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紉機》連續逆襲殺進三強,事實證明好內容不會被觀眾辜負
與電影中幾個小人物堅持搖滾夢想一樣,《縫紉機樂隊》在現實中也在經歷一次艱難的逆襲。
電影的最後,程宮的樂隊站在已是一片廢墟的搖滾公園裡堅持演出,身後倒下的大吉他,像極了一場現實對夢想的諷刺。
他們吶喊,他們憤怒,不甘與倔強,小人物突然間爆發出反抗世俗的力量。那一刻,熱淚盈眶。
這個瞬間,恰好與《縫紉機樂隊》目前的市場處境意外地吻合。背負著《煎餅俠》的票房期望而來,卻並沒有達到預期,連續幾天國慶五大片單日票房墊底,目前總票房不及3億。
無奈,惋惜,一聲嘆息。
但這絕不是《縫紉機樂隊》的最終結局,從數據上來看,《縫紉機樂隊》開始厚積薄發,10月6日總票房超《空天獵》,10月9日單日票房上超過《空天獵》和《英倫對決》,單日票房殺進前三,並且上座率保持第一,貓眼最高分9.3分。
顯然,國慶檔不是《縫紉機樂隊》的終點,票房佔比逐日走高,證明其口碑開始發酵,接下來《縫紉機樂隊》將走出長線優勢。
《縫紉機樂隊》的外殼是搖滾,內核卻是小人物
《縫紉機樂隊》的故事很簡單,就是一群有著搖滾夢想的人物組樂隊完成搖滾夢想的故事。這裡面有著音樂題材電影共同的特點——組樂隊。
影片將幾個破銅爛鐵湊到一起,他們毫無疑問都是生活中的小人物,各自有各自的不如意,而只有為了一個共同的夢想聚在一起,他們的價值才開始顯現。
在《縫紉機樂隊》里,這個共同的夢想就是搖滾。單獨拎出來,每一個都不起眼,但聚在一起,便成為了耀眼的星。
影片的戲劇衝突也從幾個人物的碰撞、獨立、互不理解而起,再經過每一次的排練、表演、磨合,他們形成了一個整體,這才有了大街上的「群毆」和「集體逃亡」,這是一次和解的象徵。
及至結尾的搖滾公園演出,電影達到了高潮,上千人的大合唱,燃到飆淚。
《縫紉機樂隊》選擇了「搖滾」這一音樂形式作為了敘事的切口,這裡面不僅有大鵬對搖滾時代的致敬和懷舊情懷,也有完成自己音樂夢想的執念。
這一部分足夠燃,足夠新穎,而《縫紉機樂隊》僅僅只是講音樂嗎?在犀牛君看來,《縫紉機樂隊》更打動人的,恰恰是小人物的內核。
大鵬飾演的程宮是典型的失敗者,一點都不成功,他將「破吉他樂隊」經營得解散,成為經紀人行業的笑柄。他有著小人物的失敗和辛酸,也有著小人物的短淺和自私,為了錢不惜放棄排練許久的演出,違背和胡亮的約定。
但他更有著小人物的堅持和奮鬥,一開始為了錢跑去集安忽悠胡亮,很容易讓人覺得這是個騙子,然而仔細想想,他要這些錢是為了自己嗎?不是的,他為的是他帶的藝人團隊能去韓國深造,換句話說,他還是為了自己的夢想和事業。只不過用了一種最無奈最不得已的一種方式。
「以前每天想著什麼時候開始,現在想著什麼時候結束。」程宮何嘗不是像胡亮他們一樣有著夢想?只不過漸漸被生活磨滅了罷了,迷失了自我,失去了初心,才會生活得如同行屍走肉。
於是,當程宮在北京堵車的高速公路上聽到《都選C》的哈雷摩托時,成了影片最打動人的一刻。小人物開始重歸自我,回到了開始逐夢的狀態。
我們會為千人搖滾的場面熱淚盈眶,但打動人的本質其實是小人物的辛酸和堅持,電影終究只有真正表現「人」,才有溫度,才有情感。
「喜劇之王」都是從「小人物」過來的,大鵬的路還很長
不論是影史聞名的卓別林,還是我們熟悉的周星馳,他們之所以被世人稱之為「喜劇之王」,除了他們令人捧腹的喜劇作品,他們塑造的喜劇人物同樣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這些人物無一例外都是小人物。
