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雪初沸,念一古人千里
Cabin象
謝謝你的到來
有生之年
象與你欣喜相逢
實在無法描述九月的奔忙,直至九月末仍是炎熱的天氣。在長假前一天決定去走走。
啟程時看著漸行漸遠的出發地,默默手握胸前的掛墜,戴著念想出行的好處,便是念想陪著自身出遊,所見所聞,便是同樣傳遞到了另一端吧。
某種記憶一直在蠢蠢欲動若隱若現,記憶是一條燈火通明卻沒有盡頭的隧道。 穿行在燈火通明的記憶猶新,實則並不是一件好事情。
生來雲水處
四時與我作知己
三月鶯枕海棠膝
窮節簪雪梅花鬢
再張琴邀雨 手談天星
未及今夜忽逢君
故人最解意
長汀 · .店頭街
日光灼灼,小巷幽深。
去過桂林和鳳凰乃至洛陽的古街,而長汀自有風味。桂林炫目,鳳凰精緻,洛陽歷史厚沉。長汀既古樸,又更有民國煙火氣息。錯落的店鋪中間座落人家,燒火做飯,木製傢具簡單古樸,是實實在在的人間煙火。
兩邊酒肆的招牌,紅彤彤的燈籠兒,實在太喜歡錯落酒肆的古街,似乎街角盈盈走來粉雕玉琢的誰家小姐,街上要有膀大腰圓的小流氓提著一番輕佻神色意欲輕薄。
我愛的,十里長街摩肩接踵,時光錯開來,猶在此逍遙之地快活自在。以致我回來後,一度同朋友說起此,便振振有詞,『我去逛窯子去了。』
圖個風流倜儻。
1940年6月1日的夜晚,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最後一天,身患敗血症的士兵,在結束了一場關於往日回憶的夢境之後,睜著眼睛死去,手裡緊緊攥著一疊殘破的書信與明信片。四個月之後,書信和明信片的另一個主人也死在了躲避空襲的地道里。
在身邊為數不多知我故事的朋友,也知我這樣一段時日。
無所期待。認為快樂是罪過。只想世界毀滅。
在走在路上突然雷陣雨的時候,巴不得一個雷劈死自己。一了百了。
時而覺生命不可戀,想起七書中講過的一個故事,在日本明治年代,曾有一個年輕女子跳瀑自殺。她並不是失戀或者厭世,疾病或者絕望,只是因為覺得青春年華太美,不知失去之後如何是好,於是不如像櫻花那樣,在最美的時刻死去。
在重重思考之後,和跑跑去看了一些世界毀滅的電影。又一個人看了很多的戰爭影視作品。實在覺得,與其麻木度日,不如披盔戴甲去打戰,每日在槍林彈雨中浴血,然後戰死沙場。也算不枉此生。
那段時日早已過去,而我對戰爭仍有不可言喻的情懷。或許是哪個年代置生死於度外的情懷太高尚,又或生死未卜,陪伴顯得純粹和義無反顧。
然而自身並未接觸過戰爭。
直至參觀中華蘇維埃博物館時,印象最深的一個介紹,忘了是哪位英勇的革命先烈,喊著高昂的口號,被押送到一處草地,淡然地環顧四周,對施刑者點點頭,微笑道,『此地甚好』,英勇就義。
和平年代,某種程度其實是被遺忘的一種舒適的麻木。
實在太喜歡民國風的一切建築,衣飾,特此留念。
鳳游天地間
花香迎我逍遙去
江湖寂寥是非地
應有美酒染髭鬚
人生當得意 一指靈犀
信步小樓長身立
相對君笑語
一路過去,到曲凹哩碼頭時已近黃昏,整個碼頭連同石屋落都罩上金黃色。我的腦海里不斷回蕩的只有杜牧的那句『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金燦燦的古樓,金燦燦的舊時碼頭,夕陽的餘光拋灑在河面,波光粼粼。行人匆匆,路過竹排搭建的獨木橋,便到了對面的古樓。
