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中國境內有一支俄國後裔,歷經200多年,現在已繁衍到1000多人

在中國境內有一支俄國後裔,歷經200多年,現在已繁衍到1000多人

清代的根本制度最初源於滿洲人的狩獵組織——八旗,它是清代軍事的基本組織形式,八旗制度也是清朝立國之根本。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它在清朝的地位之高,清朝的歷代統治者也無不為之重視。

八旗以騎兵為主,另有馬兵、戰兵和守兵,共四個兵種。八旗是一支十分精銳的部隊,戰時,他們奮勇殺敵,一往無前;和平時,他們春播秋收,精耕細作。他們實現了戰耕的統一,也以此鞏固了清朝的統治。

在中國境內有一支俄國後裔,歷經200多年,現在已繁衍到1000多人

他們的區別除了有四個不同的兵種外,還有八種不同顏色的衣服,並以此來區分彼此的等級。

清朝八旗除了滿洲人以外,還有外國人,這些外國人就是我們現今的鄰居——俄國人。想必大家都很好奇,俄國人怎麼會加入清朝八旗呢?

在我國曆朝歷代中,都有著接連不斷的戰事。不是別國侵犯我國國土,就是我國企圖勢力擴張,當然,清朝也不例外。於是,戰爭就開始了。

在中國境內有一支俄國後裔,歷經200多年,現在已繁衍到1000多人

俄國人加入清朝八旗源於雅克薩之戰,這也是中國對俄的第一次自衛反擊戰。

說起這起戰役很多人都知道,在1640年,沙俄入侵了清朝邊境的黑龍江流域,當時的俄軍試圖對清朝實行了勢力擴張,並且,他們還建立了雅克薩殖民點,更為可恨的是,他們在入侵的地方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但無奈的是,當時清兵剛入關不久,陣腳還未站穩,也是屬於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的境地,自然也無暇顧及邊境的事了。所以,這段時間就被俄國人鑽了這個空子,使得他們有充足的時間在東北築城,鞏固他們所侵略到的大清領地。

在中國境內有一支俄國後裔,歷經200多年,現在已繁衍到1000多人

俄國人如此猖狂,清朝政府自然不會任由他在我國領地胡作非為。於是,康熙二十四年至二十七年,康熙皇帝就派兵攻打試圖擴張的俄國人。當時東北雖然地勢平坦,但是人煙稀少,俄國人就利用這一點,與清軍打起了游擊戰。

游擊戰大家都知道,對於清軍遠程奔襲的戰爭,游擊戰是非常消耗國家的後勤力量的,也就是說當清軍出兵攻打的時候,俄國人就撤退,當清軍撤退的時候,俄國人就捲土重來。這樣死皮賴臉的招數其實也讓雅克薩之戰打的非常被動。

作為訓練有素的清軍,自然在攻打俄國人的數次戰役中都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只是,由於俄國人採取了「敵進我退、敵退我進」的戰略,清軍才遲遲沒有將侵佔我邊境的俄國人全部剿滅。

在中國境內有一支俄國後裔,歷經200多年,現在已繁衍到1000多人

戰爭終究還是要結束的,再這樣的跟俄軍耗下去最終吃虧的那肯定是大清的軍隊,所以,就在兩次雅克薩之戰後,清軍一鼓作氣,俄國終於不敵清軍,被一舉擊敗了。

期間,俄國軍隊被圍困多日,期間戰死病死的很多,826名侵略軍, 最後只剩66人被俘虜,其餘的全部被斬殺,可想而知,當時的清軍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在雅克薩城旦夕可下,俄國攝政王索菲亞急忙向清請求撤圍,遣使議定邊界。當然,清朝是戰勝國,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它就以戰勝國的身份向戰敗國提出了它的要求。

所以後世評價道:此舉更是阻止了俄國對我國實行軍事擴張,甚至保障了我國東北一百多年的和平。

在中國境內有一支俄國後裔,歷經200多年,現在已繁衍到1000多人

當然,口說無憑,要黑紙白字寫清楚,雙方領導人協商,加上「公章」才能奏效。於是,著名的《尼布楚條約》就此誕生,此時已經是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 七月二十四日,並且,條約規定,以外興安嶺至海格爾必齊河和額爾古納河為中俄兩國東段邊界,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和烏蘇里江以東地區均為清朝領土。

