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像馬雲們學習的時候,失敗的教訓比成功的經驗更重要
一次和幾個人吃飯,我對他們說:我要辦個怎樣在官場混得如魚得水的培訓班。
在座的人都笑了。
我知道他們為什麼笑。他們一定在想,你他媽的兩年被調了兩次,一次比一次慘,都日落西山了,還有資格辦官場培訓班啊?
我就說,與成功的經驗比起來,其實失敗的教訓更深刻,更重要,也對別人更具啟迪。
我怕他們覺得抽象,不好理解,就給他們打了個比方。比如一個男人想生個孩子,他不能和女人去學怎麼生,而是要和男人學為什麼不能生,這樣他就不會去瞎耽誤功夫了。
他們就更糊塗了,說你這不是扯淡嘛。
我說我沒有扯淡,我說的是實話。
我有我的理由。
二
我知道男人學習女人生孩子純屬抬杠,也是根本不可能的。我想說明的其實是一個道理:
別人成功的東西有些你是學不來的,更是不可能複製的,因為你不具備人家的條件。但是別人失敗的教訓你卻可以汲取,可以借鑒,從而有效規避你可能遇到的同樣的風險。
比如,有人考了狀元,你能學的也許只是他的刻苦,他的技巧,但是你永遠學不到他的腦子。其實在他考中狀元的過程中,他的腦子才是決定性因素。你總不能像范偉上公共汽車打劫時候說的那樣,把你的智商給我。。。我。。。不就有智商。。。了嗎?
但是那些沒有考上985的人的失敗教訓你卻可以汲取,原來他是因為學習不努力,因為方法不對頭,因為太粗心大意了啊。於是你可以把他作為前車之鑒,努力學習,講究方法,認真細緻,不犯或者少犯他們犯過的錯誤。
比如,有人當了官,你能學的只是他的任勞任怨,他的加班加點,但是他背後財大氣粗的老爹,他長袖善舞的老婆,你學的到嗎?也許在他的晉陞中,這些才起了關鍵性作用。
但是那些成天只知道埋頭工作的人為什麼得不到提拔的教訓,你卻可以借鑒。原來是因為他們處理不好上下級關係 ,因為他們孤高自傲,因為他們手頭太緊了啊。於是你就可以改正他們的錯誤,實現他們成功不了的成功。
再比如馬雲。你能學習的只是他在18歲蹬三輪做臨工時候的沒有放棄,但是他的商業頭腦你能學得來嗎?
三
有的經驗,其實原本是別人注了水的經驗。
也就是說,你看到的經驗,根本就不是他當初的真實做法。但在給別人介紹的時候,他卻那樣說了,因為這樣會顯得他的天分很高,顯得他的形象很高大。
又或者他的經驗是父母、老師以及別的什麼人總結或記錄的。總結人為了讓材料順利過關,也為了彰顯自己才華橫溢秒筆生花,會憑空想像一些東西,粘貼在他要總結的人物身上。這樣的形象,其實早已脫離被總結者本人了。
在錢鍾書先生所寫的《圍城》里,就有這麼一位方遯翁老先生。他是方鴻漸的老爹,在鴻漸即將遠赴三閭大學教書的時候,他說了許多諸如「咬緊牙關,站定腳跟」、「可長日思家,而不可一刻戀家」等內容的話。這些話表面是說給方鴻漸聽的,而主要是記載在日記和回憶錄里,給天下後世看他是怎樣教子以義方的。
這種套路,老李也是熟諳了的。直到現在,老李也還時不時受人之託,再迴光返照一下,替別人做個嫁衣什麼的。所以,還是有發言權的。
可見,有些經驗只是種目的,或者手段,在當時並沒有取得實際效果。這樣的作法對自己都不靈光,又怎能在別人身上複製成功?
四
失敗的教訓就不一樣了。
失敗者多是付出了真心的,有的還是全身心地付出,所以他們對自己的失敗也就刻骨銘心,總結的教訓也就格外深刻。
況且一些人在總結失敗的時候,會悔不當初,會痛哭流涕,甚至會痛不欲生。這樣的時候,他們又怎會有心情去編造瞎話以流芳百世呢?
再說了,即使他們有這個主觀願望,又有誰會去聽?
就像老李說的要開官場培訓班的事,換來的只是別人的恥笑。
在老李看來,古今中外成大事的人之所以讀書,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借鑒別人的「前車之鑒」以「不蹈覆轍」。所以有位名人說,考慮到要從失敗中吸取經驗,那麼,最好是從別人失敗中汲取。
當然吸取教訓也得看對人,得找真性情人,得找那些肯對你掏心窩子的人。若是面對了《圍城》里方鴻漸那樣的人,有了傷心「只希望能在心理的黑暗中隱藏著,彷彿害病的眼睛避光,破碎的皮肉怕風」,你還會指望從他的身上吸取教訓嗎?
若再遇到個心術不正的人,存心讓你重蹈他的覆轍,對你做些指鹿為馬的指引,那就是你的不幸了。你也就只能在他的失敗指引下,在失敗的道路上一往無前了。


※憂傷在村莊邊上的青花瓷
※鄉下人過中秋,淡淡的幸福淡淡的愁
※第一次見到她,我突然語無倫次了
※花兒像幸福一樣
※今天你被文化了嗎?
TAG:老李家的自留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