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哪吒」「死磕」成兩棲偵察兵,好兵總是迎難而上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好兵,總是迎難而上!今天我們關注的這幾個士兵,有長袖善舞的女孩,卻「死磕」成兩棲偵察兵;有列兵就幹上了導彈發射架號手,彈無虛發;有想當坦克駕駛員的汽車兵,一次次勇闖「天路」……強軍路上,需要這樣迎難而上、愛軍精武的好兵。
請關注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報道——
偵察兵周玉環
人稱「小哪吒」
夏德偉 左 悅
今年24歲的周玉環,是個火辣辣的湘妹子。因為長袖善舞的特長和倔強過火的個性,在海軍陸戰隊某旅兩棲偵察女兵隊,戰友們都稱這位中士副班長:「哪吒」。
周玉環5歲開始學跳舞,大學學編舞。別看她長相甜美,在新兵連卻頻頻「冒泡」:偷偷化妝,隊列里嚼口香糖……新訓結業前,她被某演出隊相中,卻執意不走文藝路線,要去陸戰隊。
誰承想,當這個倔強過火的少女切換到競爭激烈的陸戰隊選拔賽場,竟得了一個滿分的精彩。
身高1米58的周玉環,是全隊體型最嬌小的女兵。女兵們都說特戰隊訓練課目和強度過於殘酷,她卻這樣回應,「死磕,意味著一切。」
兩個障礙場,多個障礙物的高與深,讓她吃盡苦頭。何時助跑、加速,怎樣發力、起跳,都是靠她一遍遍、一點點磕出來的。攀爬15米高的訓練樓,別人踩著支點可以抓到的,她得貼著牆加個跳躍動作,危險係數陡增。最拼的時候,她的額頭和下巴並存著5個新舊傷疤,其中兩個還是重合的。就連曾經「嫌棄」她的同年兵們也心疼不已:有的送來了創可貼,有的給她切黃瓜片敷臉。
有些訓練對她而言,「殘酷」這兩個字又變成了一個酷!習「舞」多年,周玉環有著超常的身體柔韌度和協調性,學起肢體動作來速度飛快:她1小時學會了蛙泳,半天就學會了鏟功,1個月就學會了搏擊拳、少林拳等7套拳法……
有過人天賦,必有驚人之舉。2016年5月,周玉環參加了旅拳術集訓。集訓隊里,最多的是武術特長兵。僅有的兩名女兵,就是她和同年入伍的鐘秀亭。與身高1米73的鐘秀亭站在一起,被男兵們笑稱「最萌身高差」。
一次,周玉環練習散打配套動作時,與她配合的男兵想活躍一下氣氛。直接丟掉護具,下盤擺開迎戰架勢,左手卻滑稽地輕拍著顴骨。
「這明顯就是挑釁!」周玉環火氣直躥,眼一瞪,一軍靴鞭過去,那個男兵踉蹌欲倒。
「好——」瞬間,全場沸騰。鍾秀亭興奮到尖叫,抵近一看,發現被她打的男兵嘴角冒了血絲。
女兵們都知道,周玉環個頭低不假,可隨便朝上踢一腳,都是過頭頂的。這一鞭踢,讓全旅男兵記住了這個火辣辣的女兵。
今年建軍節當天,正趕上旅里組織海上武裝泅渡考核。按照預先編定的隊形,周玉環和其他3名骨幹負責殿後,確保無一人掉隊。
「周班長!」突然,周玉環前面5米處,列兵王婭楠一聲撕心裂肺的呼救。原來她被大水母蜇了,先前的蛙泳動作變成了此時的扒圈亂撲騰,眼看就要堅持不住了。
怎一個「生猛」了得!只見周玉環抬頭猛吸一口氣,一個猛子扎進水下,托起王婭楠的腰拚命往上推。10秒鐘,估摸著王婭楠把氣喘勻了,她才衝出水面,整張臉憋得泛著紅光。
這時,醫療衝鋒舟也趕到了。軍醫見狀,流露出欽佩之情,「女兵裡面也有浪里白條!」
「我還沒馬力全開呢……」周玉環正待秀一把,同年兵厲育如探出腦袋:「才不是浪里白條,是『哪吒』!」說著,幫她把救生圈的安全繩在腰間連打了3個結。
