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天眼」首次發現脈衝星 可「捕捉」低頻引力波

中國「天眼」首次發現脈衝星 可「捕捉」低頻引力波

中國人第一次使用自己的望遠鏡找到新的脈衝星!

10日上午,中科院科學傳播局和國家天文台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了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取得的首批成果。

視頻來源:央視新聞

作為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在去年9月竣工進入試運行、試調試階段。經過一年的緊張調試,現已實現指向、跟蹤、漂移掃描等多種觀測模式的順利運行;調試進展超過預期及大型同類設備的國際慣例。

更加可喜的是,在調試觀測階段,FAST已經開始系統的科學產出。

FAST團組利用位於貴州師範大學的FAST早期科學中心進行數據處理,探測到數十個優質脈衝星候選體,經國際合作,例如利用澳大利亞64米Parkes望遠鏡,進行後隨觀測認證,目前已通過系統認證6顆脈衝星。

此次發布會發布了其中兩顆的具體信息,一顆編號J1859-0131(又名FP1-FAST pulsar #1),自轉周期為1.83秒,據估算距離地球1.6萬光年;一顆編號J1931-01(又名FP2),自轉周期0.59秒,據估算距離地球約4100光年。

兩顆脈衝星分別由FAST於今年8月22日、25日在南天銀道面通過漂移掃描發現。這也是我國射電望遠鏡首次新發現脈衝星。

國家天文台研究員李菂介紹,搜尋和發現射電脈衝星是FAST核心科學目標。脈衝星由恆星演化和超新星爆發產生,因發射周期性脈衝信號而得名。脈衝星的本質是中子星,具有在地面實驗室無法實現的極端物理性質,是理想的天體物理實驗室,對其進行研究,有希望得到許多重大物理學問題的答案。

例如,脈衝星的自轉周期極其穩定,準確的時鐘信號為引力波探測、航天器導航等重大科學及技術應用提供了理想工具。銀河系中有大量脈衝星,但由於其信號暗弱,易被人造電磁干擾淹沒,目前只觀測到一小部分。

具有極高靈敏度的FAST望遠鏡是發現脈衝星的理想設備。未來,FAST將有希望發現更多守時精準的毫秒脈衝星,對脈衝星計時陣探測引力波做出原創貢獻。

FAST位於貴州省平塘縣名為大窩凼的喀斯特窪地之中,基於三項全部中國知識產權的自主創新——選址方法、索網主動反射面、柔性索結合併聯機器人的饋源支撐。FAST突破了射電望遠鏡工程極限,建成為世界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其接收面積相當於30個足球場大小。

這個被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南仁東定義「為下一代天文學家準備的觀測設備」,是目前世界上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一個人——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

9月15日,他因肺癌搶救無效去世,享年72歲。同事和學生們評價他「20多年只做了這一件事」,「FAST項目就像為他而生」。

作為FAST工程的發起者及奠基人,南仁東一直很低調,「我談不上有高尚的追求,沒有特別多的理想,大部分時間是不得不做。人總得有個面子吧,你往辦公室一攤,什麼也不做,那不是個事。我特別怕虧欠別人,國家投了那麼多錢,國際上又有人說你在吹牛皮,我就得負點責任。」

南仁東在日本國立天文台任客座教授期間,享受世界級別的科研條件和薪水,可他堅持選擇回國。

1982年,他進入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工作。

自1994年起,南仁東一直負責FAST的選址、預研究、立項、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設計工作,全面指導FAST工程建設,並主持攻克了一系列技術難題,為FAST工程順利完成作出了卓越貢獻。2016年9月25日,FAST落成啟用。

南仁東是最早在國際天文學會擔任分部主席等重要職務的中國天文學家,也是一位卓越的綜合技術專家,在天文科學和天文技術方法領域造詣深厚,培養了大量的科學及技術人才。

20多年的研究,我終於看見了你,而你卻再看不見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參考消息 的精彩文章:

朱婷:想拿聯賽冠軍,願嘗試中土友好使者的新角色
中國向前沖,美國向後看!美學者:「老黃瓜刷綠漆」不管用
《參考消息》今日看點:加泰公投危機「撕裂」西班牙;默克爾首次同意限制難民人數……
這名駐華大使把中國比作「親人」,但他卻反覆強調:「薩德」沒有針對中國
中國長假這八天,中印邊境連出三條「大新聞」

TAG:參考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