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個看得見卻改變不了的自然現象,一直影響著每個歷史朝代的更替

這個看得見卻改變不了的自然現象,一直影響著每個歷史朝代的更替

我們是炎黃子孫又稱為華夏民族,五千年來,朝代更替,更有不休止的戰爭。尋根揭底戰爭與權力的爭奪有關係,更與生存資源和能源的匱乏有關。冷兵器時代人們的溫飽問題是最基本的需求,老百姓能夠吃穿暖飽往往是一個社會穩定的前提標準。而當人們生存的基本條件出現了問題,就會引來社會的動蕩,戰爭,往往也就此爆發,所以安民,方能安天下。

提到戰爭,就不得不提到一個與戰爭密切相關的因素,華夏民族歷史的多次改寫也都與它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而華夏民族歷史上很多大的戰爭也跟它的存在脫不了干係。這就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線。

這個看得見卻改變不了的自然現象,一直影響著每個歷史朝代的更替

▲400毫米、800毫米等降水量線

那麼什麼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呢?

400毫米等降水線,是我國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它大致經過:大興安嶺-張家口-蘭州-拉薩-喜馬拉雅山脈東南段一線,它是我國的半濕潤和半乾旱區的分界線,同時也是森林植被與草原植被的分界線,更是農耕區與畜牧業區的分界線,也就是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的分界線。在分界線以南年的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就可以種植莊稼,在分界線以北的年降雨量不足400毫米,則不適合莊稼的生長,只能種植牧草以游牧為生。

生物的進化讓人類成為地球上新的霸。起初時人類的生存條件還是十分惡略的,為了便於生存和繁衍人們選擇群居生活在山洞裡,人們會成群結隊的狩獵仍然是茹毛飲血的時代。直到開始發現並利用火種,才讓人類擺脫了嚴寒也抵禦了野獸的侵襲。那時的人們主要也是以狩獵採集野果為生。

這個看得見卻改變不了的自然現象,一直影響著每個歷史朝代的更替

▲神農嘗百草

現代考古發現我國種植水稻的歷史最的能追溯到一萬年前。神農嘗百草,讓我們有了最基礎的中醫雛形,也讓耕種在華夏大地上遍布起來,華夏開始進入了農耕文明。這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飛躍,糧食不但生長時期短,也易於保存,還可以可以留作種子來年耕種,更可以在農作物生長期間繼續狩獵,人類可以部分擺脫自然的束縛,也開始了定居的生活方式。

而作為游牧民族在遭受諸如大旱、暴雪等災害時就會出現生存的危機,為了生存他們往往就會來到農耕文明搶奪維持生存需求的物資,戰爭就此爆發。據科學考證中國歷史上南北朝和元朝時期游牧民族的大規模南遷都與當時自然環境變得惡略有關。

這個看得見卻改變不了的自然現象,一直影響著每個歷史朝代的更替

▲農耕文明

農耕使人們有了相對穩定的生活條件,人們更希望擁有安定的生活環境;游牧民族居無定所,他們通常以蓄養的牲畜為食。一旦發生大的自然災害,會出現大匹牲畜死亡,生存物資會很容易耗盡為了生存就會到農耕文明搶奪。通常是過來就搶,搶完就走,他們本身就沒有固定的居所,想打又打不著,也就出現了以防禦為主的軍事建築——城郭

堯舜禪讓,是上古時代最完美的帝王形象,舜死後又把天下禪讓給了治水有功的大禹,夏朝開始。這是史書里記載的。現代考古發現的堯舜之都——陶寺遺址,卻發現陶寺文明毀於戰爭,而摧毀它就是在陝西榆林地區發現的石峁文明。這其實是一次游牧文明與農耕文明的戰爭,以游牧文明戰勝農耕文明,農耕文明被迫南遷告終。

