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了,原來這些情況都是經絡不通造成的!如何正確疏通經絡?
中醫認為,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捏著痛,那就說明經絡不通,道理就這麼簡單。經絡不通人體會發出某些信號,人體如果經絡僵硬勞損堵塞,嚴重影響了氣血的運行和營養的輸布。
《黃帝內經》裡面有這麼一句話:「百病源於經絡堵」!民間也有兩句:「經絡不通,走路中風」!「經絡不通,不通就痛」。
經絡不通的人體信號
1、冷
除了頭涼之外,身體其餘某些部位發涼,比如最常見的是四肢發涼,經常是經絡不通的信號。由於人的體溫是由氣血輸送來決議的,氣血茂盛,體溫才會正常。哪個地方發冷,哪個地方可能經絡不通,氣血難以達到。
此外,還有體溫。如某些半身不遂的人,經絡重大不通,健康部位和不健康部位會出現一側體溫正常一側涼的情形。
經絡不通對皮表的影響。除了冷熱感覺外,還可以表示為皮膚毛孔粗大,毛囊淤堵等問題。血氣不至,毛孔內垃圾排不出來,把毛孔塞住了,毛囊天然長不好。
2、熱
其主要表現是身體某些地方低熱,乾燥,或者部分異樣出汗。這也是體內經絡不通,熱氣不能通過正常渠道披髮出去的緣故。
外邪引起的紅、腫、熱、痛與發燒所在的經絡不通有關,個別低熱可能來自相連的經絡。
氣血在體內運行周而復始,如果此路不通,它就會從鄰近的經絡那裡尋找衝破口。首先易影響的就是存在表裡關係或者子母關聯的經絡,使該經絡發熱。比如頭部低熱,不一定全是膀胱經的問題,而可能是與它相表裡的腎經氣血不足或者不暢造成的。
3、疼和痛
疼和痛是兩個概念,兩者都和經絡不通有關,但水平上有些差別。比如咱們被扎了一下,立即產生的感覺叫做「疼」;假如接著按壓一下受傷的處所,這時候發生的感到才叫做「痛」。
總的來說。「疼」是經絡不通的初發期,地位在「經」;「痛」則是經絡不通的進一步加重,擴散到「絡」。
「初病在經」,「久病久痛在絡」,就是這個情理。其中,穴位是「點」,經是「線」,絡則是「面」。
碰到疼痛類的問題,可以採用點面聯合的辦法來疏通經絡,面積小的可以艾灸阿是穴,也就是哪裡痛就艾灸哪裡,面積稍大一些可以刮痧,這樣經絡緩緩就通了。
4、麻和木
經絡不通引起的痛苦悲傷進一步發展就是麻或木。比如我們盤腿坐得太久,下肢氣血不通,就會疼痛。
接著,經絡被堵逝世,氣血徹底不通,雙腿就會麻木。只有轉變坐姿,氣血通暢才幹恢復知覺。
麻和木的癥狀常常一起湧現,但在中醫里,它們的病因不同。「麻為氣虛。木為血虛」,如果麻得重,解釋氣不足,木得重則說明血虛。
肢體呈現麻痹時,須要引起器重,尤其對高血壓病患者來說,必定要留神及時暢通經絡,這樣能下降中風的產生概率。
5、酸
酸說明經絡氣血供給減慢,不能滿意身體需要。人在劇烈運動以後,比如短跑競賽,事後機體會發酸或者無力,這是因為短跑需要更多的氣血供應,超過了正常機體氣血供應的限度,導致氣血供不上來而發酸。
畸形狀況下,耗費跟彌補是一個均衡。所以攝生運動素來不是激烈運動,而是氣血供求平衡的運動,比方太極拳,導引術等。西方醫學也十分推重有氧運動,好比慢跑,柔韌性活動等。
如果機體某個部位無端發酸,或者稍微運動也發酸,則說明該部位經絡不暢通,氣血供應減慢。這個時候拍打、按摩、艾灸所在的經絡,就可能發明潛在的痛、腫、脹等經絡不通的癥狀。
6、腫和脹
經絡不通可以是有形的,這就是腫,常由血瘀引起。要消腫,就得活血化瘀。可以用刮痧法或者拔罐法來調節。許多人刮出來,拔出來的紫色或者玄色「痧」,就是經絡里的瘀血。
同時還可以配合穴位艾灸。比如膝蓋內側的血海穴,血海的血指的是脾血,海指脾經所生之血在此湊集,其氣血能量博大如海。
血海穴位於脾經,脾主統血,具備把持血液不亂行,不淤積的功效。時常艾灸可以增進氣血流通,對打消淤腫有幫助治療作用。
經絡不通也可以是無形的,這就是脹,由氣滯引起。脹通常是氣在經絡運行不暢時構成的「渦氣」。
身體某部位發脹,首先可以對該部位經絡上循經推拿,找到疼痛點再進行按摩。
其次還可以在三焦經查找有關痛點。《難經》言,「三焦主氣」,但凡「氣病」,都可以通過三焦經來治療。
