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茶壺」煉廠生存志

「茶壺」煉廠生存志

今年49歲的王一靖,和青島當地很多從事過國際貿易的人一樣,說一口流利的英語,也練就了一身不錯的酒量。常年往返於新加坡、美國,身形瘦削高大的他,不論是言談舉止還是穿著打扮,都帶著一絲掩飾不住的「洋氣」。

王一靖的偶像是約翰·洛克菲勒。「到了我這個年紀,就會不再夢想成為下一個約翰·洛克菲勒」。

1863年,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Exxon Mobil Corporation)的創始人——約翰·洛克菲勒在克利夫蘭開辦了第一家煉油廠。1869年在吞併29家煉廠後,一躍成為美國最大的煉油廠。

藉助在煉油行業打下的基礎,洛克菲勒轉向上游的原油開採和物流運輸,並逐漸掌控了90%美國石油生產和美國各產油區的鐵路幹線和輸油管道,建立了擁有上百艘輪船的海上運輸隊。

「洛克菲勒和我一樣出身於貧窮的家庭,卻因為石油改變了命運」。王一靖追尋約翰·洛克菲勒的腳步,於1993年在東營市成立了一家小煉廠。

「小煉廠很掙錢,但經不起挫折。」王一靖說,憑藉寬鬆的政策環境和個人的努力,他的小煉廠的收入從幾萬增長到幾十萬,但很快隨著政策紅利的消失而告終。

1998年,《關於清理整頓小煉油廠和規範原油成品油流通秩序的意見》發布,中國政府對石油行業進行結構性調整,加工能力在100萬噸/年以上的煉廠多劃歸兩大國有石油公司,100萬噸/年以下的小煉油企業,保留了82家交由地方政府管理,稱之為「地煉」,其餘予以關閉。

這些地方煉廠因規模小、一次加工能力低,缺少後續的深加工,在國際上被俗稱為Teapot,意即茶壺煉廠。

王一靖的煉廠沒能逃脫關閉的命運。

山東共保留了21家地煉企業,年產能約2600多萬噸,調撥原油指標170萬噸/年,進口燃料油成為山東地煉的主要原料。

「1999年的『洗牌』沒有考慮到市場的真實需求,反而促進了不合規煉廠的發展。」王一靖稱,由於地方用油需求不斷提升,山東和遼寧地區的「黑」煉廠迅速發展。

此後,國家對地煉的管控趨嚴,失去油源的小煉廠,在中下游的發展空間受到進一步壓縮。

2001年9月,國家發布《關於進一步整頓和規範成品油市場秩序的意見》文件,國內所有煉油廠生產的成品油,全部交由兩大石油公司的批發企業經營。

2003年9月,中國鐵道部發布《鐵運函150號令》,沒有排產計劃的能安排相應的運力。煉企業的成品油石化在鐵路運輸中受到限制。

中國地煉看山東。

截至去年年底,國內煉油能力已達7.5億噸/年;全國約130家地煉(含央企收購或控股)的煉油產能為2.62億噸/年,佔全國煉油總產能的34.8%,七成左右的地煉市場份額集中在山東省。

2015年2月,國家發改委下發《關於進口原油使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地煉進口原油的限制被打破。

目前山東省擁有約46家地煉企業,約20家具備生產國V標準成品油的能力。截至2017年7月,全國擁有進口原油使用資質的企業數量為32家,山東企業佔78%。

「國內煉油企業的單產規模在400萬-500萬噸之間,國際上是700萬-800萬噸,說明現在國內還有很多小型的煉廠。」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石油市場研究所副所長陳蕊告訴界面新聞記者,煉化一體化、產能在1500萬噸以上的大煉廠是大勢所趨。目前地煉體量相對較小,在規模化大生產中不具備與主營煉廠同等的優勢。

離開煉油行業後,王一靖選擇了金融領域,從油氣國際貿易商開始積累,一步步走向現在的油氣投資領域,地煉成為他最主要客戶。

他將國內的煉油企業分為主營煉廠、地煉龍頭和小地煉(200萬噸以下)。「與個人的出身一樣,這三種煉油企業並不在同一起跑線上」。

「地煉龍頭與地方政府關係密切,是當地的納稅大戶,在銀行貸款、稅費抵扣等方面容易獲得優惠,相對小煉廠要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但相對主營煉廠又沒有那麼多束縛,更加靈活。」他說。

