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超級珍稀畫作即將驚現日本大阪!
香港2017秋季拍賣周已經落下帷幕,今天,我們將視線從香港移到大洋彼岸的東瀛日本。10月中旬日本各個地區將陸續上演各具特色的秋拍大戲。其中,即將在「三都」之一的大阪舉行的這場拍賣值得關注。那便是關西美術競賣2017年秋季拍賣會,此次拍賣會將釋出中國書畫、瓷器、雜項等諸多收藏門類。本季拍賣中,最大的亮點要數珍貴稀缺的中國古代書畫部分。
古代書畫因其「稀」、「精」、「缺」的價值基礎保障了其作為藝術品交易市場硬通貨的地位。尤其是宋元時期,宋太祖為鞏固統治地位,偃武修文,一時讓文人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朱熹曾認為「國朝文明之盛,前世莫及」。史堯弼在《策問》中亦言:「惟吾宋二百餘年,文物之盛跨絕百代。」
本次拍賣中推出錢選(宋-元)《林擒圖》以及陳居中(南宋)《倦綉圖》兩件作品,皆有多個早期權威出版,繪製精彩,來源可靠,極其難得,實為收藏佳品。
Lot 641 錢選(宋-元)?林擒圖
設色紙本?立軸?
76.0×29.4 cm.?約2.0平尺
估價: 3,000,000-4,500,000日元
估價: 183,300-275,000人民幣
出版:1. 《仙台伊達家御藏品入札》第19件,東京美術具樂部,大正五年(1916年)。
2. 《唐宋元明名畫大觀》p143,日本大冢巧藝社,1929年。
3. 《日本畫大成支那畫二》第一四圖,東方書院,昭和八年(1933年)。
4. 《支那名畫寶鑒》原田謹次郎編,昭和十一年(1936年)。
5. 《中國名畫寶鑒》p275,大冢巧藝社發行,昭和三十四年(1959年)。
6. 《元畫全集》第四卷第一期,第51圖,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年。
7.《蝸廬寶笈—東瀛傳承中國書畫百選》p8-9,蝸廬美術館,平成二十九年(2017年)。
錢選(1239-1299),字舜舉,號玉潭,又號巽峰、霅川翁,別號清癯老人、川翁、習懶翁等,湖州(今浙江吳興)人。宋末元初著名畫家,與趙孟頫等合稱為「吳興八俊」。南宋景定三年鄉貢進士,入元不仕。工詩,善書畫,畫學極雜:山水師從趙令穰;人物師從李公麟;花鳥師趙昌;青綠山水師趙伯駒。人品及畫品皆稱譽當時。
「折枝」是中國花鳥畫的表現形式之一,花卉不寫全株,只選擇其中一枝或若干小枝入畫,故名。《宣和畫譜?蔬果敘論》:「蓋墜地之果易工於折枝之果,而折枝之果又易工於林間之果也。」《芥子園畫譜?翎毛花卉譜》:「作折枝,從空安放,或正或倒,或橫置,須各審勢得宜。枝下筆鋒帶攀折之狀,不可平截。若作果實,更宜取勢下墜,方得其勢也。」中晚唐邊鸞已開始畫折枝構圖,《宣和畫譜》評邊鸞「作折枝花,亦曲盡其妙」。五代時,折枝畫法已較為普遍,及至宋代,已成為花鳥畫家最常見的構圖形式。
錢選以花鳥畫成就最為突出,尤擅作折枝花卉。他在院畫基礎上吸取揚無咎水墨花卉的技法,創造了新的體格。他進一步發展了文人畫題寫詩文的傳統,這一格式被後來文人畫家廣泛採用,逐漸形成詩、書、畫緊密結合的鮮明特色。「林擒」在日語里是蘋果的意思。此幅林擒圖,花、葉、果各具姿態,偃仰向背無一雷同,筆致柔勁,一絲不苟。敷色清雅,濃淡相宜,整幅作品工整而不滯板,秀雅而不纖巧。
Lot 642 陳居中(南宋)?倦綉圖
設色絹本?立軸
133.1×48.0 cm.?約5.7平尺
JPY: 3,800,000-5,700,000
RMB: 232,200-348,300
?