例如掐中渚穴可以醫治小腿抽筋,支溝穴可以治療脅痛,三焦氣不順重要集中在頸部與上臂之間。
患者無事時可以把手當作耙子,從頸部,肩部往手臂後方細細地耙下來,直到無名指。而後哪裡痛就重點撓片刻。這樣就能理順三焦之氣了。
經絡不通的原因
1、胡吃海塞大量的垃圾食品
垃圾食品里含有大量的添加劑,這些進入人體後,與日俱增,就會造成許多體內垃圾無法排出體外,導致人體經絡擁堵。
2、長期處在空調環境中
人是熱血動物,天熱了就要出汗,而出汗自身就是一個排毒的進程。經常吹空調,不讓身材排毒,長此以往,體內本來能夠正常排出的垃圾,也被克制了。這些垃圾就會梗塞人體的經絡。
3、長期保持一種姿態
比如保持一個動作長時間使用電腦,造成人體內的氣血無法暢流,導致肌肉或者組織得不到氣血的滋潤,局部的經絡也就自然不會通暢了。
上述三點,基本上是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方式造成的,所以被稱之為現代病。
疏通經絡有哪些方式?
1、運動
因為「動形以達郁」,「動則不衰」,「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只有動,氣血能力周流全身。
2、艾灸+按摩
艾灸可以很好地補充人體的陽氣,同時可以舒經活絡,調理氣血。按摩也能很好的改善血液循環,提高局部營養代謝,而且可以在工作間歇、候車、等人的時候進行,也很方便。
3、常吃理氣活血的食物
如陳皮,木香,砂仁,四磨湯,越鞠丸,當歸,川芎,桃仁,紅花,油菜,黑大豆,慈姑等。
4、保持心情愉快
因為「愁憂者,氣閉塞而不行」。不論發生了什麼不高興的事件,也要想得開。
中醫將一天分成十二個時辰,並用十二地支代表,形成子午流注學說。子午流注學說是中醫學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研究人體氣血運行的時刻表。
中醫認為,自然界與人是統一的整體,自然界的年、季、日、時周期變化,影響著人們的生理、病理相應的周期變化。
如人的脈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的病情變化多半是早晨輕、中午重、夜晚更重。
這些情況和人體氣血運行有關,也就是在不同的時辰,氣血運行到不同的經絡,對人體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響。
恰如現代科學提出的生物鐘效應相似,子午流注學說認為,人體氣血的運行是按照一定的時間循環無端,連成一個大的循環通道。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tg@weizy.cn(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忍冬(
微信號
:cn13714009507)
國慶推薦
刮痧拔罐艾灸圖解
學習艾灸、刮痧、拔罐等中醫保健方式,把健康傳遞到千萬家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腸胃調理百科
國慶吃得太多消化不良?快用中醫的方法,讓腸安胃和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黃帝內經一聊就懂
本號致力於傳揚內經養生之術,《靈樞》《素問》,一聊就懂!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學習中醫,傳承經典,請點擊『
閱讀原文
』


※【每日一穴】列缺穴:頭疼腦熱,氣喘,咽喉疼痛就按
※適合秋天喝的茶,全在這裡!
※程莘農:國醫大師對針刺「得氣」的認識
※腹、背、腿、手、頸的拉筋方法(值得一看!)
※熊繼柏:哪來那麼多秘方驗方!我要糾正中醫人與患者幾個錯誤觀念
TAG:經絡穴點陣圖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