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真正的NBA名哨,「一開口就知道老江湖了」

真正的NBA名哨,「一開口就知道老江湖了」

「幕後巨星」系列是烏潮籃球在休賽季推出的人物專欄,我們將從NBA球員的光芒之外,尋找10名在幕後深刻影響著這個體育聯盟的人物,並和他們一同走近NBA的方方面面。

2017-18賽季的第一場揭幕戰——克利夫蘭騎士和波士頓凱爾特人之間的戰爭打響時,德維恩·韋德和勒布朗·詹姆斯重新並肩亮相,戈登·海沃德再次立侍於布拉德·史蒂文斯身旁……彷彿是為了迎合新賽季的甜蜜氛圍,NBA歷史上第一對裁判夫妻也就此誕生了。

現役唯一女裁判勞倫·霍爾特坎普,和今年剛來到NBA的喬納森·斯特林結為連理,他們結婚的理由也很簡單:「同處一個職場,一個家,我們感到非常幸福,我們理解並欣賞彼此的職業歷練,而且是對方的頭號粉絲。」

上賽季共67名裁判執法NBA常規賽,37名裁判執法季後賽,在這個充滿男人汗水味道和爭議的聯盟里,只有3年150場經驗的霍爾特坎普還算「菜鳥」,更不用說從NBA發展聯盟晉陞的丈夫斯特林。

NBA官方從未對裁判的性別有過限定——早在1997年,女性裁判維奧萊特·帕爾默和迪·坎特納就已驚艷世人。霍爾特坎普實現NBA夢想已是34歲,她在37歲才步入婚姻殿堂——邁過NBA這道全世界最高的門檻,成為百里挑一的全職裁判要經過哪些歷練?

NBA官方寫得很清楚:首先選擇自己的裁判生涯起點——在此之前你得學習並精通籃球規則,在實戰中汲取經驗,直到NBA裁判勘探小組(NBA Referee Scouting Group)發現你的光芒,這個組織活躍於全國大型試訓、NCAA訓練營及賽事、半職業聯賽、兩年制大專院校、國際賽事和部分高中等組織機構;

等到NBA裁判勘探小組將100位具備NBA潛力的人才投放到候選池,NBA裁判運管中心(NBA Referee Operations Management Team)便開始3個月的培訓和評估,裁判的晉級路線是從「草根訓練營(Grass Roots camp)」到「中級訓練營(Mid-Level Camp)」,最終才是「(精英訓練營)Elite Camp」。通過這三層考核的裁判員可以開始涉足NBA發展聯盟或WNBA,而沒有通過升級考核的候選人,也會在接下去幾年內處於NBA的觀察視野內。

成為NBA全職裁判之前,他們吹的最後一場比賽往往是NBA夏季聯賽,所以對裁判而言,他們和初出茅廬的新秀一樣,都有一個渴望成功的「夏季夢想」。

「先吹一頓巨星再說」

霍爾特坎普也不例外。

2000-04年期間,就讀於杜瑞大學的霍爾特坎普在校隊打球,並成功拿下工商管理學位。在2014-15賽季正式進入NBA之前,霍爾特坎普在發展聯盟磨練了5個賽季,其中4個賽季還同時客串WNBA裁判,包括吹罰2014年分區決賽。

在安德魯·威金斯露出燦爛笑容的夏天,霍爾特坎普抓住了6場夏季聯賽的顯露機會,成為歷史第三位女性裁判。在她之前,帕爾默和坎特納都從1997年開始就職於NBA,坎特納只執法了5個賽季的247場比賽,而帕爾默足足堅持18個賽季、919場比賽,最終在52歲時因膝蓋不堪重負退役,之後便和相戀20年的女友享受婚姻生活去了。

於是霍爾特坎普踩著個性鮮明的前輩的印記出現在NBA賽場上,維持「野獸叢林」的秩序對一位女新手自然是極大的挑戰。《洛杉磯時報》在2015年底的一項球員調查中,霍爾特坎普在「最爛裁判」投票中高居第二位,第一位是著名的「主場殺手」斯科特·福斯特。

如果快船隊大部分成員都參與了《洛杉磯時報》的這項調查,那麼一切就順理成章。也許每一個裁判都會像蒂姆·鄧肯和「光頭」克勞福德產生某種羈絆,霍爾特坎普進入聯盟不到半年,也用無比動人的哨聲「俘獲」了克里斯·保羅的鬧心。

