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樂匋談老年病的用藥特點

王樂匋談老年病的用藥特點

談老年病的用藥特點

我認為老年人病的治療,有下列幾方面要注意:

一是要重視治未病:

治未病----這一預防思想,在兩千多年前的《內經》里便已提出,當時還把能夠治未病的醫生稱之為「上工」。這本來是對於任何年齡的人都得講的,為什麼在這裡提到老年病人?因為有些病,卻是隨著年歲的增長,體質的衰退而漸漸出現的,治未病就含有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意思

早期發現一是要有高超的醫療技術,像張仲景見侍中王仲寅,時年二十餘,便告訴他:「君有病,四十當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服五石湯可免,但「仲宣嫌其言忤,受湯勿服」,後來「卒如其言」。這須是善於早期發現的典型例子。像這樣技藝超妙的醫生,哪能不稱之為「上工」?還有便是要有高度的責任感,稍有異常,便給以認真分析,及時提出治療的措施,這又牽涉到醫德醫風方面了。

二是治療須與攝養結合:

正確的治療是能夠起到作用。但如果沒有護理、飲食以及精神恬愉等等與之相適應,單靠藥物還是不夠。老年病多屬慢性病,縱然用藥得當,也往往不是一朝一夕能見到效果。這就要從各個方面來調動病人的主觀能動性,使之從中看到希望,樹立信心,達到卻邪愈病的目的,有些即便不能治好,但減緩其發展,減輕其苦痛,從而延長其壽命,總還是可以的吧?

老年病的治療,藥物所起的作用還是次要,病人自身的攝養才是第一位(其實,不僅是老年人,病涉慢性,莫不如此)。

危害老年人最常見的是心血管病,這類病單靠藥物也不行,如果配合適當的運動,節制的飲食,心胸開朗,再輔以藥物,就能夠取得滿意的效果,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所以,同是一個處方,同是一個類型的病人,但取得的效果常不一樣。其故,我看就是藥物而外,還會有其他諸多因素也在起作用。我總認為現時有些療效統計,看起來似乎科學,其實還不完全科學,因為它沒有將醫學以外的一些因素統計進去。清代名醫程鍾齡作了一首《醫中百誤歌》,列舉了「醫家誤」,也談了不少是「病家誤」,「旁人誤」。有人說中醫治病起到精神上的作用,這話算是說對了,應該說,歷來醫書,談到治療都很重視這種精神因素(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

三是要注意到培元補虛:

少時讀徐洄溪《人蔘論》,一知半解,居然認為此老是不主張利用這類補藥的,其實此老對虛實補瀉這一問題,有著頗為全面的看法。

虛,既是導致衰老的因素,又是引起多種老年病的主因。防治老年病,不僅要著眼於防治,更重要的是要立足於抗衰老。因為老年病總是與衰老相關。如能有效地抗衰老,就能避免疾病的發生與發展。古有「無疾而終」之說,即是終其天年而自然死亡的意思,雖然這種情況實在太少,但如抗衰老得力,則「無疾而終」這一現象就有可能增多。

補有平補、峻補、清補、溫補諸法,這些方法哪一種對老年人最適合,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選用。過去把補虛叫作「填補」,這個「填」字用得最妙。有選擇地採用「填」的方法,才能達到補虛的效果。不然,方法不當,補也可以「增壅」。

另外,老年人除了虛之外,常含有氣滯、血瘀、痰凝等等因素在一起,這就要補中有消,一味蠻補也不行。

補虛除藥物而外,還有食補一法,這對於老年人最相宜,也易於被接受。其實,本草中的谷、肉、果、菜,本身便是食品,視條件予以選用,最適合病人。

宋代陳直著《養老奉親書》,是我國現存的一部早期老年病學專著。該書列方232首,其中食療之方便有162首,佔70.1%。清曹庭棟幼時患羸疾,即俗所謂「童子勞」,但他心性恬淡,勤奮博學,於養生之學有獨得見解,身體力行,竟年過九旬,晚年著《老老恆言》,大部分內容為粥譜,很少介紹藥物。這說明食養確為老人補虛重要的一法。

四是注意解諸郁:

人固可以因郁而致病,也可以因久病而致郁。朱丹溪云:「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鬱,諸病生焉。故人生諸病,多生於郁。」要做到遇事不怫鬱,在病人要加強自身修養,恬淡,便屬於自修的重要一環;在醫生,主要是看出病的主因,用藥物以舒郁。如柔肝養肝以及安神定志等藥物的使用,便屬於治各種鬱症的例子。舒郁的方法,如能取得病人的配合,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對一部分患者常能收到滿意的效果,如慢性肝炎、神經官能症、絕經期的綜合症以及慢性胃炎、慢性膽囊炎等等。當然,也須要有「郁」的病證才選用。

除了藥物而外,其他尚有體育等等。本文只是就藥物治療這方面來談的。

本期編輯:看雲樓主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年 的精彩文章:

「鋼絲收銀」重現上海 老年顧客可少跑一趟腿
精索靜脈曲張老年患者該如何治療
沙棘補充抗氧化物質,不讓老年痴呆奪走父母幸福的晚年!
最坑中老年人的健康誤區:暴走健身不如散步養生?
中老年人失眠多夢有奇方,輕輕鬆鬆提高睡眠質量

TAG: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