題識:陳居中筆。
鑑藏印:晉國奎章、韓逢喜書畫印、晉府書畫之印、鈐山唐書畫(記)。
出版:1.《唐宋元明名畫大觀》上冊,p48,大塚巧藝社發行,昭和四年(1929年)
2.《支那名畫寶鑒》p163,大塚巧藝社發行。昭和十一年(1936年)。
3.《中國名畫寶鑒》上卷,p163,大塚巧藝社發行。昭和三十四年(1959年)。
4.《澄懷堂書畫目錄 卷一》山本悌二郎著,文求堂書店發售,昭和七年(1932年)。
5.《日本現在中國名 畫目錄》P49,原田謹次郎編,大塚巧藝社,昭和十三年(1938)。
增加出版:
6.《中國歷代畫目大典·戰國至宋代卷》P717,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年。
說明:1.長尾雨山題盒;羅振玉題籤;周天球題籤。
2.曾寄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
來源:東京美術俱樂部、山本悌二郎舊藏。
宋代繪畫是繼唐之後,中國繪畫史的又一個高峰,唐五代以前,人物畫佔據著畫壇的主導地位,而宋代雖山水、花鳥相機掘起,人物畫依然不斷向前發展著,其最大的特點是道釋畫逐漸低迷,神權色彩淡化,開始描繪更加世俗、更加平民的題材,反映出真實的宋代社會百態。
陳居中,南宋時期著名畫家,作品多描繪西北少數民族生活情態。筆墨精緻,色彩艷麗,形象準確,神情生動傳神。中國古代繪畫史上,陳居中一直處在被邊緣化的位置,學術地位及畫史影響都不甚理想,在史籍中的記載亦難以一覓。關於陳居中的記載,最早見於元人夏文彥(十四世紀)的《圖繪寶鑒》:「陳居中,嘉泰年(一二〇一—一二〇四)畫院待詔,專工人物蕃馬,布景著色可亞黃宗道。」但其對於人物的刻畫上亦極見功力,文雅端麗,頗具欣賞性,藝術成就很高,不少作品被北京、台北故宮博物院、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等重要博物館收藏。
花殘院靜晝陰長,困思瞢騰下綉床。肯信村中蓬鬢女,夜燈辛苦織機忙。
本幅《倦綉圖》描繪一名梳盤髻插金花,髪髻高高挽起,戴耳墜,面容娟秀、體態端莊的女子正在紡織的一景,她彷彿已經連續工作幾個小時,神情略帶疲倦。她身穿高領雙扣內衣,長裙,外穿小袖對襟長衫,領緣和袖口鑲有花邊,典雅明麗。
畫家以圓細的筆觸描繪臉部、手,清麗嚴謹。用筆起伏、線條粗細變化明顯,著色輕淡,筆法飄逸流利,活潑瀟洒,富有韻律感,出入古法,脫去習俗,自成一家。衣裙、披肩、腰帶多以瓢舉方折之筆,方圓兼施的筆法,增強了人物動態美,可見畫家嫻熟、高超的畫藝。
1、周天球題籤:陳居中倦綉圖。萬曆辛丑三月,天球。鈐印:周天球
2、羅振玉題籤:宋陳居中筆倦綉圖。上虞羅振玉題。鈐印:羅振玉印、羅叔言
3、長尾甲題盒:宋陳居中倦綉圖。長尾甲署。鈐印:雨山
「畫落世間名未載,獨留巧工百代傳」,此季拍賣還將呈現幾件中國宋時期的佚名畫作。
Lot 634 佚名(宋-元)?貓
水墨紙本?立軸
21.3×31.9 cm.?約0.6平尺
估價: 800,000-1,200,000日元
估價: 48,900-73,300 人民幣
出版:《蝸廬寶笈—東瀛傳承中國書畫百選》P2,蝸廬美術館,平成二十九年(2017年)
