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城市與名人,誰成就了誰?

城市與名人,誰成就了誰?

文|文傑

人類文明歷經幾千年的變遷,積累至今的歷史和文化是人類最偉大的財富。城市是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出現的,作為文明的結晶,自然也集中體現了大量的歷史文化成果,散落在城市各個角落的歷史名人故居便是很好的例證。

歷史名人故居是城市的歷史標誌和精神載體,是城市的活名片。如果說名人是城市的精神符號,那麼名人故居就是記載城市文化歷史的坐標。歷史名人故居在傳達城市歷史的同時,也成了城市的特色標籤,對歷史文脈的傳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城市,所以盛民也

城市是屬於這些名人的,他們用最細膩的心靈感受到了城市的脈搏和氣息,給城市做出過特殊的貢獻,而城市也在他們的身上打上了深刻的烙印。

然而,城,所以盛民也。城市最終還是屬於生活在這裡的一代又一代市民,只有他們才是那麼具體地培養著城市的精神,觸碰著城市的犄角旮旯。

人們生活在不斷變遷的城市中已有幾千年了,從西方的城堡到東方的城池,從古代的城郭到現在的水泥叢林,城市的溫度只有生活在那個時代的市民才能有切身感受。城市的性格也就是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傳承下來的性格,城市的根也就深植於城市性格之中。

在城市形成之初,人們首先要解決的是生存問題,為了適應不同的生活環境,人們養成了不同的生活習慣。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也養成了不同的城市性格。

西北的風沙打磨出了西北漢子豪放、粗獷的作風;中原地區人口稠密,老百姓世代以土地為生,養成了勤儉、好倉儲的習慣;而天府之國的成都平原,生活如此安逸,則孕育出了閑適、包容的性格。

成都自古號稱「天府之國」,其優越的生活環境、深厚的人文底蘊、兼容並蓄的包容情懷不僅使其成為中華民族的大後方,也成了許多文人雅士避亂遁世、英雄俊傑建功立業的沃土。這片吸引眾多名人到此創造、發展的土壤是如何形成的呢?

古蜀人在蠶叢及魚鳧的帶領下,來到如今的成都平原,歷經望帝、開明等更迭,又由於蜀道之難,獨立發展出了特色鮮明的蜀文化。到了戰國時期,秦國兼并古蜀國,蜀地打上蜀文化的烙印,融入了中原文明發展的潮流中。

秦昭王時期的蜀郡太守李冰為成都這片沃土打下了根基,李冰任蜀郡太守之前,成都平原飽受岷江水患之苦。後來,李冰利用道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從此「旱則引水浸潤,雨則杜塞水門,故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

到了漢景帝時期,成都平原又迎來了一位對成都產生重大影響的人物,這便是興地方官學的始祖——文仲翁,又稱文翁。「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李冰之後的成都平原倉稟實、衣食足,卻還是「僻陋有蠻夷風」的地方。

城市的發展需要文化的積澱,構成城市歷史的斷面特寫,文化名人則如同荒漠上的綠洲,賦予城市生機與活力,又如同黑夜的明星,指引城市的方向。

文翁到任蜀郡守之後,興教育、舉賢能、修水利,政績卓著。他在成都首創地方官學,算是我國第一位地方「公立學校校長」。後來他選派小吏至長安,就學於博士,或學律令,結業回歸後,擇優任職。

與文翁化蜀幾乎同時進行的則是蜀中才子司馬相如離開蜀地,以「賦」馳騁天下,縱橫文壇,同漢武帝君臣遇合,惹來蜀中子弟的無限羨慕,爭相效仿學習,使得文翁化蜀更加順利,長安城中的蜀中學子「比於齊魯」。在蜀地「道法自然」的氛圍下,成都進入了「衣食無憂讀詩書,閑來無事法自然」的生活狀態。

高迪之城——巴塞羅那

城市是屬於生活在這裡的市民的,而那些曾經生活在這裡的著名人物,不但影響著這裡的市民,也深刻地影響著城市。

例如著名的海港城市巴塞羅那,這裡有60米高的哥倫布紀念碑,畢加索、米羅等著名藝術家曾經在這裡生活過,美國籃球「夢一隊」曾在這座城市舉辦的第25屆奧運會上群星閃耀,而號稱「宇宙隊」的巴塞羅那足球隊就在這個城市,然而這個城市卻被稱為「高迪之城」,可見高迪這個名不見經傳的人對這個城市影響之深。

西班牙巴塞羅那,在建中的聖家族大教堂。聖家族大教堂於1882年開始動工,預計於2026年竣工。

1852年,安東尼奧·高迪出生在加泰羅尼亞的雷烏斯小鎮的一個鍋爐工家庭。年幼時,高迪因患有風濕病不能與同齡孩子一起遊玩,他在自然的懷抱中尋求慰藉。在成長的過程中,高迪敏銳地發現自然界不存在純粹的直線,從此「直線屬於人類,曲線歸於上帝」成為他一生秉持的「建築哲學」。

高迪一生的作品中,有17項被西班牙列為國家級文物,7項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在這些優秀的建築作品裡,你會看到人體骨骼、海洋和陸地、騎士和怪獸等形象。每一個細節都充滿對大自然的膜拜。

其中最著名的是1882年動工至今未完工的聖家族大教堂,高迪在動工後第二年接手教堂的建築設計工作,到2010年工程才完成一半,官方說要到2050年才能完工,然而充滿耐心的巴塞羅那人終於還是著急了,於是有人提出要在2026年竣工,以紀念高迪去世一百周年。

