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10.1探寶連載 | 第七章】真金不怕紅爐火,冰晶玉肌飄清韻

【10.1探寶連載 | 第七章】真金不怕紅爐火,冰晶玉肌飄清韻

 

文玩  | 字畫  | 品鑒  | 茶道





第七章 真金不怕紅爐火,冰晶玉肌飄清韻


 


金,在已發掘的先秦墓葬中,過去很少發現金器。而曾侯乙墓中出土的金器數量卻較多。


 



金盞



 


在曾侯乙墓中有一件先秦金器中最大最重的一件容器——金盞,重

2156

克,其製作十分講究,蓋上飾幾圈蟠蛇紋、陶紋和雲雷紋,器口沿下飾一圈蟠螭紋,三足作倒置的鳳首,紋飾和器形都很美觀,是一件難得的藝術珍品。出土時金盞內放置鏤空漏匕一件,重

56.45

克。


 



縷空漏勺



 

墓中還有金彈簧器、金鎮、金箔與金帶鉤等金器。


 



金彈簧器



 



金鎮


 


金彈簧出土時纏繞在紡錘形的器具上。古人將黃金抽成直徑為

0.2

毫米的金絲,再捲曲成有一定韌性的彈簧,說明當時抽絲製簧技術已達到很高的水平。以往在先秦墓葬中未出土金彈簧,其用途有待研究。金鎮(用器)鎮頂有環鈕,器身飾變形龍紋、重環紋、變形龍鳳紋、雲紋等。


 



金帶鉤


 


金帶鉤(服飾用品),其造型為鵝首,曲頸扁啄,惟妙惟肖。用於鉤掛束腰的革帶。金箔(裝飾品),曾侯乙墓共出土金箔

900

余片。原用於器物表面裝飾,出土時已散落。多數有壓印的花紋,花紋繁縟細膩。


 


經過檢測,這批金器的含金量在

85%

93.6

之間,總重量

8430

多克,是目前發現葬金數量最多的先秦古墓。


 


如果按照現在金價來算,菜百金價為每克

345

元左右,先不管這些金器的藝術和歷史價值,就黃金而言,小編粗略計算,

8430

克,

85%

含金量,換算成

RMB

大約

240

多萬元。


 




 


玉器在我國古代文明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到了戰國時期,生前佩玉,死後斂玉已成為傳統。曾侯乙墓出土玉器

300

多件,主要置於棺內墓主人的身上,都保存完好,可分為佩飾、實用玉器、和葬玉三類。







玉帶鉤


 


佩飾有璧、環、玦、璜、方鐲、佩、掛飾、劍、管、帶鉤、人像、串飾等。璧

67

件,大小不一,形制各異,或圓形或附雙龍形象;璜

49

件,往往成雙成對。實際上佩飾玉器既可佩戴,也可用於禮儀活動。佩戴時也可將多種佩飾玉器串成「組佩」使用:禮儀用玉則多為璧、璜、琮等。


 




 



扳指


 


使用玉器有扳指、梳、長條刃器。扳指使用時套在手指上便於扣弦射箭。


 



 


葬玉是專門用於斂屍的玉器,其作用是保護屍體。古人相信「金玉在九竅,則死者為之不朽」。此墓出土的葬玉有琮、口塞、握、玉片、半、殘器、璞料共

64

件。

21

件置於墓主人口內,每件圓雕成牛、羊、狗、豬、鴨、魚等形象,器小如豆,形態逼真。每件作品不僅雕出其形,而且刻畫入微,如牛角、豬鬃、鴨翅、魚鰭等無不栩栩如生。似有祈禱五穀豐登、六畜興旺之意。墓主人也可能是穿著綴玉片的衣服入葬的。在墓主人的屍體上還發現了一些粗糙的璞料和殘器,其中有一件半琮,是由一件作廢的玉琮改制的。


 


經專家檢測,曾侯乙墓出土的玉器屬軟玉,可能產自新疆和田。玉質細膩卻不同程度的帶有瑕疵。


 


曾侯乙墓出土的玉器代表了先秦時期琢玉工藝的水平,其玉器造型既有扁平體的璧、環、玦、璜,也有立體圓雕的人像、動物。在設計上依玉料形狀而定。最突出之處表現在分雕連接的工藝上,即用較小的玉料分別雕出後串連為大的玉飾。


 



十六節龍鳳玉佩


 


十六節

龍鳳玉佩就是用這種工藝製作的。這件玉器長

48

厘米,寬

8.3

厘米,厚

0.5

厘米,製作時先將玉料按所需的節數,從不同的方向鋸成切而不斷的小塊,然後在每兩塊未斷處鏤成一、兩個可活動的環套,將相連各活動環以外未斷的玉片剖斷,做成此器。這件玉器有活環將多片玉塊相連,既可展開,又可摺合相疊。它的製作經歷了切割、打孔、鏤雕、琢刻紋飾等多種工藝,共雕刻

37

條龍、

7

只鳳和

10

條蛇。


 