宋代繪畫藝術技巧上著重人物的精神狀態及情緒表現,著重山水花鳥中美的意趣,畫面正中一隻貓踡著身體,用筆精細,纖毫畢至,絨毛修剪得整齊順滑,顯示出應是被人飼養著的家貓。
貓雖不在古人所謂的「六畜」之列,不過,《禮記》中已有每年歲末天子必備牲禮迎貓祭祀的記載,以答謝貓咪們捕食田鼠、保護農產作物的功勞。民間有俗話:狗來富,貓來貴。「貓」諧音「耄」,具有祈求長壽的吉祥寓意,成為入畫的好題材。
宋代,「狸貓換太子」的故事從側面說明了當時上層社會養貓已經形成了一種風潮。宋代文人黃庭堅有《乞貓詩》:「秋來鼠輩欺貓死,窺瓮翻盤攪夜眠。聞道狸奴將數子,買魚穿柳聘銜蟬。」梅妻鶴子的林埔在《貓兒詩》中,這樣描寫他的貓:「纖鉤時得小溪魚,飽卧花陰興有餘。自是鼠嫌貧不到,莫慚屍素在吾廬。」
參考:《宋元名畫 花卉翎毛》第10幅,聚樂社發行,昭和三四年(1959年)
陸遊可能達到了「貓奴」的最高境界,他給自己的貓取名「粉鼻」、「雪兒」、「小老虎」等,《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大家都耳熟能詳:「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其一》:「風卷江湖雨暗村,四山聲作海濤翻。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狸奴不出門。」狸奴是貓的別稱,全詩描繪了一幅風雨之夜,詩人抱著貓在柴火邊取暖的畫面,愛國愛貓,毫不衝突。還有《得貓於近村以雪兒名之戲為作詩》:「似虎能緣木,如駒不伏轅。但知空鼠穴,無意為魚餐。薄荷時時醉,氍毹夜夜溫。前生舊童子,伴我老山村。」陸遊可謂是為貓作詩最多的詩人了。
除了以貓制鼠的層面,溫柔輕巧、善解人意又愛乾淨的貓咪也是很受女性喜愛的閨中寵物。明代章回小說《金瓶梅》中,主角之一潘金蓮的房中,養了名叫「雪獅子」的貓,它會銜汗巾、拾扇子,十分機靈。南宋權臣秦檜的孫女崇國夫人的愛貓走失,甚至勞師動眾的在京畿各處大肆搜尋。
Lot 638 牧溪(南宋)?猿猴二幅
水墨紙本?立軸?
70.9×27.7 cm.×2?約1.8平尺(每幅)
JPY: 3,800,000-5,700,000
RMB: 232,200-348,300
出版:《蝸廬寶笈—東瀛傳承中國書畫百選》P3,蝸廬美術館,平成二十九年(2017年)。
說明:掘田家舊藏,曰本江戶時期裱工。
日本與中國的文化交流歷史悠久、地理位置鄰近,日本人對中國文化藝術有特別的理解和愛好,再加上兩國在近代有過一段不正常的特殊歷史,這一切都使得大量中國文物通過多種渠道流入日本,讓日本成為中國文物的寶山。 而無論從數量及質量上看,瓷器類不失為精品中的精品。
本季關西夜間競賣(瓷雜)「扶桑萃雅—上古至今精粹集」專場為大家帶來豐富而精緻的中國藝術品。藏品涵蓋青銅器、漆器、玉器、高古瓷器等。其中有極其珍罕,猶如鳳毛麟角,一器難求的南宋剔犀圍棋罐一對;也有十多米長的清代緙絲金線金剛般若波羅蜜陳金剛一卷。如此長的緙絲經書卷,足見前人的耐心和對佛教的虔誠之心。「蘊韻留香—茶具、香具等專場」也是諸多精品,現特甄選部分精品與您共賞。
Lot 2008 南宋 剔犀圍棋罐一對
H9.8cm D12.5cm×2
JPY:10,000,000-15,000,000
RMB:611,000-916,500
日本三重某古寺院舊藏