高迪被稱為建築史上的「但丁」,巴塞羅那到處充滿了高迪設計的作品,是當之無愧的高迪之城。

巴黎的雨果故居

巴黎勒瑪萊老區的孚日廣場,寧靜、質樸,在廣場的東南角有一條空曠而寂寥的長廊,第六號門牌隱藏其中,這裡就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文豪之一維克托·雨果的故居。

雨果在1832年遷入這座280平米的公寓,前一年,被奉為浪漫主義流派經典之作的《巴黎聖母院》已經使年僅30歲的雨果蜚聲世界。

在這棟公寓生活的16年中,雨果不僅創作頗豐,還在仕途上有所收穫——1841年,他當選法蘭西學士院院士;1845年成為貴族院議員。雖然,在1848年發生的「六月事件」迫使他遷出公寓,但這棟公寓無疑見證了他盛年期的點點滴滴。

法國巴黎孚日廣場,雨果寓所里的餐廳。

雨果當初居住的是公寓第二層,不過如今整棟樓都已被闢為雨果故居紀念館。置身其中,彷彿回到了19世紀的歐洲。房間內的陳設都是大師當年用過的真實物品,在這個有限的空間里濃縮著作家的一生。

由於與當時主流意識不合,自1848年的「六月事件」起,雨果的逃亡生涯便拉開了序幕,直到1870年法蘭西第二帝國覆滅、第三共和國成立,他才得以重返故國。

法國政府並未追究這位「逆臣」的「罪行」,也沒有對其進行封殺。1885年雨果去世,政府為他舉行國葬,兩百萬人從各地趕來參加葬禮,他的靈柩被運到先賢祠安葬,巴黎的一條街道被命名為「維克多·雨果林蔭大道」。

巴黎市政府在1902年正式徵收了這棟位於孚日廣場的公寓,四處搜集有關雨果的遺物,甚至追溯到了作家流亡時在蓋納西島居住過的寓所,將那裡的許多陳設搬遷過來,最終將這棟公寓定名為雨果故居紀念館,對公眾免費開放。

為了更好地保護遺迹,政府甚至下令孚日廣場內的所有建築物外部均不能翻修改造,因此這座於亨利四世時期建造起來的廣場至今仍保持著原樣。

英國的名人故居保護牌

在英國,凡房屋外牆上鑲嵌有一隻直徑約為50公分的藍色陶瓷盤的建築物,均作為文物受到英國政府的保護,不得隨便拆除或改建。這些被打上標記的建築都是名人故居,而藍色陶瓷盤則是他們的「保護牌」。

「藍牌」是英國遺產委員會下設的名人故居保護專門機構——藍牌委員會向世界名人故居發放的一種證明,上邊註明了名人的姓名及其貢獻等資料。最初它的關注範圍僅限於倫敦地區的故居,自2004年起擴展到英格蘭的默西賽德郡、伯明翰和南安普頓等地。

英國人很早就有了保護文化遺迹的意識,1866年,皇家藝術協會創辦了官方的名人故居掛牌組織,第一位享受此榮譽的是詩人拜倫。

迄今為止,英國已經為900多位名人的故居掛牌,其中包括三十多位外國人,而我國著名的文學家老舍也名列其中。這近千位名流中以作家居多,也有思想家、科學家、藝術家、經濟學家和少數政治家。

要獲得掛藍牌的殊榮並非易事,為此藍牌委員會推出了一套嚴格的選擇標準,只有同時具備知名度和聲望持久度的名人的故居才可以納入考察範圍,而一經批認、掛上藍牌,此處故居便獲得受保護權。

那些老房子歷經滄桑,卻大都沒有改建成博物館或紀念館,仍由現任房主居住,只是房主不得改變其外形,並負責定期維修以保持整潔完好。

喬治·艾略特是19世紀英國著名的現實主義女作家,位於倫敦旺茲沃思的一棟樓房是她的故居,後來這棟樓房被納入藍牌委員會的保護名單。因為藍牌的存在,旺茲沃思專門開闢出一片保護區,區內的所有建築都不得超過三層樓高,並且其風格必須和當地的風景和諧一致。

喬治·艾略特故居上的藍牌

在2010年的一起風波中,藍牌發揮了更大的功效。當時一家地產公司準備在艾略特故居附近修建一個5層高、有22棟建築的公寓群。但這一計劃遭到了當地民眾的聯名抗議,因為它會破壞當地尤其是艾略特故居的建築風景。

最後憑藉藍牌,當地民眾的抗議得以堅持並取得了勝利,地產商不得不停止開發計劃,艾略特故居的原始風貌得以保存。

守護他們的城市

一代又一代的名人來了又去,在城市中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和影子,城市也在他們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城市惦念著那些遠去的故人,這些故人也在用心呵護他們生活過的地方。

即使如著名的喬伊斯那樣厭惡都柏林,都柏林一度也不能理解喬伊斯,但都柏林的市民還是會不懈而熱情地保護著他曾經生活過的地方。

歷史文化名城持久的生命力,得益於一代又一代人對於城市精神的繼承和發展,只有用心呵護城市歷史中名人的痕迹,才能維護好城市的記憶,不至於使其獨特的價值慢慢消磨掉,畢竟城市最終還是屬於生活在這裡的市民。城市影響著市民,市民塑造著城市。

看歷史已登錄騰訊新聞、天天快報、今日頭條、網易、搜狐、Zaker、蜻蜓FM、荔枝FM、喜馬拉雅FM、考拉FM各大客戶端,日均閱讀量已達98.5萬次。

且讀且評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皇帝喝醉酒,無意間臨幸了一位侍女,結果拯救了200年的王朝江山
比爾·蓋茨、理查德·道金斯推薦的現象級讀物
他在19世紀抗法抗日,他的黑旗軍令敵人聞風喪膽
陳炯明廣東禁賭往事
1666年改變倫敦的那場大火

TAG: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