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臨帖問題:臨帖一定要臨的「像」嗎?

臨帖問題:臨帖一定要臨的「像」嗎?

點擊藍色「花落書香」關注

最走心的微信書法學習平台

話說中國傳統的書畫藝術,學習方法只有一個,便是:臨帖。

因為傳統藝術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人才輩出,每一個方面都有人做到了極致。時至今日,再難突破前人的框架。我們要做的只有去學習前人,把有限的時間用來臨帖就夠了。

同時,臨帖也是書法人必須堅持終生的功課。在臨帖當中,往往會有這麼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不同階段的人:臨帖必須臨的很像嗎?

趙孟頫臨 《蘭亭序》

一般來說,臨摹分為三個階段:格臨、對臨和意臨。

第一階段:格臨

初學書法,往往從格臨開始,使用米字格或其他格子的紙,臨摹時,讓字的每一筆放在對應的位置,這一階段,應該追求「像」,越想越好。

因為初學書法,缺乏一定的耐力、毅力、讀貼能力、造型能力以及控制筆墨的能力。要把每個字臨像,必須有足夠的耐心,眼睛能夠看準字形(讀帖),並能在紙上表達出來(造型和運用筆墨)。

所以,在初學的格臨階段,必須多花時間去讀帖,看準字形,看清楚每一筆的擺放位置及筆畫的形態;還要練習不同的筆畫寫法,能夠熟練寫出不同形態的筆畫。

這一階段要求「像」,臨像是一個耐力、讀帖、造型以及筆墨能力整體提升的過程,如果沒有這樣的基礎,後面的學習難以為繼。明白了這一點,其實初學,學什麼字體,已經不重要了。

文徵明 臨《蘭亭序》

第二階段:對臨

有了一定的臨寫基礎,就可以進入對臨階段,拋棄米字格的紙,通篇臨摹。

這一階段,要求盡量忠實於原作,做到形神兼備。如果說第一階段是「皮相」的相似,第二階段則要做到神似。比如說王羲之和趙孟頫的行書,所蘊含的氣質是不同的,臨帖的時候,要深入發掘和理解形成這種氣質差異的原因,並且能夠熟練表達。如果臨王和臨趙所表現出來的氣質一致,則無疑是失敗的。

神似的基礎還是形似,只有嚴格遵守原作的用筆、結字、章法和布局,才能做到形神兼備。

所以第二階段同樣要求形似,並深入發掘內在的氣質,忠實原作,形神兼備地表現出來。

董其昌 臨《蘭亭序》

第三階段:意臨

意臨是臨帖的高級階段,必須有很高的書法功底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才能實施。

意臨建立在對於原作的充分理解上,因為每個人的水平不同、風格不同,對於同一作品的理解會有不同差異,如本文中插入不同名家的臨作,都體現了不同的風格,這是臨者本人自有的書風,也是對原作自我意識上的充分理解。

意臨是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不是對原作的肢解、曲解,如果未能充分把握和理解原作,所謂的意臨只是鬼畫桃符而已。

意臨是熔鑄百家的過程。意臨和原碑帖的差異,也表明臨習者不斷地吸收了其餘眾多碑帖精華,無意識地表現出來。比如吳昌碩《石鼓文》就是意臨的極佳範例,經歷了由描摹畫形到遺貌取神質的飛躍,和原版有很大的離合處。

傅山 臨《蘭亭序》

綜上所述:臨帖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要求越像越好,第二三階段要求形神兼備。

——END——

小編的微店新到一批入門級毛筆,歡迎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進店購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花落書香 的精彩文章:

古人云:「無意於佳乃佳。」年度最牛作品既然是無意中寫出來的
當代「丑書十大名家」之首的曾翔又出來搞事情了,一起去看看
論臨帖,曾翔我還是服氣的
微店新到一批入門毛筆,歡迎進店購買
不同書體的毛筆挑選原則——軟硬篇

TAG:花落書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