此器子母口,淺圈足、胎體為木胎,除器內及底部髹黑色推光漆外,蓋面、盒身通體雕漆,色呈褐黒。蓋面雕刻出四個寶相如意雲紋、蓋沿飾靈芝形圖案,器身雕刻輿蓋面相同、分佈規則均勻。剔面層次勻稱,刀工嫺熟、刀口流暢,線條豐腴圓潤。蓋面、盒身採用剔犀手法,漆層厚,深刻近底,從刀口可見有朱、黑兩色交疊達無數層,形成了紅黑相間的纖細絲縷。堅密的漆質、樸質的造型與華美的雕飾充分融合,使其既具古樸淳厚之美,又不乏秀麗瑩潤之姿。此対南宋 剔犀圍棋罐久藏日本三重某古寺院、成対出現縦観世界之各大博物館及各大收藏団體亦絶無僅有、為傳世孤品也。為研究宋代雕漆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Lot 2013 北宋 定窯白釉龍嘴執壺
高21.0cm
估價:15,000,000~20,000,000 日元
來 源:
1.井上馨
2.大川榮二
參 閱:法國吉美博物館
壺為直口,長頸,折肩,瓜棱形腹,下承圈足;流部飾有一龍首,龍嘴開張,龍角錚錚,兩腮開合,似吐出瓊漿玉液之狀。此件執壺器形標準,全器亦施牙白色釉,造型古樸典雅。其龍首之裝飾,代表了本品應為宋代貴族或宮廷用器。
Lot 2014 南宋 龍泉窯青磁鬲式爐
高16.5cm;直徑16.7cm
估價:15,000,000~20,000,000 日元
圓唇,平沿微內斜,直頸,扁圓腹,下承三乳足,腹與足背飾三用形凸脊,肩部飾凸弦紋一周。通體施青釉,釉層厚、釉上陰刻三條龍紋銊金因是當時為了宮廷和達貴的審美需要、実屬珍貴。足底露胎處呈火石紅色,系燒制時二次氧化形成。此器製作工整,造型優美,器形較大、屬同類產品中的精品。宋代流行焚香習俗。由於宋人對香的特殊喜好,使得宋代各窯場都有焚香爐具的生產。源於商周時期青銅鬲樣式的南宋龍泉窯青釉鬲式爐,以其古拙典雅的造型,曲直有致的線條,柔和瑩潤的釉質,青碧如玉的釉色,達到了實用與美觀相統一的藝術效果,成為當時人們的最愛。其燒造年代當為南宋後期。這件鬲式爐,歷經800年之久,仍折射出靜穆端莊的大家氣派,彌足珍貴。
Lot 2026 西周 青銅簋
高41.5cm
估價:25,000,000~28,000,000 日元
簋是古代盛食物的器具,西周是我國奴隸制發展的成熟時期,社會等級明顯,不僅普通民眾與貴族間涇渭分明,就是貴族集團內部,也等級森嚴。表現在禮器的使用上,可以清楚地看出等級分明的社會秩序。據《禮記·玉藻》記載和考古發現得知,簋是重要的禮器,主要用於放置煮熟的飯食。貴族祭祀時使用的簋常以偶數出現,與奇數的鼎相配合使用。史書記載,天子用九鼎八簋,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
備 註:英國知名大行Bluett & Sons Ltd,倫敦(1930年左右)舊蔵
Lot 2034 清 白玉雕羅漢乾隆御題詩插屏
通高61.8cm;長39.3cm;寬28.4cm
估價:6,000,000~8,000,000 日元
這件玉插屏加工技藝精湛,構圖嚴謹,線條流暢,寓意深刻,主題突出,是清代的玉雕傑作。置身插屏之前,彷彿聽到松濤陣陣,溪水潺潺,梵鍾妙音,空谷傳響,誦經金聲,不絕於耳。更有山高林深,雲遮霧繞,峰迴路轉,曲徑通幽。此情此景,讓人有種遠離都市塵囂,回歸山林泉畔的錯覺,對於那種「紅塵不向門前惹,綠樹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補牆頭缺,更那堪竹籬茅舍」、「和露摘黃花,帶霜烹紫蟹,煮酒燒紅葉」的高士隱逸生活產生嚮往之情。所雕的十六羅漢,身著僧衣,神態各異。似乎剛從雲端落定,隨意自在。表現出德性高尚的羅漢們清修梵行、睿智安詳的佛界生活。
