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巍:空間理論研究視域下的城市

關巍:空間理論研究視域下的城市

20世紀70年代以來興起的空間理論,為分析和診斷城市及城市問題,提供了一個有力的視角。以亨利·列斐伏爾、米歇爾·福柯、大衛·哈維等為代表的空間理論研究者,雖理論觀點互有差異,但都肯定並揭示了空間的社會性,拒絕將空間理解為簡單的客觀存在物或者單純的物理空間,以此為基礎,將城市理解為某種社會關係、權力關係的產物和容器,而非簡單的地點或方位。

列斐伏爾對空間理論視域下的城市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英譯本《空間的生產》出版後,西方英語世界開始了空間研究轉向,列斐伏爾的理論影響得以進一步擴大。福柯、哈維等人都與之存在理論上的對話與傳承關係。列斐伏爾認為,空間是作為實踐者的人與社會環境之間生動複雜的社會關係。因而,空間不能被簡單地理解為物理空間。作為空間生產與再生產之重要載體的城市,不僅是建築、交通、生產、交換等在空間上的搭配組合,而且是各種人類社會關係的複合與建構的產物。城市空間不僅包含實體性的物理空間,更是各種生產關係和社會關係的載體。列斐伏爾從政治經濟學的維度,關注具有社會性的空間其自身的生產與再生產的理論研究,認為對城市空間的研究必然包含對城市權利的訴求。

福柯大膽預言了空間研究時代的到來,以敏銳的眼光捕捉到空間研究與現代社會及其城市生活的內在權力運作關係。福柯將現代社會描述為一個權力規訓下的社會。權力關係在社會生活中展現和運作,表現為空間等級序列,形成了現代社會的運作模式。福柯的空間理論進一步豐富和拓展了列斐伏爾的空間理論,在理論形態上更為精細和具體。他認為,幾乎所有的空間都成為了權力的角斗場,但是,權力的運作在現實社會中是不均衡的。權力根據空間的差異性、異質性,採取不同的控制、管理、壓抑與預防措施。「我們所居住的空間,把我們從自身中抽出,我們生命、時代與歷史的融蝕均在其中發生,這個緊抓著我們的空間,本身也是異質的。」這種權力對空間的管理,不必可避免地帶來空間隔離與各差異空間的排斥關係。權力在城市空間中運作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依託空間,建立和鞏固差異性與不可通約性,其中城市規劃和建築設計對空間隔離起關鍵作用。福柯指出,城市生活有其自身的危險性,例如疾病。

大衛·哈維的空間理論,聚焦於對資本主義市場機制弊端的揭示、對城市空間分化的批判、對市民城市權利的建構、對城市革命可能性的探索等。大衛·哈維認為,在資本主義發展的歷程中,城鎮化是剩餘資本和剩餘勞動力吸收、資本追逐剩餘價值、剩餘資本空間消化與增值在空間上的顯現與作用模式。這種模式可以被概括為資本主導下的以追逐剩餘價值為目的的建設性摧毀。大衛·哈維指出,資本主義城鎮化不可能一勞永逸地運行下去,從長期看,資本主義的城鎮化是高度危險的,總體上面臨重複性極度積累的風險。具體而言,以資本的邏輯規劃的空間,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使傳統街區及其形成的文化與生活方式湮滅無存。資本主導的空間隔離,使階級關係日趨緊張。

空間理論研究者將「空間」作為理解和分析城市及城市問題的重要範疇,其所探索的問題域,既包含對城市和城市問題及其解決方案的分析與研究,也包含從應然層面探討何謂對人類而言更加美好的城市。空間理論研究者對西方城市化的批判性思考,對推動中國城鎮化進程,避免空間的過度資本化,有效防範空間區隔化,構建和諧城市空間及其文化形態,有一定借鑒意義。

(作者單位:大連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串起馬爾地夫「散落的珍珠」
興起與爭議:具身認知發展進路
互聯網新規開始施行 明確規定群組「誰建群誰負責」
徐曉旭:古希臘人世界觀的自我超越
學者觀察:英國夢面臨多重挑戰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