「是她是她是她,就是她,我們的朋友,小哪吒……」夕陽西下,女兵們在沙灘上圍了同心圓,指導員張晶晶手一揚,唱響了這首頗為應景的歌。圓心處,周玉環伴著歌聲與浪花旋轉跳躍……
青春在拼搏中綻放
列兵 王婭楠
久久為功,必有斬獲。燃燒熱血,就沒有什麼障礙不可飛躍。心之所向,你站在哪裡,哪裡就是「星光大道」。
(圖片攝影:起應高)
導彈兵孫政
越挫越勇
宋海軍
塞外大漠,狂沙漫卷。凌晨6時許,一輛長劍戰車迎著朝霞,向著發射陣地飛馳而去。
發射車內,一位身材瘦小、腰板挺直、面容黝黑的列兵端坐2號戰位,眼睛盯著顯示屏。
「通信聯絡正常、信息接收正常……」佔領發射陣地後,列兵扯開嗓門,不時報告參數。
「這回通訊設備不會有問題了吧?」發射架指揮長王新偉對列兵有些放心不下。
「排長,要是掉鏈子,我自請處分!」列兵話很沖,王新偉被嗆得把後面到嘴的話咽了回去。模擬發射進入倒計時,列兵接收發射指令,立即傳給王新偉。
王新偉一聲令下,模擬情況下導彈順利出筒,擊中目標。這時,列兵一個箭步衝出掩體,大家緊隨其後,登上駕駛室,迅速撤出戰鬥。
列兵叫孫政,是火箭軍某新型導彈旅發射架2號手。雖說是列兵,性子倒挺烈,沒少懟過人。
導彈發射架號手一般是兵齡較長、技術精湛、心理素質過硬的老兵和幹部,列兵要當發射架號手絕非易事,更別說實彈發射當主打了。
「誰說新兵就不能勝任了?我偏不信這個邪!」新兵訓練剛結束,孫政就犯「烈」了。孫政有「烈」的資本,同批新兵里,孫政的電子線路和識圖製圖是第一名,確實是學導彈專業的好苗子。他順理成章地選拔到導彈專業集訓隊。經過10多輪導彈理論和實裝操作考核,孫政順利結業並如願分到發射營發射連,定位為發射架2號備份號手。
要成為真正2號,孫政面前橫亘著一座無法跨越的大山:2號崗位霸主、班長江帆。恰在這時,根據改革調整,旅發射三營二連被整建制抽調轉隸某新組建單位,江帆被選定為旅新組建二連發射架指揮長。
孫政成了2號崗位不二人選。有人嘀咕:「這個新兵真走運,要不是空缺,怎麼可能輪到他?!」
此時,一個為他正名的機會來了——旅受命參加某聯合實兵演習任務,所有發射架同台競技搶奪入場券。
資格考核中,黑馬孫政一「黑」到底,以綜合排名第2成功闖關,隨部隊千里機動奔赴塞外大漠。
發射架操作號手是列兵,本身就是件新鮮稀罕事,上任不到2個月又上沙場,更是出人意料。
但當上2號手並不意味能成為主打。為確保演習實彈發射萬無一失,全旅對參演發射架進行了數輪發射資格考核。
沒想到,首考孫政就敗下陣來。演練中,導調組不斷出「幺蛾子」。孫政緊張地接發各類信息,操作各個設備。突然,某設備停止工作,對上通訊中斷,忙亂中孫政忘了啟動預案,考核結束,僅2號崗位就扣了20分。第二次考核,孫政所在發射架又因某設備故障導致通訊中發出錯誤信息,中斷了後續流程,發射架不得不退出戰鬥。
「越挫越勇是好兵!」接連遇挫,激起了孫政剛烈性格。駐訓地白天溫度高達39℃,帳篷內悶熱得喘不過氣來,臉脫掉皮手磨出繭,孫政全然不顧,跟開了外掛似的,苦練專業理論和操作技能。
部隊第三次組織演練考核,孫政胸脯拍得砰砰響。
這回孫政拿了第一名。後續幾輪考核,孫政狀態穩定,成績優秀,最終所在發射架被定位為主打,孫政也成了唯一一名列兵主打號手。
入秋,大漠沙塵飛揚,孫政和戰友駕駛發射車,接令佔領發射陣地。
「展開設備!」線路鋪設、通電啟動……長劍仰首,待令出擊。
孫政全神貫注盯著北斗計時器。「10、9、8……點火!」一枚新型導彈穿膛而出,拖著烈焰撲向天際。不久,靶區傳來捷報:導彈精確命中並徹底摧毀目標。
燃燒吧,青年
排長 王新偉
都說烈火鍛出鋼刀利,那就不要吝惜自己,去啃硬骨頭、闖險灘,燃燒吧,青年!