Lot 2044 元 龍泉窯露胎佛道儒同源佛龕
高44.0cm
估價:15,000,000~20,000,000 日元
塑像由觀音與佛龕兩部分組成。觀音頭戴花冠,臉部豐滿,雙眼微張,似洞察世間百態,坦胸佩瓔珞,披帛長裙,雙手置膝,作咖趺狀,手結禪定印,背後開有頭光。觀音容貌清麗端莊,神態凝重端詳,給人以寧靜祥和之感。其龕作山子狀,峰巒迭翠,旭日初升,祥雲環繞,龕楣有綬帶鳥上下翻飛,壁台上分置凈瓶和缽盂,善財雙手合十、龍女手捧貢品分立龕柱兩側、下部兩側恭立孔子、老子立像龕前蓮花婷婷,海浪起伏。觀音臉、胸、手部、善財臉、手部、龍女臉部及綬帶鳥均露胎燒造,呈火石紅色。其餘部位施青釉,釉色翠青,溫潤如玉。元代龍泉窯人物塑像雖以觀音像為多,但傳世品很少,寥寥可數。此件龍泉窯青釉觀音佛龕是龍泉窯的一件上乘之作,造型新穎別緻,製作工藝複雜,採用堆塑、模印,露胎等技法,集龍泉窯主要裝飾技法於一身,手法淋漓盡致,人物刻劃細膩,生動傳神,精美絕倫。
Lot 2049 明嘉靖 剔紅綠彩八寶仙鶴紋盤
高4.4cm;直徑32.9cm
估價:12,000,000~15,000,000 日元
此盤內及底髹黑漆,口沿髹紅漆刻回紋,外壁髹紅綠彩漆,浮雕八寶雲鶴圖案,雕琢精美,刀法深邃。盤底黑漆上填金刻「大明嘉靖年制」楷款。
備 註:「大明嘉靖年制」款
Lot 2057 明末清初 銅胎琺琅雲龍饕餮紋四足雙耳長方大香爐
高67.5cm;長45.4cm;寬32.4cm
估價:5,000,000~8,000,000 日元
備 註:「大明景泰年制」
Lot 2193 純金霰湯沸
高17.8cm;重量949g
估價:4,000,000~5,000,000 日元
Lot 2772 商~周 青銅方罍
高35.0cm;長24.1cm;寬14.1cm
估價:5,000,000~8,000,000 日元
備 註:罍是商周禮器中容量較大的盛酒器 ,盛行於商末周初。此器直口深腹下斂平底,器蓋四坡屋頂型,倒置獸面紋,肩飾變形龍紋以渦紋間隔,兩側獸首鋬,器身平雕大獸面,眼睛突起,大氣莊重,整體造型碩大,紋飾精美,實為難得。方罍的數量較圓器少之又少所以非常難得。
Lot 3091 清初 銅鎏金四臂觀音坐佛
高40.0cm
估價:5,000,000~8,000,000 日元
Lot 2871 明 竹雕山水人物紋筆筒
高14.5cm;直徑10.6cm
估價:500,000~800,000 日元


※香港2017秋季拍賣周精品全線飄紅!秋拍風嚮往哪吹?
※六十張圖告訴你,你從未真正走進故宮,多圖預警!
※一個頂級英國巨富,窮盡一生,擁有堪比台北故宮的瓷器收藏!多圖預警!
※佳士得香港秋拍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精選拍品搶先看
※蘇富比香港六大專場總成交額逾9.4億港元!
TAG:藝狐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