在第一次雅克薩之戰中,清軍戰勝了俄國,俄軍投降。為了表示清朝的友好,大清朝將俘獲的七百多名俄國人遣送回國。但是,這裡有四十多人不願回去,雖然當時政治不太民主,但是在這件事上,康熙帝還是遵從了自願的原則。最終,留下的四十多人就跟隨大部隊一起回到了北京。

在中國境內有一支俄國後裔,歷經200多年,現在已繁衍到1000多人

根據後來留在清朝的四十多人的描述,他們在俄國的地位十分低下。他們是哥薩克人,原本他們是有自己的領地的,但是,由於統治階級和貴族見錢眼開,以至於最終被沙皇所收買,所以,這就導致他們成為了沙皇勢力擴張的工具。沙皇利用他們來開拓疆域,擴大勢力範圍。

那麼,這個哥薩克人到底是來自哪裡的呢?

所謂的哥薩克人其實原本是一群生活在東歐大草原的游牧社群,現今,他們是俄羅斯和烏克蘭民族內部具有獨特歷史和文化的一個地方性集團。在歷史上以驍勇善戰和精湛的騎術著稱,並且是支撐俄羅斯帝國於17世紀向東方和南方擴張的主要力量。現在,他們多分布在頓河、捷列克河和庫班河流域等地,屬歐羅巴人種東歐類型。

在中國境內有一支俄國後裔,歷經200多年,現在已繁衍到1000多人

再說回這四十多名不願意「回家」的外國人。

之後,大清朝就將留在中國的四十多名哥薩克人編入八旗中的鑲黃旗中,與八旗中的其他人一樣,他們負責駐守北京城的東直門。康熙皇帝是一個開明的皇帝,他允許哥薩克人建設東正教堂,尊重他們的宗教信仰,這就是今天的北館,今俄羅斯駐華使館所在地。之後,他們也不再被稱為哥薩克人,而是阿爾津巴人。

但是,有一點在這裡值得一說,那就是這些阿爾津巴人雖然被編入了鑲黃旗,但是,清朝統治這還認為他們是蠻夷,所以,他們只能跟當地被殺頭的罪犯所留下的寡婦結婚,然後,他們的後裔是可以與當地中國人結婚。這也就是說,他們的祖輩是不被尊重的,但是,後代卻慢慢的就融入到了中國文化之中。

在中國境內有一支俄國後裔,歷經200多年,現在已繁衍到1000多人

同化的力量是強大的,現今留在中國的阿爾津巴人早已被同化了,他們滿嘴都是中文甚至服飾也與中國人穿的一樣。他們在中國久了已經不再說俄語,但是,他們的東正教信仰得以保存。儘管他們保留了自己的信仰,但是,由於他們與當地的中國人結婚,所以,在北京的阿爾巴津人逐漸不再有俄羅斯人的體貌特徵。

甚至,到十九世紀末,估計有1000位阿爾巴津人居住在北京。

在中國境內有一支俄國後裔,歷經200多年,現在已繁衍到1000多人

如今的許多姓氏,都是由阿爾津巴人的姓氏改成的。

例如:

羅曼洛夫改為羅姓、賀洛斯托夫改為賀姓、雅克甫列夫改成姚姓、杜必寧改為杜姓、哈巴洛夫改為何姓等等。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他們改姓的原則是根據原本姓氏第一個字的諧音改的,並且,他們也習慣與用中國的「單姓」作為自己的姓氏,這樣的姓氏在我們當今的社會中可以說是隨處可見,可以說,這也是中國民族融合的一種見證。

現在,不知道在北京的朋友們有沒有聽說過阿爾津巴人的故事呢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指點江山 的精彩文章:

這三個人比日本人還狠,個個兇殘無比令百姓膽寒,最終都無一善終
中國有一座神秘的墓地,地宮之中詭異非常,沒人時棺材竟自己移動
古代最「快」的工作,一旦開工了誰都不敢阻攔,要敢阻攔必死無疑
古代誰的老婆最多?其中,老婆最多的那個人差點就征服了世界

TAG:指點江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