「到2020年,國內每年的過剩成品油約4000萬-5000萬噸,相當於過剩了七八個千萬噸級的大煉廠。」陳蕊表示,煉油領域是結構性過剩,優質的煉能少、落後的煉能多,「對於行業過剩且缺乏規模化生產優勢的企業來說,高端、特色的細分產品才是發展之路。」

「只有約1/3的山東地煉有機會與兩大油公司合作。」從事油氣中下游投資工作八年的尤雷表示,具備生產國V標準成品油能力和中下游產業鏈優勢,是兩大油公司選擇地煉合作夥伴的兩大標準,不符合條件的地煉只有通過「股權換油源」的辦法,來獲得更多穩定的原油來源,以大力發展中下游或其它優勢產業。

山東地煉看龍頭。

9月1日,山東省政府宣布,由山東東明石化集團(下稱東明石化)聯合其他具有原油進口使用資質的地煉企業,組建成立山東煉化集團。

這並不是山東省第一次醞釀地煉內部整合。2016年2月,為強化在國際原油採購市場話語權與議價能力,山東省14家地煉企業,和省外兩家獨立煉廠聯合發起中國(獨立煉廠)石油採購聯盟,但並未達到預期效果。

「原油進口權放開之前,山東地煉非常團結,但隨著原料需求的不同,情況出現了變化。」國內第二大地方煉油企業——山東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下稱京博石化)原料經營總監台磊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原油進口權放開之後,山東地煉企業的採購範圍從原來的不到五種原油和進口燃料油,變成了國內外200多個品種的原油燃料油。生產需求開始發生變化,難以在採購環節進行合作。「以前大家的選擇很少,可以統一談判和採購,抱團取暖,現在情況剛好相反。」

「原油進口權放開後,地煉的原油需求和發展方向更加多元化,內部的整合難度變得更大。」尤雷表示,由於短時間內煉油行業過剩形勢將愈加嚴峻,與主營煉廠整合、自我升級改造和"股權換油源",將成為地煉的生存之道。

截至2017年8月,東營華聯石油化工廠有限公司(下稱華聯石化),與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下稱中石化)正式合作近六年。在2017年中國500強企業排行榜上,華聯石化隸屬的富海集團名列435名,並於今年正式獲得原油進口資質。

東營市是山東乃至全國的地煉企業最集中的區域。東營有17家煉油企業,除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勝利油田分公司石化總廠,和中油石油東營石化公司外,地煉企業約佔山東地煉企業數量的1/3。

「2012年,華聯石化與中石化成立了東營聯合石化,採取就近原則,將勝利油田的油提供給華聯石化。」華聯石化副總經理單寶元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兩者互相受益。地煉獲得了有保證的上游油源,中石化從中得到了調節供應的便利性。

7月25日,中石化副總經理張海潮在《全球資源格局與石油貿易變化趨勢》為題的講話中表示,中石化要與民營油企之間在資源、金融和人才等方面展開全方面的合作,並在民營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儘可能的提供幫助和支持。

除華聯石化這個最大子公司外,富海集團的業務還覆蓋了東營物流運輸、煤化工和房地產開發等領域,石化精品項目成為公司亟待發展的業務。

「公司已完成以大型混合芳烴配套工程為主的一期項目,二三期項目會陸續上馬,屆時將形成產業值超千億元的工業園。」富海集團總裁王義民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集團將以東營為核心,擴張到威海、德州、菏澤、徐州和上海等地區。

除中石化外,華聯石化也在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下稱中石油)進行合作。

8月8日,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銷售公司與地煉企業《原油成品油產供銷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

與其他地煉龍頭相比,京博石化在銷售終端的布局比較完備,其加油站、加氣站共200多家,主要集中在山東省和河北省。"200家加油站容納了500萬-600萬噸的生產能力。」台磊表示,京博石化的成品油年生產量約為1500萬噸。

目前京博控股集團擁有石油化工、農業、服務業和文化四大板塊。「石油化工板塊占集團的收入和利潤水平約60%-70%」,京博石化原料經營總監台磊表示

9月10日,中國企業聯合會頒布2017中國企業500強分析報告,京博石化排名第281位,在地煉企業中僅次於排名169位的東明石化。

「近三年內兩大油公司的成品油銷售量在不斷下降,只有10%左右。」台磊說,兩大油公司的成品油價格高,以國際出口價格賣給地煉。「這樣做為了維護關係,它們在上游原油和下游銷售依然具有巨大的優勢。」

