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體力成為你的短板
01
周立波說,如果你有100萬,買套房吧,收藏我們的愛情;你有10萬,買輛車吧,驅動我們的愛情;你有1萬,買顆鑽戒吧,見證我們的愛情;你有0.1萬,去郊遊吧,放飛我們的愛情;你有0.01萬,吃次燭光晚餐吧,浪漫我們的愛情;你有0.001萬,那就買瓶水吧,澆灌我們的愛情。
有愛就是幸福的。
那麼,如果沒有體力怎麼幸福呢?
很多上學時候的豪言壯志都慢慢顛覆了。比如當年我們都覺得,決定人生的高度,是勤奮或者是智商。智商不夠勤奮補,總之一共就兩個變數。
現在才發現,其實都不是,最重要的是體力。
到了30多歲以上或者更低,辭職的很大一部分理由是因為體力跟不上高職位的工作需要。所以你別看很多人剛入職場的時候張牙舞爪,個個都是唐晶,其實透支很快,七八年一過就不得不退居二線。
他們典型的狀態就是:堆積的壓力已經處在爆棚的邊緣,每天光是處理蜂擁兒而來的聯絡就已經耗完所有的時間和精力,更不用說去做點什麼有創造力的東西。家裡要是有老人小孩的額外事務更需要超頻工作,工作稍微給點壓力,都不用你想辦法搞他,就已經自己主動退出競爭了。
很多人奇怪,像馬雲爸爸他們這些富翁,為什麼常年都在高強度工作,每天睡覺的時間三四個小時。答案很簡單,沒這個精力的怎麼會混到如此社會地位,早就死在前線了。我的大Boss也是一個常年高強度工作,每天是第一個早早到公司最後一個離開辦公室,然後還要應酬到深夜的「狂魔」,雷打不動。所以看那些高階職位的人,也許智力道德參差不齊,但共同點是一致的:精力旺盛!
02
什麼是精力?精力就是體力在工作環境中的映射。
「體力」這東西,你十幾二十歲元氣滿滿或許察覺不到,就像健康的人永遠無法想像在病痛中的人做一件事是多麼不易。到了歲數,不是那種簡單的身心的疲憊,而是真正的力不從心,小跑幾步都要緩半天;專註力不超過2個小時就再也不能集中了,通宵工作那簡直是天方夜譚,靠意志力也於事無補。
現代年輕人身體素質真的是越來越不高,很容易疲憊。常常一天下來就覺得累的不行,即使什麼都沒幹。我想如果再不提高身體素質,恢復體力,恐怕到不了30歲就要提前狗帶了。
長期的安逸和舒適,恐怕早已削減了我們應對變化環境的能力,我們身邊一切讓生活變得更便利的東西:網購、外賣、空調,都在試圖讓我們逐漸依賴現代文明的保障,這種保障在不知不覺中奪走你的體能,同時也會將你的意志力一併打包帶走。
再舉個正能量的例子,比如,我朋友說,他每天早上8公里的慢跑,跑到5、6公里的時候,就又累又渴,但還是告訴自己,一定得堅持下去。這樣每天堅持,持之以恆。那麼除了跑步,我相信在其他事情上,遇到困難也一定不會輕易放棄。
堅持鍛煉,還可以讓生活更規律,早睡早起。我朋友每天早上跑步一個多小時,除了跑步還得做早飯,跑完步還得洗澡洗衣服吃早飯刷碗...所以不得不比別人早起至少兩個小時。
晚上做俯卧撐,仰卧起坐,近兩個小時,也可以避免把時間浪費在其他無聊的事情上。因為第二天要早起,所以就必須得早睡,時間久了,生活也規律。
體質提升了,毅力也增強了,生活也規律,都算是對身心健康的積極意義吧。而且早睡早起可以避免很多不利於身心健康的習慣,也說明有積極意義。是的,不要再等了,趕緊去買一身裝備或者預定健身房吧。
03
當然,我見過我的朋友,身體健壯,肌肉滿滿,但他卻一年感冒得五六次並且好的慢,甚至是運動員,他們得了感冒,恢復時間也比普通人要長。於是很多人熱衷健身房鍛煉身體,其實體力不支和鍛煉的關係不大。所以除了去健身房鍛煉來增強體力,更應注意日常的飲食規律和作息時間。
人的一生都應該追求更快更好更強,而不是被已有的舒適困住。而最有收穫、最值得去做的事情,就是去做自己能力邊界以上一點點的事情,多了受挫,少了沒用,只有那剛好的一點點才最有性價比。
生活的意義,就是挑戰極限,與自己作鬥爭,不斷的提升自己的能力邊界和上限;畢竟,即便是享受生活,也需要強健的體魄。
不要讓體力,成為你從未預料的那塊最短的木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