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時刻準備打仗,1960年代初的練兵場

時刻準備打仗,1960年代初的練兵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一直面臨著各種戰爭威脅。從上世紀60年代初起,隨著中蘇關係的破裂、惡化,中蘇邊境出現了緊張局勢。1962年10月,印度軍隊在中印邊界東西兩段向我國邊防部隊發動全面進攻,我邊防部隊被迫自衛還擊。而盤踞在台灣的蔣介石集團,也企圖利用大陸的暫時困難「反攻大陸」。

1964年5月至6月的中共中央北京工作會議上,毛澤東把國防看作是與農業並列的「一個拳頭」。他從存在著新的世界戰爭的嚴重危險的估計出發,提出在原子戰爭時期,沒有強大、穩固的後方不行。據此,他提出了把全國劃分為一、二、三線的戰略布局,下決心搞好三線建設。

1966年,毛澤東對「備戰、備荒、為人民」這一戰略口號做了具體解釋。他指出,第一是備戰,人民和軍隊總的先有飯吃先有衣穿,才能打仗,否則雖然有槍炮,無所用之;第二是備荒,遇到荒年,地方無糧、棉、油等儲備,依賴國家接濟,總不是長久之計,一遇戰爭,困難更大;第三是國家積累不可太多,要為一部分人民至今口糧還不夠吃,衣被甚少著想,再則要為全體人民分散儲備以為備戰備荒之用著想。

人民解放軍急行軍拉練

我坦克部隊配合步兵演練陣地攻防戰

駐守東南沿海的海島部隊舉行奪島演練

我軍在大海波濤中演習搶灘登陸作戰

年輕的戰士鬥志昂揚

練習短兵相接的拼刺刀白刃戰

刻苦訓練

坦克兵

一線指揮人員

號令兵

誓師大會

呼喊口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察察堂 的精彩文章:

清朝版「經紀人」私通主婦害主
唐朝這麼有錢,為啥不修長城?
1914年的內蒙古,鐵騎雄風已不在
中國最早的彩照,看看有你的家鄉嗎
改革開放前的北京,農民在天安門廣場賣蘿蔔

TAG:察察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