿血、陰蝕、下血赤白等,都是強調滑石和赤石脂可以治療多種腹瀉,也都不強調寒熱之分。

像《傷寒論》中豬苓湯治「下利六七日」和桃花湯治「下利便膿血」、「下利不止」及孫思邈治療熱痢除用清熱解毒外,還常伍以烏梅、龍骨、赤石脂、礬石等。王燾認為,天行熱痢「痢膿血不止」,可用「龍骨一兩,右一味,搗研為末,米飲下一錢,不計時節,日三服佳」。近代名醫張錫純治噤口痢除用白頭翁、芍藥外,也用了滑石,都是與《神農本草經》的內容完全一致,而不必拘泥於「滯邪」、「戀邪」之說。從另一個側面也證明了,中醫藥在像思密達類的硅酸鹽礦物類藥物治療腹瀉的病證中,具有明確的「先導」作用,也給了我們許多的期待。

是變通進取,還是徘徊糾結?

當我們還在爭論腹瀉的病機和該不該用固澀類藥物治之的時候,人家就已把硅酸鹽的礦物開發成治療多種腹瀉的有效藥物,並迅速佔領了市場,而在早期中醫藥文獻中的相關用法與現代西藥開發的思路不謀而合的時候,我們需要檢討我們的得失,發揮我們的優勢,迎頭趕上,也是可企及的事情。一味強調某種理論,它與事物內在規律相左時,就嚴重阻礙了中醫藥發展,尤其是我們的弱項——原創新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