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動 > 顏強專欄:誰想去荷蘭?

顏強專欄:誰想去荷蘭?

一個能在荷蘭甲級聯賽打上主力的職業球員,薪資能有多高?

一個在中甲都未必能打上主力的年輕職業球員,薪資能有多高?

對這兩個問題進行調查,希望能在中國找到具備征戰荷甲可能的球員,過程會很艱巨,結果很可能讓人沮喪。從薪資報酬考慮,哪怕在中甲去尋找一兩個具備發展潛力的年輕球員,荷甲乃至絕大多數歐洲聯賽,吸引力都不強。於是企圖藉助歐洲的職業足球聯賽,來幫助中國有潛力的年輕球員,實現其職業成長中,最重要的淬火和提純那一步驟,變得幾乎不可能。

國內球員收入已經太高,或者說國內年輕球員,可期待收入太高。至少經濟報酬這一項上,留洋歐洲吸引力大不如前。

荷蘭海牙俱樂部,一個標準的荷甲中游俱樂部,薪資設定和球員在一隊的位置,基本上匹配。海牙一隊主力,年薪能超過20萬歐元的,鳳毛麟角。非歐盟外援,按荷甲規則,薪資要達到45萬歐元,畢竟這樣的非歐盟外援,必須是出類拔萃的國腳,才能證明他們的能力是本土足球範圍內難以尋找到的特殊人才。海牙的象牙海岸國腳中衛,威爾弗雷德·卡農,能力就十分出眾,如果不是心臟有些狀況,估計已經加盟其他更高收入聯賽俱樂部了。

但為了控制經營成本,卡農在效力海牙幾年,能申領歐盟永久居留權後,俱樂部和他續約,延長其合同年限,但降低年薪到30萬歐元以內。即便如此,卡農也願意接受新的合同,合同年限延長,他的長久經濟收入也是一種保障。

只是這樣的經濟收入水平,對中國球員有多少說服力?

中國球員要去歐洲踢球,渠道和環境條件,要比孫繼海、李鐵在2002年世界盃後加盟英超時,有利多了。中國資本收購或者投資的歐洲俱樂部,目前已經在20家上下,然而能達到歐洲職業聯賽水準的中國球員,較10多年前大為匱乏,哪怕降格以求,尋找一些20歲以下,具備成長性的球員,讓他們在這些歐洲俱樂部接受一兩年磨鍊,這樣的行動實現起來都十分艱難。

國內在青訓方面有些名氣的俱樂部,例如山東魯能、杭州綠城,都被各種歐洲俱樂部打探過,今後可能還會有不斷打探者。只是這樣的打探乃至磋商,無疾而終的太多。哪怕中甲效力的年輕球員,薪資達到一兩百萬人民幣的並不少。更重要的是,這些球員的轉會身價,早就被測算清楚,連未來潛在的轉會目標,都基本上被鎖定。一旦轉會去一個中超俱樂部,薪資翻倍增長是肯定的,轉會費也必定以數千萬人民幣記。單以轉會過程中籤字費一項,就是好幾百萬人民幣的收入。

去歐洲?短期內別說能否競爭到一隊主力位置,收入上,哪怕能拿到像海牙一隊主力那樣,年薪20萬到25萬歐元,折算成人民幣,都到不了兩百萬。

陌生的環境、語言和生活方式上的文化隔膜,足球文化習俗上的徹底陌生,一個中國球員去到歐洲,面對的挑戰是全方位的。可如果選擇待在國內,以過往10多年青訓的荒廢,新政約束之下,U23以及更年輕球員身價持續看漲,外援引進又受到更多制約,留洋的動力就更不夠了。

10多年前,孫繼海李鐵在英超效力時,薪資上要比現在荷甲、比甲的球員高出不少,不過和他們當時在國內效力相比,並沒有多大幅度增加。留洋的目的,當然首先是在更高水平的職業環境里,去磨礪自我,提高自我。然而當國內足球收入水平高速躥升,留洋的待遇和國內相比,形成很大反差時,怎麼能說服國內球員,去接受艱苦而低薪的海外挑戰?

夢想很珍貴,但吃青春飯的職業球員,和所有普通人一樣,首先考慮的只可能是生存立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體育 的精彩文章:

世界盃將至,日耳曼戰車急尋「K神」接班人
AC米蘭球迷報告:A席顏值第一,最愛卡卡、馬隊
3賽季僅出戰31場 他依然獲1.48億頂薪成喀麥隆的「科比」
偽裝的假面:二手手機開啟的電競冠軍夢
蘇寧闢謠拉米加盟國米:子虛烏有 核心作用無可取代

TAG:騰訊體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