2015年2月快船對陣騎士的一場比賽,保羅在底線和德安德魯·喬丹開球,霍爾特坎普做出發底線球的手勢後,立刻判給保羅一個技術犯規,手勢變化之快,讓場邊的道格·里弗斯和快船隊員都看傻了眼。

GIF/1289K

上一個回合,霍爾特坎普剛吹了馬特·巴恩斯技術犯規,而這次吹了保羅「言語不敬」之後,下一個回合霍爾特坎普又將補籃慶祝的小喬丹吹得不知所措。賽後保羅「花了」25000美元吐槽霍爾特坎普:「每次我們都希望快點發球開始進攻,她就『Uh-Uh』,我問她為什麼說『Uh-Uh』,結果就被吹了,簡直荒謬。」保羅稱自己的觀點和霍爾特坎普的女性身份無關,他只是單純認為霍爾特坎普「能力不足以勝任這份工作」。

保羅的這個觀點被NBA官方駁回,官方認定霍爾特坎普的吹罰沒有問題。所以當一年後相似的劇情再次上演:快船和森林狼的比賽中,保羅和JJ·雷迪克將里基·盧比奧夾倒在地後,情不自禁鼓了下掌,霍爾特坎普立刻打出技術犯規的手勢,當事人只能忍氣吞聲。

GIF/1176K

賽後保羅說:「我沒什麼好說的,聯盟從我這裡拿走過不少錢,我的孩子還在上私立學校呢。」

在NBA執法23年、共1374場比賽的資深裁判史蒂夫·賈維爾稱,NBA里其實不存在以任何形式偏袒的「巨星哨」,但有時在規則內主動控制賽場尺度,有助於樹立自己的執法威信。對於女性裁判,審判男人的勇氣不僅僅是發生衝突時,和以賽亞·托馬斯同時挺身而出那樣簡單。

帕爾默曾說:「你可以往最消極的方面想,他們一些人從來口不擇言……『你吹的都是什麼玩意兒』,『你在這兒幹什麼,滾回WNBA去』,『球員和教練都不會接受你的』,『其他裁判也不想和你搭檔』……」

但帕爾默能帶給霍爾特坎普的啟示是,她用十幾年如一日的堅持換來了全聯盟的尊重:「在這樣的聯盟里,我的內心總是會湧上很多情緒,但每當我走上球場,摸到球,我就知道是時候開始工作了。」

「一開口就知道老江湖了」

霍爾特坎普可能還需要另一個啟示,這個啟示可以來自今年8月份宣布退役的丹尼·克勞福德。

在上文提到的《洛杉磯時報》裁判投票中,丹尼·克勞福德贏得了最佳裁判第一位。從1988-89賽季開始執法NBA的克勞福德,是在球場上和球員不卑不亢、有效溝通的典範,尤其是2013年卡洛斯·布澤爾那戲劇性的一拳之後,克勞福德將整個生涯的寵辱不驚都寫在了臉上。由於克勞福德飽受稱讚的公正吹罰,他連續23年執法NBA總決賽。

GIF/1186K

如果裁判只需要通曉賽場規則,那麼NBA應該已經將機器代替裁判的想法付諸實踐,然而賽場溝通的職能是無法替代的,來聽聽聯盟人士的心聲(來源於《洛杉磯時報》,因球員不便公開評論裁判,故採取匿名):

球員一:「他(克勞福德)在這個聯盟很長時間了,許多球員都很尊重他,他不會糊弄人。但他會犯錯誤嗎?肯定的,但我喜歡他讓球星閉嘴的樣子。與此同時,他也知道球員有等級劃分,會對一些球員採取不一樣的尺度,不少菜鳥裁判都是亂吹一通,而資歷深的裁判不愛搭理人,除了丹尼,他總能找到讓你滿意的方法。」

球員二:「丹尼很棒,因為他會和你交流,如果你質疑他的吹罰,他不會扯到個人關係層面解決,只要你不是無理取鬧,即使你質疑他,他也不會當做是對個人威信的冒犯,他會告訴你一些細節,然後說『你理解錯了』,至始至終他都平等地對待你,態度誠懇。」

某主教練:「只有一種情況你無法和丹尼交流,在關鍵時刻他會保持完全的專註,他全身心地在賽場上奔跑,他不會因觀眾的聲浪妥協,有些裁判很明顯偏袒主場,因為他能憑一己之力點燃觀眾的激情,但喬伊絕不是那種人。」