(圖片攝影:李大雙)
汽車兵余強
勇闖天路
王洪飛 胡 錚
帕米爾高原,八月飛雪。
這天清晨,下士余強駕駛山地巡邏車向海拔5350米的巡邏點位進發。狂風裹著雪片不斷拍打在擋風玻璃上,能見度不足20米。
當車行至海拔4900多米的S形山地彎道時,道路窄得只容車身通過。只見余強全神貫注,輕踩油門,左打方向盤,30米過後,又緩緩制動,右打方向盤,就這樣一個彎道接一個彎道,順利通過。
「不好,危險!」當車進入第32個彎道時,一塊飛石突然從山頂快速滾落下來,眼看著就要擊中車身。說時遲那時快,余強雙手穩握方向盤,剎車、倒擋、轉向,一系列動作一氣呵成,成功避過了飛石。
「平坦的道路,永遠跑不出馳騁沙場的千里馬。」坐在副駕駛位置上的連長肖博文連連稱讚,只有平時訓練從嚴從實,戰時才更有勝算。
余強是南疆軍區克克吐魯克邊防連的一名汽車駕駛員。他所在連隊駐守在海拔4300米的高原,常年冰封雪裹,含氧量不足平原的一半,是名副其實的「生命禁區」。這裡山路崎嶇、溝壑縱橫,素有「天路」之稱。所以,每一次外出巡邏,都要面臨生與死的考驗。
「車在路上跳、人在車裡跳、心在嗓子眼裡跳。」塔吉克族戰士巴依克快言快語地說。
勇闖「天路」,駕駛員不僅要面臨技術上的考驗,更要面臨膽識、心理素質等多重考驗。余強,就是這樣一位膽大心細的高原汽車兵。
其實,入伍之初,余強本想當一名坦克駕駛員。孰料,卻成了一名汽車駕駛員。「被動選擇,不如主動適應,反正都是駕駛員,練出過硬駕駛技術才是終極目標。」面對既定專業,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把本領學到手。
「平原上能跑一百分,山路上你也許只能跑六十分,還得再接再厲。」雖然余強以優異的成績從司訓大隊結業,臨行前教練卻給他潑了瓢冷水。回連隊後,每次上山巡邏,他都主動參加。巡邏途中,他邊觀察山路地形、熟悉環境,邊向老駕駛員學習處置各種突發險情的方法。
「遇到這種冰雪路面,拐彎的時候,油門和方向一定要配合好。油門小了上不去就會溜車,油門大了輪子打滑,方向若再配合不好就很容易把車開下路基……」老班長講解的這些技術要領,深深地烙在余強的腦海里。
有一年夏季巡邏,途遇一條3米寬的冰河,水流湍急,來勢兇猛。正當大家眉頭緊鎖之時,余強默默下車,仔細勘察地形,並伸手測了水速,最後胸有成竹地上車,果斷掛1擋、鬆手剎、慢抬離合,再猛地一踩油門,巡邏車「嗖」的一下,如弩箭離弦、刀過竹解,涉水而過,然後穩穩地爬上了60度的斜坡。
連綿的雪峰從晨曦中露出頭來,余強駕車又一次踏上了巡邏路。他動作越發嫻熟沉穩,深邃的眸子里洋溢著藏不住的自信。
敢於挑戰自我
連長 肖博文
儘管天路行車危險重重,但磨練了你的意志,鍛造了你過硬的本領。只有不斷挑戰自我,才能當尖兵打勝仗。
(圖片攝影:安 陽)
工兵閆亮亮
「拼過,才不後悔」
向勇 潘明春
「砰砰——」遠處突然響起的密集槍聲,讓所有人的心緊繃起來。
「趕緊撤離,如果長時間逗留,無疑會給恐怖分子充當靶子。」然而,就在這個節骨眼,有輛車卻趴窩了。只見頭戴藍盔的閆亮亮,箭步跑向「拋錨車」。