卓別林的夏爾洛流浪漢形象,可以說是電影史上第一個有血有肉的銀幕形象。觀看卓別林的作品,一方面我們會被人物的滑稽逗笑,另一方面又會為人物的心酸感動到哭。《淘金記》、《城市之光》、《摩登時代》等卓別林喜劇將這種小人物意識發揮到極致,也在註定悲劇命運中展現了喜劇和悲劇的辯證關係,這是一種高級喜劇。
周星馳就更不必多說,內地觀眾對星爺的作品如數家珍。《喜劇之王》、《少林足球》、《功夫》等等,卑微的小人物無不在最底層的生活中苦苦掙扎,但即使這樣,小人物的樂觀精神依然激勵著人向上,就像跑龍套的尹天仇說「其實我是一個演員」,小人物也能有大夢想。
喜劇大師們絕不僅僅只滿足於作品的娛樂性,相反,從他們塑造的小人物形象,我們看到了他們對底層生活的關注和思考,對小人物的同情和關懷。悲憫,在喜劇中成為了最高級的手法。
在內地的電影市場中,這樣為小人物發聲的電影越來越少。所以當大鵬的《煎餅俠》問世時,會有很多觀眾喜歡,因為這終究是一部小人物的自傳書寫,辛酸和悲喜都藏在其中。
再往前看,大鵬從《屌絲男士》到《煎餅俠》獲得了很多觀眾的喜愛,實質上也是小人物的勝利。用自嘲、調侃、出醜的方式展示了屌絲們的悲喜人生,雖然形式誇張,但能讓很多人看到自己曾經不堪的身影。
慶幸的是,到了《縫紉機樂隊》,大鵬依然沒有拋棄對小人物的書寫。失落的經紀人、失意的搖滾歌手、失戀的青春少女……他們找到了彼此的價值,互相取暖,讓千瘡百孔的人生多了幾分慰藉。
儘管《縫紉機樂隊》仍有不足之處,也沒能延續《煎餅俠》的票房奇蹟,但它的文本意義遠比《煎餅俠》豐富,大鵬這次是在進步。
所以《縫紉機樂隊》在很多地方都明顯看得出大鵬的用心,細節鋪陳、首尾呼應、無縫轉場等都處理得很出色,搖滾歌手的客串、Beyond的壓軸等形式讓人懷念那個搖滾叛逆的年代。
在大塊頭來看,《縫紉機樂隊》是整個國慶檔最出人意料的一部片子。
作為一個務實的理想主義者,大鵬通過縫紉機樂隊很好地做了詮釋。世界不需要純碎的理想主義者,做夢是容易的、情懷是廉價的、口號是膚淺的。而真正行動起來,在重重限制之內嘗試去改變、踐行理想則是極難的。
《縫紉機樂隊》不僅僅是好看好笑有情懷,它是接地氣並且動人的,並且讓看過的觀眾有所反思。它和上一部《煎餅俠》有本質的不同:《煎餅俠》更像是一個童話,是生活在別處的電影夢。《縫紉機》則是理想與現實的交鋒,是理想被操蛋的現實蹂躪得千瘡百孔後的一次絕地反擊。
勝也好,敗也好,結果已經不那麼重要了,這就是很多人帶著淚水走齣電影院的原因。
還有人說大鵬始終在販賣情懷,這句話我們並不認同。其實他自己不就是不斷追逐理想的最佳實踐者嗎?他的過往經歷很多人都知道,他的努力和勤奮被很多人所見證,其實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因此他的電影難免帶入鮮明的個人成長烙印,才能讓觀眾感受到大銀幕另一面的真情實感。
這就不難解釋《縫紉機樂隊》能逆襲了,帶著搖滾和夢想的燃,也帶著小人物的關切和悲歡,打動人的不僅有音樂,更有人物的情感。後期的口碑會繼續發酵,這只是其逆襲的開始。
單日票房力壓《空天獵》和《英倫對決》,排片佔比逐步提高,上座率穩居第一,貓眼評分9.3分為近期最高分。《縫紉機樂隊》就像裡面的小人物和幕後的大鵬一樣,為了夢想堅持著,逆襲著。
小跑才能前行,電影如此,生活亦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