我徒步到達古樓後方,便見到一把古老的躺椅擱置在廊間。面朝楓林,落日,靜美非常。我竟頓時生出在此地度過餘生的衝動。
常是聞君山南我亭西
各抖襟上雨
某夜烹茶雪初沸
十里迎馬蹄
待到來年並轡過江南
春風釀桃李
任它白馬踏芳歸
廊下戲池魚
到古田時變記得漫天漫地的荷田,及眼處的綠油油。
為了應景,我甚至一路聽起下榻龍岩,出去散步的晚上聽到的《心中的歌兒獻給解放軍》,駛過荷田,一路覺十分和諧。
從來無情劍
穿花吹雪不沾衣
連挑塵寰劈龍脊
再引天光向歸墟
慣在雲山外 久是畸零
知交若向人間覓
應在孤城裡
因為旅途長時間坐車所以蜷縮得膝蓋生疼。
時常蓋著外套在車上斷斷續續沉睡。醒來看看車外的日光,迷迷糊糊中粗略判斷下時間,便又昏睡過去。時而經過隧道,也會睜開雙眼,就這樣靜靜的感受穿過隧道時時間流逝的錯覺。
是,一定是錯覺。
耳塞不管是何種類型的歌,陷入和記憶交纏的時光,經常出現不同的幻覺。
一時,忘記此身何處。周身冰涼。
我身沉冰魄藍的海底,在記憶中溺亡。
而我安靜如斯,彷彿那隻任自己下沉海底的龍,吹著樂器,壓制著變異本性的血管。一心求死。
直到後來才知道,那麼多的熱淚盈眶,不過是觸景生情。人們總說來生,哪有什麼來生,為不可圓滿的自我安慰罷了。如若這世過去,我不願識得實則多餘的愫。
或許,將來落滿灰塵的書店書架會有一本書,日記記事的題材,翻開某一頁,上面這樣寫著。
9.28. 晴
夢見互刪已久,母親拿過我的手機把你加回來。
10.1多雲
夢見見到你家監控,你床頭的燈還在。 夢見道歉,對話框許久後再一次看到『對方正在輸入』,並發來大段文字。 期間驚喜,釋然,情緒情景皆真實非常。
10.5 凌晨
夢見你穿黑色冬天制服 ,神色嚴肅,拉開資料櫃,拿出一盒檔案。 可以清晰看見你的臉。
巴士寒冷,外頭日光傾城。旅途中醒來的時候,看了下手機。閨蜜朋友圈新增的贊。頓有任性的衝動。然而只消一秒,便讓這種並不見得可允許的情緒冷靜下來。
在經過這麼多事之後,我清清楚楚明白,如今也能淡然接受,很多努力,嘗試,不過是徒勞。
本是浮雲客
重霄之上三尺提
幾歷生死心無懼
敗亦何悲勝何喜
萬家燈火熄 滿城孤寂
去往紅塵賦終曲
以雪葬劍意
司機真心是萬年一遇的老司機。
丁屋嶺蜿蜒盤繞,陡峭非常。而我們大巴車身極長,上坡時頗為驚險。
好幾次,想到七的遊記,也想到自己以前的臆想,如果生命在此處斷裂,魂飛魄散,會否遺憾。
幸好,在司機技術是在嫻熟,我們也安穩上了坡。
而到了坡上更為驚訝。節假日出遊於此的車,只有我們一輛大巴。因為太過陡峭蜿蜒,並無其他大巴願意前往。
司機是好司機,同游也是好驢友。
同行的驢友,不管老人孩子,都十分友善,讓我不禁感嘆我人民素質之高,可謂前途無量。
在丁屋嶺往山下的大巴前,多得是蜂擁而上的人群,我在長時間烈日下暴走之後有些疲累,在車前慢慢的移動。同行的一對教師夫婦,因為團餐同桌相識,溫婉的阿姨身著刺繡白色長裙,面容和善。她行於我之前,在要上車時看到我在身後,反身下車,溫柔地說了句,『 妹妹先上。』
另一家人,夫妻帶年長的父親同游,父親穿著新款的名牌運動鞋,神采奕奕。用餐時經常是在悶熱的環境,而上菜速度也慢。父親經常快速扒拉完一碗飯之後,向眾人招呼慢用,為他人騰出空間,自行離去。期間經常有人跟他說,菜還未上齊,他並不在意,擺擺手離去。
團游是神奇的體驗。同行的人因為一輛大巴而牽連一起。
最溫暖是陌生人的善意。
丁屋嶺在遠離塵世的高山之中,層位神秘的古村部落。後來因了影視作品而被世人所知。
