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因為六天的傲慢,走了六年的彎路……

因為六天的傲慢,走了六年的彎路……

GIF/510K

福德深厚如佛陀,在修道時也遇到了一個大障礙:苦行。而且持續了六年時間。這是什麼概念呢?很多人對苦行不了解,以為就是風餐露宿,吃得少而已。但實際上如果去過印度,深入了解外道苦行者的生活方式,並自己親自嘗試幾天,就明白那種「苦」遠不是普通人能承受的。

佛陀承受了六年。

任何事情都有前因後果,佛陀苦行也不例外。佛經中就提到過這段因緣。

迦葉佛時代,有二位很要好的朋友,從小到大,兩人感情很好,他們不管是志向、行動、興趣,都很契合。有一位叫護喜,他在外面聽人說,迦葉佛福慧威德無量,正在化度人間;他聽了很歡喜,知道有這麼好的法,有尊貴的佛在人間,心想絕對不可錯失良機,要趕快去親近佛陀。

但是他也不願意他的朋友——火曼錯過時機。他歡喜雀躍地來到火曼的家,對他說:「我得到天大的好消息!」

朋友問:「是什麼好消息?」

他回答:「很難得的世間聖人——迦葉佛,他已來到我們的城市弘揚佛法、教化眾生,我們也應該趕緊去赴會,以接受佛陀智慧的洗禮!」

火曼說:「有什麼好看?有什麼好聽?只不過是一個禿頭道人!」

護喜看到他沒有一點兒興趣,也不歡喜,於是等了三天。那時,護喜還是不斷聽到大家的讚歎,他又趕快去向火曼說:「走!趕快去,機不可失,時光易逝,機會難得呀!要趕快把握時間。」

但是,好朋友還是一樣的態度——非常的輕視,也非常的傲慢。他說:「沒什麼好聽啦!再講也是一些如何做人的道理,這些我們都知道了。」

又再拖了三天的時間。護喜越想越不對勁,一眨眼六天的時間已經過去,再拖下去,機會就錯失了;所以,又再去找火曼。

火曼還是擺出很驕傲的態度,護喜禁不住火氣上升,抓起他的頭髮,拽緊他的頭髮說:「由不得你不去,走!跟我走!」

火曼發現護喜這麼認真地要勉強他去,心想:或許真的值得去吧!他明白應該前去拜訪這位世上稀有的聖人。

他向護喜說:「請把我的頭髮放開,我跟你去就是了,不要生氣啦!」

於是,兩人歡歡喜喜地到迦葉佛的面前,護喜向佛跪拜頂禮,火曼看到護喜的虔誠,也一樣跟著跪下禮拜。那時,護喜就向迦葉佛說:「佛陀,我這位朋友不知什麼是珍貴的佛法,不知道惜緣,請佛慈悲開示化度他,讓他提起虔誠之心,奉行佛法。」

那時,迦葉佛看到這兩位好朋友能互相鞭策成就,他讚歎護喜,然後開示很多的妙法,來轉動火曼的心。

火曼,就是後來的釋迦牟尼,護喜,是身為太子的佛陀半夜離家出走時,幫助他越過城門的天子。

對這段往事,佛陀感嘆說:「因緣一點也不能放鬆,一點也不能出差錯,那時我只不過一時怠慢,時間浪費了六天,就招來生生世世都有六年的困擾,一直到現在成佛,這一世也碰到六年的苦行,拖延了六年的時間。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好好堅守道心呀!」

除了苦行六年,因為過去的業力,佛陀還遇到了其他八種困難,分別是:

1、被梵志女孫陀利所謗,五百羅漢亦被謗。

這是因為佛陀在過去某一世曾為博戲浪人,引誘一名叫鹿相的淫女到辟支佛日常修道的園中娛樂,並殺死這名女子嫁禍給辟支佛,故受孫陀利謗之報。

2、旃遮婆羅門女假裝懷孕,誹謗說是佛陀的。

這是因為佛陀在過去某世為一比丘,因為嫉妒另一個叫無勝的比丘受到某女施主的供養,就誹謗無勝與她私通。所以就得到了今世在說法時,被婆羅門女誣陷的果報。婆羅門將一個木製的盂系在肚子上,假裝懷孕,到處說是佛陀的孩子。

3、受提婆達多推山石壓傷足趾。

佛陀在過去某世,因為不願意與他同父異母的弟弟分財產,就將弟弟從高崖推落下去,並扔石頭將弟弟擊殺,故遭提婆達多以石擊佛之報。

4、被木頭刺傷腳。

佛陀過去某世為部主商客,為爭奪一艘船發生鬥毆,用矛刺穿了另一部主的腳致命終,因此遭受到了在乞食時,被木槍穿徹足趺之報。

5、毗琉璃王興兵屠殺釋迦族時,佛頭痛。

這是因為過去某世,釋種族捕殺池中之魚,佛在當時是個小孩子,曾以杖打魚頭,故受琉璃王殺釋種之報,且於其時,佛感頭痛。

6、受阿耆達多婆羅門之請而食馬麥。

這是因為佛陀過去某世為婆羅門時,曾嫉妒比婆葉如來及比丘眾受槃頭王供養,所以發惡言,並教其五百童子罵彼等須食馬麥,所以佛及五百羅漢於毗蘭邑時受食馬麥九十日之報。

7、冷風吹動則背脊痛。

8、入婆羅門聚落乞食不得,空缽而還。

由此可見,佛陀也並非事事如意,有著和普通人一樣的煩惱事,不同的是,佛陀沒有煩惱心,面對不斷湧現的惡報,坦然對待。

自己造作的惡業,就要自己承受,埋怨和逃避解決不了問題,反而增添更多因果。這是我們在修行的過程中,需要時時注意的地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如磐石般的定心,在業力的漩渦中砥礪而行。

文字 部分源於網路,那一座廟改編整理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那一座廟 的精彩文章:

坐缸到底是怎樣一回事?
修慈悲心,只要十五秒
月光,是菩薩的心腸
因果是一種比喻,而不是僵化的教條

TAG:那一座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