這個看得見卻改變不了的自然現象,一直影響著每個歷史朝代的更替

▲西周早期 子■父丁簋

西周時期為了防禦游牧民族的入侵,開始在邊境修建烽燧和城牆,在游牧民族入侵時能發出信號迅速得到增援,這也是長城的雛形。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西周被狄戎所滅,後來成王建都洛邑史稱東周。東周后諸侯勢力越來越大,各諸侯之間戰爭不斷,也不斷兼并,各個諸侯國開始修建長城防禦鄰國的進攻。此時處在關中腹地的秦國,不但要面對鄰邊諸侯國的不斷侵擾,還要面對北方游牧部族義渠,秦國也開始了在北部修建長城。

經過幾百年的拉鋸秦莊襄王時義渠被秦國所滅,卻又有一個強大的游牧民族在北方崛起——匈奴。又開始了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長期的對峙。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把各個諸侯國修建的長城連接了起來就是——萬里長城。縱觀萬里長城的延伸的地點也正處於400毫米等降水量線上,其實長城的修建本就是為了抵禦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擾。

這個看得見卻改變不了的自然現象,一直影響著每個歷史朝代的更替

▲秦始皇

秦始皇派徐福出海去尋找長生不老術,傾盡財力也沒有得到結果,卻得到了一條:「亡秦者胡也!」的讖語。秦始皇又開始修馳道,征戰匈奴。終因過度徵用民力引起國家內部的崩潰,也驗證了「秦亡者胡亥」的讖語。長城雖然沒有改變秦國滅亡的命運,卻擋住了北方游牧民族的鐵蹄。

西漢初期漢朝選擇與民休息的寬柔政策,除了加強邊關的防禦更多選擇了和親的政策,歷史上有名的飛將軍李廣就在邊關與匈奴對峙了40載。雄才大略的漢武帝一直想徹底解決游牧民族侵擾的憂患,他耗盡了自高祖以來積聚的財力用近40年的時間終於瓦解了匈奴,為後來西漢乃至東漢的邊疆換來了長期的和平。

這個看得見卻改變不了的自然現象,一直影響著每個歷史朝代的更替

▲長城舊照

短暫的西晉統一後就出現了「二王八司馬」的亂政,游牧民族趁機入侵農耕文明,華夏文明被迫南遷。而入侵的游牧文明受先進的華夏文明的影響也開始接受學習並融入華夏文明。而新的代表游牧文明的柔然等部族便成了新生的游牧文明代表,400毫米等降水量線依然是分界線。

到了宋代華夏民族的政治中心開始南移,特別是南宋時期華夏文明移到長江以南,相應的北方的游牧文明相繼壯大,遼、金到橫掃亞歐統一華夏的蒙古部族。長城在這段時期都失去了實際的意義,但也沒有改變400毫米等降水量線的作用,它依然是農耕與游牧的分水嶺。長城能抵擋游牧文明的入侵,卻無法阻止帝國內部的腐朽。隨著吳三桂敞開山海關的大門,又一次游牧文明戰勝農耕文明的時代來臨了。但入關後的滿清也開始適應農耕文明,而400毫米等降水量線的另一邊依然是游牧民族的天堂。

這個看得見卻改變不了的自然現象,一直影響著每個歷史朝代的更替

▲游牧民族

不管是時代的變遷還是科技的發展400毫米等降水量線作為游牧與農耕的分水嶺卻一直都沒有改變。就是在科學高度發展的今天這條沒有界線的分界線依然把我們的祖國美麗的草原分在了一面。也正是這自然因素才形成了特殊的自然現象,才形成了這世上多樣的自然環境和景觀。也正是這樣才有了華夏跌宕起伏的歷史和多民族的融合。

歷史堂官方團隊作品 文:葉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學堂 的精彩文章:

一個小混混不但終結近三百年的大一統王朝,還在亂世開國稱帝
《西遊記》中蘊藏的超能量,解釋了什麼叫「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相傳此人不但被多位明朝皇帝下詔求見,還開宗立派活了兩多百歲
西遊中最神秘的組織,勢力遍布佛教道教天庭,多次為孫悟空解圍

TAG:歷史大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