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生命的渴望,信念的力量——觀電影《敦刻爾克》有感

生命的渴望,信念的力量——觀電影《敦刻爾克》有感

在知道電影《敦刻爾克》是以敦刻爾克大撤退為題材去拍攝的時候,心裡便充滿了期待。因為在學習到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時候,就帶給了我巨大的震撼和感動,它是二戰中的傳奇故事,它讓人認識到真正的軍人是什麼樣子,讓人看到在國家危難之際,那些普普通通的不起眼的人擁有著怎麼樣的赤子之心,讓人知道什麼是「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故事背景發生在1940年5月25日,敦刻爾克戰役和英法軍隊大撤退令敦刻爾克這個地方聞名於世。英法聯軍在這個位於法國東北部的巷口小城進行了當時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撤退行動。當時來自英國、比利時、加拿大和法國的盟軍士兵被困在敦刻爾克海灘上。他們在德國軍隊的包圍下,形勢萬分危急。當時在撤退時,英國急需水手,於是政府貼出告示希望大家自主報名。在明知這一去也許就是九死一生,但是每一個招募點都是一望無際的長隊,其中不乏兄弟和父子三代。國家危難之前,沒有人退縮,要一起守護家園,每個人都在,國家需要的時候,每個人都是一堵堅實的牆。而國家也沒有放棄他們,在面對這一事件時,剛剛上任的英國首相丘吉爾放話說要不計一切代價把孩子們從對岸接回來,英國海軍為此專門制定了「發電機行動」。

其中最令人動容的是戰鬥機飛行員法瑞爾,在那時想攻擊敵軍只能靠眼睛瞄準,精確度很低;戰鬥機載油量又十分有限,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會減少飛機的可行距離。法瑞爾在第一次與敵軍交涉中,油表受損,因此只能靠隊友的油量作為標準;而在第二次交涉中,隊友被擊落,只剩他孤軍奮戰,油量也所剩無幾,僅夠返程。但此時突現幾輛敵機開始攻擊英國的士兵,他將敵機一一擊落,帶來了生的希望,伴隨著士兵們感激的掌聲,他的油量也完全耗盡,在最後的滑翔中,他是那麼的平靜,直到飛機平穩降落,他踏出機艙,將飛機點燃,緊接著就被德國軍隊團團包圍,彷彿都是一氣呵成。直到那時我才明白,即使他早已知道自己的命運,也決不讓英國的戰略技術落入到敵軍手中。犧牲小我,成全大局,這是一般人都做不到的。

在敦刻爾克沒有勝利,只有逃亡,不顧一切的逃亡。士兵們不知道幾十年後當人們回顧敦刻爾克大撤退時將其視作在二戰史上重要的轉折點;他們只是不擇手段、竭盡全力的想要逃離那裡,渡過英國海峽。在士兵們都成功逃離後,他們害怕直視群眾的眼睛,他們深覺會被社會所摒棄。但是卻有人為他們送來冰鎮的啤酒和可口的食物,他們才意識到戰爭不是靠撤退贏得的,但是撤退卻孕育著勝利。戰爭其實從來都不好看,活著,才是戰爭的底色。

(重點實驗室團支部投稿)

(本期小編:張楠;校對:孫凱、薛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鳴鏑青年之聲 的精彩文章:

TAG:鳴鏑青年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