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定窯五足香爐

定窯五足香爐

這件是北宋早期定窯所生產的香爐(或稱熏爐、熏爐用於熏衣物、驅蚊蟲或增加氣氛。爐身粘附五個人面形獸足,均勻地站立在環形座之上。爐有覆蓋,蓋鈕作一水瓶在托盞上之狀。蓋身及鈕各有三個鏤孔,讓煙氣漏出。這是定縣靜志塔所出的一百五十多件瓷器之一。這些瓷器是和尚使用的生活用具及佛前的供奉器,質量都非常高。可以想像信徒之信仰堅誠,奉獻良多,因此和尚們才有辦法購買這麼多的高價商品。從這個塔里就發現了十件香爐,也可知當時對香爐的需求量很多。

定窯五足香爐

白陶的燒制是北方先發展起來的。南北朝時代釉陶的生產以南方較發達,北方可能受到戰爭的影響,發展較遲緩,常模仿南方的產品。這件熏爐的造型可能是受了浙江越窯的影響。同時,為了與南方的青瓷競爭,就另闢蹊徑,從胎體下工夫,盡量把泥中的鐵質取掉,使釉色之外胎體不再摻雜可干擾釉色的色調。釉中的鐵氧化物在還原焰中呈純白或帶青色,在氧化焰中為白中泛黃。若進一步把釉料中的鐵質也取掉,並改良以煤炭作燃料,就可燒出帶有象牙透明釉的硬陶。白陶質地潔白堅硬,曆眉是人人喜愛的產品,並在宋代成為向朝廷進貢的民間產品。

宋代對於定窯優雅產品的需求甚所以陶工們也就很快發展了提高:產品生產速度與質量的技術以因應之。首先為了加速成形,就用印模印花和壓形。像這一件香爐,其五個人面形獸足顯然都用同一個模子壓製成的。其他的部件,環形座、爐體、蓋子、蓋鈕也大致都先模印,然後黏合而成。有些看起來形狀非常複雜的器物,其實只要兩三塊模子就行了。

其次是盡量利用窯里的空間。利用匣缽相疊覆燒的方式,使得同一個空間可以燒造多件陶器,每窯所能燒造的陶器數量大為增加。以前是每件燒坯都要正立地放在各自的保護匣子中,一個個排列在地上。新的方法則是用較大的匿缽使很多件以口緣朝下式層層相疊在裡頭。設計巧妙的環形支釘用以支撐燒坯,並使其間留有空隙。由於每個燒坯都有各自的大圈口的翹曲物牢牢地支撐著,所以生產的薄壁容器的報廢品也減少了。由於採用倒燒的方式,器緣就沒有上釉,因為怕熔化的釉把成品黏固在支撐物上。沒有上釉的地方比較粗糙,就在器緣上包裹一圈紅銅或黃金,使觸摸起來滑潤。同時也利用斜坡,建造長龍形的窯,長者達五十米,一次可以燒造上千件的器物,從而達到出貨快、成本低的目的。

宋代朝廷不但增加瓷器的產量,而且還派官員監製,以保證品質精美。這促成了燒造技術、裝飾方法、釉色變化的不斷革新,瓷器質量大為提高,以至於西方人認為從此才算得真瓷器。同時官窯的建立,也刺激民窯競起仿效,從而全面提高了燒瓷的質量。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

「瓷器收藏」

獲取更多最新資訊信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品資訊 的精彩文章:

紅釉與藍釉瓷器
陶與瓷的區別
如何鑒定田黃石
現代瓷器仿品的幾個典型特徵
瓷器鑒定之古瓷的現代仿製

TAG:藝術品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