「打火!」「再打火!」正當他以最拿手的絕招聽音排故障時,一顆流彈從頭頂飛過,在鋼盔上擦出了一道閃亮的光線。「沒啥大問題,就是油嘴鬆了!」他迅速判定故障,然後掏出扳手摸索著把鬆動的螺絲緊回去。車隊輾著槍聲重新開進。
「不愧是『鐵甲神醫』!」戰友們紛紛點贊。這時,閆亮亮悄悄把燙出水泡的手藏在了身後。
時間定格在2014年5月13日,78集團軍某旅士官閆亮亮第一批赴馬里維和,跟隨分遣隊執行梅納卡市超級營地防禦工事任務。從加奧到梅納卡百公里「搓衣板路」上,一輛運輸車在武裝派別衝突處附近拋錨熄火,這也是他第二次維和之旅。
「維和是我的夢想,再艱苦危險也會堅持下去。」回憶起此事,閆亮亮沒有絲毫的怯意。
追夢路上,無時無刻不充滿著挑戰。那年,剛轉為下士的閆亮亮作為修理工,配屬橋樑中隊出征賴比瑞亞,第一次踏上維和征程。沒有想像中的槍林彈雨,他有些失望,但「開弓沒有回頭箭,干!」一次,連夜大雨沖斷了營地40公里外的道路,形成一個寬3米長約5米齊膝深的泥坑,裝備無法作業,車輛難以通行。
閆亮亮帶頭挽起褲腳揮鍬清除淤泥,為裝備作業開闢場地。為了搶工,他和幾個戰友午飯只是站在泥里啃了一個饅頭,一干就是10個小時。
有戰友勸他說:「你不這麼拚命,任務同樣能完成。」他卻回答說:「遇到困難,你不拼、我不拼,怎麼能完成!」
20歲在拼,30歲在拼,年近不惑已經擁有8歲可愛女兒和幸福家庭的閆亮亮還在維和戰場上拼。用他的話說就是:「拼過,才不後悔!」
2017年1月18日下午,馬里加奧MOC營地遭受恐怖分子汽車炸彈襲擊,75人死亡,115人受傷。當地民眾群情激奮,攜帶武器抗議示威,隨時可能演變成武裝暴動。
當天晚上,中國工兵分隊受命復建MOC營地命令,19日開始執行任務。「隊長,我來當警戒,第三次維和了,我有經驗!」頭戴鋼盔,手握鋼槍,這位16年的老兵在哨位上站得筆直,眼神掃向四方。
鮮血還未乾涸,殘垣碎瓦遍地。中國工兵的裝備和車輛不停穿梭在群情激憤的人群中,閆亮亮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這樣站著會不會很累。」有記者採訪他時問道,他堅定地回答:「身後就是我的戰友,必須確保他們的安全。」他就這樣隨著分遣隊在緊張的施工任務中,度過了雞年新春。
如今,參軍16年的閆亮亮已經3次參加維和,曾獲得聯合國維和一級、二級、四級勳章。「如果組織需要,我還可以踏上維和路,因為我經驗更豐富。」說這話時,他語氣篤定從容。
無懼危險見擔當
處長 曾 輝
身處維和戰場,邁出的每一步可能都事關生死,走過的每一個足跡都描繪安寧。萬里赴戎機,止戈為和平,正是中國軍人的使命擔當。


※燥起來!導彈連女兵玩樂隊 排長當主唱
※看完海上實戰化訓練掠影,想為它瘋狂打call
※「中國天眼」FAST發現2顆新脈衝星
※國防在線體能進階系列——利用器械進行肩部訓練
※聽黨指揮:人民軍隊永遠的命根子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