玉雕鏤空法早在我國新石器時代就已經出現,但用多塊玉料用活環連接成一件多節玉器,卻為僅見。而四節龍鳳玉佩由一塊玉料雕琢成可以活動卷折的

4

節,共雕刻出

7

條卷龍、

4

只鳳鳥和

4

條蛇。此器出自墓主腹部,器形與眾佩不同,可能是單獨佩帶的。


 





四節龍鳳玉佩


 


曾侯乙墓出土玉璧共

67

件,璧在周代是六瑞(璧、琮、圭、璋、璜、琥)之首,用為禮器,以禮蒼天。按周禮,天子、諸侯禮享天子均用一尺二寸的大璧。此外,璧也可用於作裝飾物和佩帶之用。曾侯乙墓出土石璧共

48

件,素麵石璧

45

件,雙龍石璧

3

件,全部出自東室。


 





獸面紋玉琮


 


琮出現於新石器時代,外方內圓,上下貫通,方代表地,內圓代表天,是用於溝通天地的法器。


 





「金縷」玉璜






龍紋玉璜



 


璜,形如半璧。用於朝聘、祭祀、喪葬、徵召和佩玉。璜與珩、琚、瑀、沖、牙等小玉器組合成所謂雜佩,璜為雜佩之首,戰國時期的雜佩分掛於腰帶左右側。曾侯乙墓出土玉璜較多,共有

49

件(大多成對),其中由三道金縷穿聯的金縷玉璜、透雕出

4

6

蛇的透雕龍紋玉璜均是罕見珍品。透雕龍紋玉璜全器共透雕出

4

6

蛇。金縷玉璜由三道金縷穿聯大小兩件玉璜組成。


 






 


玉環有缺為玦,且有特別的涵義,古人以為「君子能決斷則佩玦」。新石器時代用作耳飾,商周則與環、璧等連成組佩。


 





雙龍玉佩






谷紋卷龍玉佩







圓雕玉龍佩


 


古人佩飾分兩類,一是佩帶「事佩」,即針鏤、囊袋、結繩結的玉器等實用品。二是佩帶「德佩」,即璧、環、玦、珩、璜等以物示德的裝飾性玉器。德佩往往編聯為組,又稱「組佩」,並用作等級標誌。


 



玉劍


 


玉劍,通長

33.6

、寬

5.1

厘米。全器分為劍首、劍莖、劍格、劍鞘、劍珌等

5

節,用金屬連接。其中劍首透雕成雙龍形。戰國時雖已出現裝在銅劍上的玉質劍飾,而劍上(銅、鐵劍)的玉首、格、王彘俱全而被稱為玉具劍,此劍已通體用玉,是所見中國最早、最完整的玉劍。


 


我們總能聽到老一輩人說「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生」,如果翻開歷史,確實如此,從曾侯乙墓中我們也能看出來,除了佩戴寶玉之外,死後口中還要含玉璧,或是穿玉衣,以保護遺體。


 


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記載:「玄真者,玉之別名也。服之令人身飛輕舉,故曰:服玄真(玉石),其命不極。」又載:「玉屑是以玉石為屑。氣味甘平無毒。主治除胃中熱,喘息煩滿,止渴,屑如麻豆服之,久服輕身長年。能潤心肺,助聲喉,滋毛髮。滋養五臟,止煩躁,宜共金銀、麥門冬等同煎服,有益。」


 


清《御香飄渺錄》中記載:慈禧太后有一套奇特的美容大法,就是玉尺在面部搓、擦、滾。其中記載的玉尺就是用珍貴的特種玉製成的一根短短的圓柱形玉棍子。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古人對於玉的認識不僅限於裝飾品的範圍,在醫藥、養眼等方面也有與眾不同的功效,也就是為什麼千百年總是流傳著「人養玉,玉養人」的說法。


 


但就現今科學而言,玉養人的說法,並無科學依據,不僅玉石本身散發的能量無法進入人體,它裡面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也不會被人體吸收。


民間傳說,玉能擋災辟邪,玉斷裂都會說玉替主人當災,其實這些也只是一種心理暗示哦

~


 




來源:壹號收藏


END


頂尖藏品

藏你所愛


 收

 

  

  

  

  



版權說明:文章源於簽約作家或網路,網路素材無從查證作者,原創作者可聯繫我們予以公示!






精彩

閱讀



這位女神,讓她畫出了帕米爾的靈魂!


她用一生證明,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


毛主席的十大印章見過嗎?最後兩枚驚到了!



被蔣介石帶走的十幅畫,每幅都代表了一個時代


梵高的秋天(高清98張)


布達拉宮內部珍貴照片曝光,一般人不給看!


一把油紙傘,美醉了整個江南!





油畫藏品



俄羅斯金牌畫家作品拍賣


庫茲涅佐夫、謝苗諾夫


 ▼



點擊「

閱讀原文

」一鍵搶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頂尖藏品 的精彩文章:

艷遇,中國。
黃花梨傢具,古典雅緻!
吳冠中:畫賣不出去了,好!

TAG:頂尖藏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