山東地煉也曾想整合全省地煉旗下的加油站,去年6月,山東石化頒布了《成品油零售終端品牌聯盟加盟模式》。山東省將以地煉已有加油站為基礎,通過自有連鎖成立「中安石油」的品牌聯盟,對民營加油站通過特許連鎖、自由連鎖等形式合作,三年內發展具有山東煉化統一形象的加油站2000家,五年內達到6000家。

「地煉受制於終端,主要是煉油生產過於集中,現在地方煉廠都在推行升級計劃。」台磊說,煉油過剩主要集中在柴油領域,京博石化計劃加大在化工和材料的投資,三年內把柴汽比從5:3降到5:1.4左右。

與京博石化相比,山東省內一次煉油能力排行第九的山東滙豐石化集團公司(下稱滙豐石化)在下游銷售的產業布局比較小。在2016年的中國500強名單上,滙豐石化排第498名。

「滙豐石化今年建設加油站目標數量是50座,主要計劃在濟南建站。」滙豐石化副總經理徐長存告訴界面新聞記者,由於民營加油站進貨渠道和國內煉油格局的變化,滙豐石化在山東地區的銷售量受到了影響。此外,滙豐暫時不會再擴大煉油產業的規模,而是計划去四川和惠州等地發展加油站。

「中石油在『十三五』期間沒有新的煉油項目投產,銷售公司短期內不會上市,但加速建設銷售終端的方向不會改變。」陳蕊表示,「兩桶油」有完善的銷售網路,彌補了地煉下游銷售網路的不足,中石化與先進的地煉合作,將進一步強化先進地煉的優勢,小的地煉面臨淘汰,有利於地煉的洗牌。「中石油跟地煉的合作未來會加強,不僅僅是向後者提供油源這麼簡單。」

「在國際上只要有市場,我們都可以走出去,不止是東南亞。」徐長存表示。

這與滙豐石化在中游運輸方面的優勢不無關係。目前滙豐石化擁有石油煉製、精細化工、物流運輸、熱力供應和零售終端五大業務板塊。和京博石化一樣,其煉化板塊總利潤亦占集團的60%-70%,但其物流運輸板塊布局比較全面。

山東中匯物流實業有限公司是滙豐石化子公司,主要從事貨物配送、運輸、裝卸、倉儲及物流信息諮詢等服務。

在鐵路運輸方面,滙豐石化規劃建設了15條危化品鐵路運輸專用線,現已建成投用10條,年吞吐能力達到400萬噸,實現了黃島、龍口、日照港進口原料的鐵路運輸,建立了立足山東、輻射全國的鐵路物流網路。

在管道運輸方面,煙台港至滙豐石化的年輸送能力300萬立方米的原油輸油管線現已全線貫通,並且正在規劃董家口、日照港至滙豐石化的輸油管線。

山東省在積極建設輸油管線,預計「十三五」期間將分別建設7條原油管道和7條成品油管道。

「山東省沿海又靠近內陸,成品油市場集中,競爭激烈,出口是地煉企業所看好的,但港口成品油倉儲能力建設跟不上。」京博石化國際貿易經理單新凱表示,去年京博石化只出口了12.5萬噸成品油,局限在於港口和管道等配套資源不足。

「去年試點成品油出口,讓我們意識到必須要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因為我們的對手是台灣地區、韓國和日本的煉廠。」單新凱表示。

「出口了一年的政策突然沒有了,有的企業建立的油罐管道短期內造成階段性的投資浪費,沒有辦法在規劃有效期內回收成本。」單新凱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從長期看,成品油出口是趨勢,只是看條件成熟程度、落後裝置的淘汰和市場內部的改善能否達到要求。

「地煉改、擴建跟學校搞『末位淘汰』一樣,大家都在拚命升級。」陳蕊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被淘汰了,也比現在的落後產能要先進很多。

台磊表示,擁有原料端的地煉,可以利用上游的優勢,做成品油預售、鎖定和保值,即將價格降下來,企業也不會吃虧。「 不一定所有的事情都依靠三大油公司,地煉可以有自己的方式,來保證整個企業的良性循環。」她說。

(文中王一靖和尤雷為化名)

更多專業報道,請點擊下載「界面新聞」AP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人生忽如寄,莫辜負書、茶和好天氣
茶乃萬病之葯,今天您喝茶了嗎?
雷軍站茶几上給員工開會,自稱「有創業精神」
大爺,進來喝杯茶嘛,一起聊聊傳統的手針紋身法
秋深露重,請自添茶!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