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教師當立志做「大學之師」

教師當立志做「大學之師」

作為面向教育現代化的教師,站在教育改革發展的潮頭,胸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百年夢想,就要立志做一名大學之師。什麼樣的教師才是大學之師呢?

大學之師要有大修行。「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做教師,除了要有紮實的專業知識、較高的文化修養外,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道德素養。否則,即使學問再高,也不能成為大師。

修行不僅僅是關乎個人的事,也會影響到自己的家庭、工作團隊以及生活周圍。因此,教師一定要提升修為、錘鍊素養,提高道德情操,努力做有道德、有涵養的教師。大學之師的修為要從小處立身,時時處處當楷模,點點滴滴有示範。

中小學教師面對的是未成年人,舉手投足皆示範,言行穿戴有影響。做一個大學之師,要時刻注意細節,做到見微知著。大學之師的修為要以德立身,教書育人德為本,德的核心是「愛」字。身為大學之師,愛課堂,認真上好每一節課,就是師德;愛學生,一個不放棄,就是師德;愛班主任工作,捨得下功夫,就是師德。

大學之師要有大學問。教師要傳道授業解惑,就要有大學問。要躬身事學,甘當學子身邊帶頭學習的「學星」、「學霸」,做學習型的教師。

所謂大學問,首先體現在紮實的專業功底上,這是本分,是必需的基本的素養。其次,要博學多才,博聞廣識。要做到學有專長、術業有專攻,也要做到兼學別樣。理科教師要儲備一些文史知識,文科教師要對自然科學技術有所了解,音體美教師也不能對文史一竅不通。再其次,現代教育的時代,教師要能熟練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最後,我以為今天做教師,還要重新學哲學、學心理學、學現代教育理論……要用全面的、發展的、辯證的觀點來分析問題、認識事物,用教育的基本原理指導教育實踐。

大學之師要讓學生敬佩和崇拜你的學識,要克服「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教專業課」的思想,也要防止「處處打聽小消息,八面玲瓏耍聰明」的華而不實,要讓自身在人們,特別是學子印象中常存「談古論今學富五車,舉首投足溫文爾雅」的學者風範。教師的大學問,還應體現在思想工作的方法與教學的藝術上。

大學之師要有大肚量。在歲月的長河中,總會有一些不順心不順意的事情。大肚量就是每逢「不順心」之時,或遇到所謂「倒霉事」之後,盡量把眼光放遠一些,注意力放寬一些,心胸更開闊一些,努力用平和之心待之。

大肚量就是能夠做到得而淡然,失而坦然;大事拿得起,小事放得下。要有舉重若輕、從善若流的大師風範,既要像朱自清先生一樣不為五斗米折腰,又要有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氣魄。

大肚量就是要陽光工作和生活,做幸福老師;大肚量就是不斤斤計較、不小肚雞腸;大肚量就是要能容人容事,要會審時度勢;大肚量就是說話要注意身份,做事始終有把控。總之,做大氣之師,為大度之人,才能成大學之師。

大學之師要有大見識。「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強調的就是要通過學習積累知識,站位準,識人清,料事遠。現代教師,要通過書本學,通過網路學,通過「經歷」學,通過「見」增長「識」。要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放眼全世界,行走百姓中。

大見識就是沒有小肚雞腸,有的是儒雅、風度。大見識就是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問題想事情。大見識還要把集體利益放在第一位,要講政治、懂規矩。

大學之師要有大業績。這些年,教育人團結拼搏、開拓創新,做出了一些成績。但面對改革發展的新形勢,我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要對自己提高要求,既對自己的學識提高要求,也對自己的工作提高標準。

大業績就是要把繼承與創新發展相結合。繼承優秀傳統,大膽創新改革,破除陳規陋習和因循守舊,主動學習先進經驗,積極開拓進取,在專業發展上求突破;大業績就是能夠團結組織每一位同志,協同共進,全力推進組織的工作業績上台階。

大業績就是敢想敢幹敢擔當,要相信別人能做出的成績,自己會做得更好;別人能實現的目標,我們也能實現;要相信,成功最終屬於富有改革勇氣和實幹精神的實踐者。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先。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廣大教師:做好老師,要有理想信念;做好老師,要有道德情操;做好老師,要有紮實學識;做好老師,要有仁愛之心。甘守三尺講台,爭做「四有」老師,這是每一個教師應當奉行的準則。

(作者系甘肅省酒泉市金塔縣教育局局長)

《中國教育報》2017年10月10日第5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清血」的同時發揮「造血」功能
廣東英德:上萬名教師接受師德評議
高端切入只為帶動馬產業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