建築便是典型的客家土樓。安靜異常,我甚至在生意人家的店鋪里要了幾杯甘茶潤嗓。
而不得不提的,此處泉水十分甘甜,入口清香。
後來實在貪戀甘甜,買了兩瓶這裡獨產的礦泉水以供旅途解渴。後來得知,其他地方並無出售此種礦泉水。珍貴非常。
我擁萬梅而君向雲棲
各有一傳奇
某夜西來遇飛仙
可與共攀星
待到經年赴約洛陽里
恰逢是佳期
並肩橫橋映流水
不問久別離
告別閩界駛入江西,實在山清水秀。
羅漢岩隱於高山中,實在不想過多陳述它的美。
我料想,期間一些景色,應是參照蘇州園林,竟做到了不同角度皆是不同唯美畫卷。除了大自然的鬼斧天工,可謂匠心獨運。
在山林里徒步,日光隱蔽。期間步入高聳的山寺,步入叩拜。
山川湖泊,岩石泉水,便是置身於碧綠之中,彷彿自己是赤身透明的綠。
歸途並不完美。大巴輪胎破損,離合失靈。
車子啟動時皆是劇烈的抖動,死活,抖動,樂此不疲。
在天色漸晚後新生膽怯,每次啟動時握緊放在腿上的背包。
而在最後,身上,所帶,所有能量源接近消失殆盡 。
想起這些年告別的人們。熟悉感油然而生。也是這樣,所有曾經的治癒源和拯救源最後都恩斷義絕。
所以一直陪伴的,便視為珍寶。
天色已晚,還在歸途。明日便是中秋,竟生出些許孤注一擲冷艷孤寂的陌生感。
在最後一抹餘暉中,司機停靠,流動修車攤趕到,換了輪胎。
儘管離合仍不濟,卻也能在同行的陌生人苦中作樂的玩笑聲中繼續前行了。
突然想起畢業游歸途,陳小梅和龍榮俊帶著全班在車裡唱《朋友》,大家一邊嗨一邊流眼淚的情景。歷歷在目。
思及此,想念起大學的朋友們來。
天公鋪排人間好天地
由來百千景
不及錯身遇個你
窮盡詩家筆
待到山光水色競相逸
重拾故箋寄
舊墨中藏情幾許
君當長相憶
此番遊行溫暖涼意仍有。
歸來時吻了胸口掛墜,輕輕說,回來了。帶你回來了。
一切念想是空,可是誰能肯定,意念的積累,有朝一日不會成為溫柔的咒語。
而期間最讓我想念,竟是那口甘甜的山泉水。陌生人的溫暖。隨到之處的善意。謝謝。
真心謝謝。
——寫在最後。給一位好朋友。
嗨,當這篇發出來的時候,被我狠心移除的你已不在我的好友列表裡。我亦不知你是否能看得到。 那日凌晨收到你的私信,至今已數日。你說的對,也不對。
是的,我生氣也難過。失去好友大概誰都是這種心情。 我們認識多年,彼此陪伴加油鼓勵安慰已經習以為常。作為好友,彼此了解更甚,已經到了不需多言的程度。
——世間感情,友情愛情都好,多數不是輸給了世情,而是輸給了時間。 而我們正相反。 你了解我,知我心性。所以你知我不願成為他人的負擔與累贅,有相當優秀的自覺性,每次有觸覺,只默默離開,不會再打擾。 那日聊起,我與好友老王說,其實我並不是一個高尚的人。
老王說,失去好朋友以這種方式,是誰都會生氣委屈。 但是我還是與你說,不要不開心。
你的道歉我收下。但願你不要難過。我只願你以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 江湖猶在,我們再見亦是朋友。
我想
把你綿密的擁抱著
像蛋包飯一樣
柔軟地捲起來
厚厚的 熱暖的
美滿得冒得岀煙來


※愛美食的人一定也愛喝茶
※喜歡岩茶的你,知道奇種是什麼嗎?
※喝白茶第一泡「洗茶」會洗走茶葉精華?有沒有兩全其美的訣竅呢?
※央視紀錄片《茶葉之路》二:兩湖茶事
※喝茶的人,會擁有凍齡的臉
TAG: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