克勞福德能教給霍爾特坎普的是,鐵面無私和友善交流並不是一對反義詞,包括因「鄧肯微笑吃T」事件出名的另一個克勞福德,到頭來也深受球員愛戴。溝通是一門學問,年長的裁判顯然吃透了這個道理,他們知道如何用規則自信地說服對手,或者對付球員和教練的每一次詭辯——這正是霍爾特坎普需要學習的。

球員對霍爾特坎普的抱怨有:「我認為她的判罰都帶有私人情緒,認為球員總是沒有用正確的語氣和她溝通。她來到聯盟之後,心態就像是,『我是女士,你不能用那樣的口氣和我講話』,但沒人說過她壞話,沒人不尊重她,事實是只有她吹出了糟糕的哨子。」

一位主教練的批評也是言簡意賅:「她對NBA的比賽缺乏應有的感覺,她糟透了。」

喬伊·克勞福德退役後,留下了「裁判永遠是對的」這句話。這樣人生信條和境界不妨理解為——即使犯了錯,吹出的哨子是「對的」,便是真正的「名哨」。

普通人視角下的NBA裁判

NBA裁判每年賺多少錢?

在長達8個月的賽季中,裁判需要每天保持在線,和NBA球員一起跑動,更加清醒地時刻對局勢做出判斷。這是一份體力、腦力並耗的活兒,尤其在NBA這份工作的收入還頗為可觀,並且越年長或資歷越深的裁判,薪水自然越高。

NBA裁判的執法場次也存在差別,他們的年薪從15萬美元到55萬美元不等。據《Gazette Review》2017年最新統計,NBA裁判的平均年薪在17.5萬美元左右,按82場常規賽計算,每場的薪水是2000美元出頭——這個數據和10年前《The Sport Economist》的統計相比有了小幅提升,2008年吹罰場次超過80場的裁判,最低場薪是1829美元。

此外,對所有裁判而言,能夠吹罰季後賽甚至總決賽,不僅是榮譽,也是獲得額外大量收入的機會。裁判的收入基本不對外公示,但2008年Officiating forum網站曾透露,NBA季後賽首輪的單場執法價是9000美元,次輪則是29000美元;著名籃球網站Sheridan Hoops發布過的信息則有些不同:季後賽首輪單場價是4500美元,次輪是10540美元,分區決賽和總決賽都是24790美元。

無論哪種說法屬實,NBA裁判都坐實了高薪職業——所以別再對霍爾特坎普喊「滾回WNBA去」——憑什麼?WNBA每場的薪水可只有500美元。

既然是高收入人群,實際上NBA裁判要完成比賽場上更多的工作量。吹罰過23個NBA賽季的鮑勃·德蘭尼在2011年退役,但至今還在回放中心等部門擔任一些幕後工作,他談到裁判生涯的基本經歷和成長:

「當我還在NBA擔任裁判的時候,每到賽季結束才能放鬆自己,從比賽中解脫出來,但不到一個月,你又得捧起規則手冊,或者像我就跑到裁判訓練營中現場教學,這不僅是將經驗傳授給下一代裁判,還是為新賽季做好提前準備。到了八月下旬,每個人都要經歷嚴格的體測考驗,大家都可以注意到,每個NBA裁判都保持著極好的身型。我們不得不這樣,因為我們必須和全世界最優秀的一群運動員在同一塊場地上折返跑,如果身體很容易感到疲累的話,會做出糟糕的決定的。」

除了不斷鍛煉身體,刻苦上進的裁判還會找一些「偏方」提升自己,德蘭尼就有一個總結得到的經驗。「如果你在高中聯賽吹罰比賽,平時就去看節奏更快的大學比賽,在大學的就看NBA的,等到你的眼睛適應了,會發現比賽變慢了很多,於是判斷和反應很容易跟上了。」德蘭尼順利進入NBA之後又怎麼做的?——快放錄像帶,看「加速版」的NBA比賽。

裁判本沒有火眼金睛,但有些人領著2000美元薪水的時候,就意識到了每場比賽沉重的責任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快籃球 的精彩文章:

杜蘭特投資披薩店,和詹姆斯搶生意?
突破單一?進攻油漆區的兩種實用假動作
三分出手無力?如何有效提升野球場射程
馬刺系經理普雷斯蒂:巨頭時代的生存法則

TAG:快籃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