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禮今韻(五)頓首·稽首·空首

古禮今韻(五)頓首·稽首·空首

在中國古老的九種跪拜禮中,排在前三位的是「稽首」「頓首」「空首」。

在通訊工具十分便捷的當下,紙質的通信方式日漸稀少。但文朋詩侶之間,互贈所出版的簽名書或字畫,還得與郵局、快遞公司打交道。寄書寄字畫,自然要附上一封信,我就常有寄信、收信的機會。在落款處,友人和我都會禮貌地在姓名之後,寫下「頓首」二字。

在中國古老的九種跪拜禮中,排在前三位的是「稽首」「頓首」「空首」,我且先說「頓首」。「頓」在《辭海》中釋為:其一:「以頭或腳扣地。如頓首、頓足。」其二:「暫停。如:停頓、頓號。」於是「頓首」之意為頭叩地而拜,頭只是短暫接觸地面便抬起來。是地位相等或平輩之間,所用的一般性禮節。

南朝梁代丘遲所寫的《與陳伯之書》,開頭為「遲頓首陳將軍足下」,落款時又書「丘遲頓首」,以示他的敬重之意。

清人翟灝所著《通俗編》稱:「稽首,拜中最重,臣拜君之拜。」《禮記·曲禮下之二》說:「大夫、士見於國君,君若勞之,則還辟,再拜稽首。」意思是:大夫、士謁見他國之國君,國君如慰勞他,就要向後退避以示不敢當,下跪叩首再拜。

「稽」,有留止、延遲之意。《管子·君臣上》:「是以令出而不稽。」即君王令出,臣子決不可延遲。「稽首」作為最為隆重的跪拜禮,就有其要求了,下跪,雙手撐地,而且以頭扣地要停留較長的時間。

秦將孟明受命偷襲而失敗,被晉國所俘,他向晉國國君謝罪,亦用「稽首」之大禮。「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纍臣(被俘虜並關押的臣子)釁鼓(以鮮血塗抹在戰鼓上用來督陣),使歸就戮於秦,寡君之以為戮,死且不朽(永遠銘記恩德之意)!』」(《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對國君不必行此禮的,為屬於方外之人的僧侶,此中的「國師」尤為尊貴。「國師。佛教稱謂。國主對僧人的封號,意為『舉國皈依』,為國人師。」(《宗教詞典》)中國封國師始於北齊,唐代的神秀為武后、中宗、睿宗、玄宗四朝國師;元、明、清各代對藏傳佛教上層人物,封國師者甚多。他們朝見皇帝時,只是行「合十」禮。

道教中的道士,「舉一手向人行禮」亦稱為「稽首」。(《辭海》)《水滸傳》第十五回:「那先生(宋代稱道士為先生)看了道:『保正休怪,貧道稽首。』」

對於臣民的跪拜,國君的回禮為「空首」:就是跪拜在地上後,先以兩手拱至地,爾後引頭至地,但頭並不接觸地面。這是在君臣都是席地而坐的時代。到了後來,國君坐在龍椅上,群臣行「稽首」禮時,他不過是注目以視或稍稍點頭而已。

「空首」的另一種稱謂叫「拜手」,為古代男子跪拜禮的一種。跪下後兩手拱合,俯頭至手與心口平而不至地,故稱「拜手」。《列子·仲尼》:「顏回北面拜手。」

(刊於2017年10月10日《天津日報·滿庭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昊文藝 的精彩文章:

《指尖的彩虹——程亞傑環球藝術朝聖記》第75回
《白河人家》第60回
萬里長城萬里長薊門煙樹遠依依
《指尖的彩虹——程亞傑環球藝術朝聖記》第65回
木命的情愫

TAG:昊文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