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奇聞,慈禧手拿一本小說,按圖索驥抓貪官
李寶嘉(字伯元)所著《官場現形記》是一面照妖鏡,描繪的是清末官場「百丑圖」。歷史上,李伯元因鄉試「名落孫山」,沒有作過官,並沒有機會涉足官場,他為什麼會對清末官場如此熟悉呢?
李伯元
原來,他的小說素材除部分耳聞目睹之外, 其它絕大部分都是他伯父李翼青提供的。李翼青的同僚中, 上至尚書、御史、欽差大臣, 下至州官、知府、縣令乃至鹽司, 幾乎無所不包。因此深諳官場百相,從崇洋媚外賣國求榮,到逢迎拍馬貪贓枉法,爾虞我詐草菅人命,甚至個人私生活中的吸毒嫖娼、敲詐勒索等等, 都有無數事例。
李伯元收集了如許多的猛料,當即爆發了蓬勃的創作力,決心用筆將晚清官場的黑暗,統統曝光於世人面前。《官場現形記》一書中,李伯元選取的素材真實可信、文筆風趣、生動、辛辣。據胡適考據,《官場現形記》一書中寫的人物事件,在清末官場都可以找到影子,小說中的華中堂,影射的就是清末重臣榮祿。小說中華中堂回答賈大少爺請教時,吐露心曲:「多磕頭,少說話,是作官的秘訣。」
奇書《官場現形記》
「多磕頭,少說話」這句話,道光寵臣曹振鏞曾對下屬說過,晚清重臣曾國藩也曾經說過。史實證明,「多磕頭,少說話」在清末官場其實已經是通行的作官訣竅,李伯元的小說並非向壁虛構。
《官場現形記》一經面世,立即大賣,一時引得洛陽紙貴。就連身在宮禁的慈禧太后也知道坊間有這麼一本奇書。雖然李伯元寫得很隱諱了,但畢竟有蛛絲馬跡可尋。以慈禧的智商,豈能瞧不出端倪,於是一一對號入座,「按名調查,官吏有因以獲咎者」。
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看了書,居然按圖索驥,懲治了一大批的貪腐官員。如此一來,李伯元成了眾矢之的,官場中人恨得咬牙、皆曰可殺。溥儀父親攝政王載灃大怒,下令兩廣總督端方派人剌殺作者。
李伯元不斷收到恐嚇信,乃至子彈和砒霜等物。無奈之下,只好遁入租界躲避。
與官員怕得要死不同,民眾對《官場現形記》讚賞有加。有誇李伯元是「鐵面無私的包青天」的,有把他說成是「救世的手術師」,還有人誇讚他是「銳眼的上帝」
巾幗英雄秋瑾
章太炎評價李伯元「固執大義,以文救國」。柳亞子先則盛讚其「強項不低首,力作掃妖氛」;就連當時遠在日本留學的巾幗英雄秋瑾也寄來熱情洋溢的詩文勉勵李伯元。
可惜的是,李伯元寫作太過辛苦,不幸於1906年3月猝然病逝, 年僅39歲。


※城市與名人,誰成就了誰?
※皇帝喝醉酒,無意間臨幸了一位侍女,結果拯救了200年的王朝江山
※比爾·蓋茨、理查德·道金斯推薦的現象級讀物
※他在19世紀抗法抗日,他的黑旗軍令敵人聞風喪膽
※陳炯明廣東禁賭往事
TAG: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