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個小偏方,媽媽們必須要知道的!
在許多剛當上媽媽的喜悅中,寶寶可能會出現耳朵感染、咳嗽、嗓子疼、胃疼、拉肚子等病症,面對這些狀況,媽媽們都會很著急。小編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14個小偏方,作為媽媽們,你們應該知道這些應對方法。
第一個小偏方:寶寶腹瀉、拉肚子
應對急性腹瀉,這裡有一個簡單的治療方法:先泡一杯濃茶,將茶泡好後,去掉茶葉,按茶水和米醋 5:2 的比例配製,等茶水冷至溫熱的時候給孩子喝。
如果沒有米醋,還有一個替代的辦法。準備3瓣大蒜,一匙茶葉,將大蒜瓣去皮後加水,加入茶葉,等水滾開後,關火一兩分鐘,然後繼續燒開煮沸,涼後給孩子服用。大蒜有解毒、消炎的作用,茶葉水有抑菌的作用,特別是對腸道的有害細菌,這兩樣東西煮在一起是絕配,有明顯的殺菌止痛止瀉作用。
第二種小偏方:寶寶積食
可以用雞內金(雞胗外面的一層膜)。孩子積食或瀉肚時,一般都是因肉或飯吃多了,取少許致使積食的肉或米,和兩個雞內金一同放在鍋里干燒至焦煳。然後,像中藥般加水煎熬兩遍,將兩次煎出的葯汁混合,再放入適量發散暖胃的紅糖,早晚喝服。輕者當天即好,重者仍需兩日。當然,這期間,再配合吃一兩頭烤熟的蒜,效果更佳。
第三種小偏方:耳朵感染
將一隻土豆在微波爐里加熱五分鐘,取出後在外面裹一塊濕毛巾,然後用它來敷耳朵。這樣做的好處是土豆可以使散發的熱持久而且均勻。(但是你要非常小心地控制土豆的溫度,不要燙傷了孩子。)由於大部分耳朵感染都是細菌引起的,所以你還需要諮詢醫生是否該給孩子使用抗生素。
第四種小偏方:燒傷/燙傷
蘆薈加速細胞生長和傷口癒合
對於普通的1度燙傷(包括輕微晒傷),你可以用浸過涼水的紗布敷在傷處。在燙傷24小時之後,你就可以在傷處輕輕塗抹一些蘆薈油;可以是純的蘆薈油,也可以擠出新鮮蘆薈葉的汁液使用。不要使用某些蘆薈啫喱,這些東西通常沒有什麼真材實料,會影響治療的效果。
第五個小偏方、割傷
對付這樣的傷口,你首先要做的是用溫和的肥皂和水清潔受傷的部位。然後,找一隻洋蔥,輕輕剝下一張它那薄薄的皮,用它來敷在傷處並輕輕按壓。
第六種小偏方、嗓子疼
緩解喉痛的方法是在溫水中加一小勺蜂蜜和半個檸檬擠出的汁。只要很小劑量的檸檬就有很好的止疼作用。而蜂蜜則可以刺激免疫系統。但有一點你要小心:蜂蜜對嬰兒會有毒副作用,所以這個方法不適合1歲以內的孩子。
第七種小偏方、蚊蟲叮咬
用普通的牙膏塗抹被叮咬處就可以解決問題。牙膏的薄荷味道帶來清涼的感覺,可以緩解不適。
第八種小偏方、胃痛
甘菊花茶是最好的選擇,因為甘菊花茶里含有抗菌的成分。如果孩子不停打嗝,可以給他喝少量蘇打水或者汽水。這些飲料用來產生氣泡的重碳酸鈉可以緩解打嗝。
同時你也要小心觀察,如果孩子抱怨肚子不舒服的同時還伴有其他癥狀;發燒、嘔吐、腹瀉或者便秘,你就需要馬上帶他去看醫生。切記自己別亂用藥!
第九種小偏方、尿布疹
對付尿布疹抹點黃油或者植物起酥油
第十種小偏方、暈車(船)
姜對緩解噁心非常有效。所以你可以在出門的時候隨身帶一點薑末,在孩子不舒服的時候放進他喝的水(或者其他任何飲料)中給孩子喝下去。
第十一種小偏方、流鼻血
你的手指捏住他的鼻孔並稍稍用力,將這種壓力保持10分鐘左右。這種做法就像你試圖將一根破裂的水管系住。按捏流血的鼻孔實際上是在對破裂的血管施加壓力,有助於止血。切記不要讓孩子頭朝後仰,這樣做可能使他們吞咽流出的血,從而導致嘔吐。
第十二種小偏方、咳嗽
好喝止咳的蘿蔔蜂蜜湯——將一個白蘿蔔洗凈,掏空中心後,放入100克蜂蜜。把蘿蔔放到碗里,隔水蒸20分鐘。吃蘿蔔喝湯,每天2次。
第十三種小偏方、打嗝
打嗝主要是嗝肌痙攣,可通過按摩穴道來解除煩惱。主要方法有二,一是用力按壓拇指與食指根部的交接處,就是合谷穴;二是拇指按壓兩眉頭端(印堂穴)。
第十四種小偏方、發燒
寶寶發燒可溫水擦拭退熱
幼兒在發燒時,體內的感覺其實是寒冷的,所以可用溫水擦拭,以減少不適感。在室內溫度有保證的情況下,可以給寶寶實施擦身浴,水分蒸發有助於體溫下降,使孩子感到涼爽,讓發燒的孩子退熱更快。但注意,千萬不要為了降溫而用冷水擦全身,倒是可以用冷水浸濕的小毛巾,為寶寶作冷濕敷。
小編提醒大家,提供這些育兒偏方,可不是告訴你可以不去醫院了。作為負責任的母親,你時刻可以因為任何疑惑向醫生請求幫助,我們只是希望這些小方法可以幫助你和孩子比較輕鬆地度過一個咳嗽不停的夜晚和藥物起效之前的煩躁難熬的時間。
張家綱簡介
請點擊原文


※道士「藥王」殘存的養「腎」偏方,每天喝它養「腎」,讓男人硬成鋼筋
※女子迷信偏方生男孩兒,等孩子出生後丈夫大呼:怪物趕快扔掉
※《生活宅偏方》大家都能做的衛生紙芯活用法
※失眠怎麼辦?民間偏方讓你酣然入睡
※男人吃薑,越吃越強,生薑配上它,比下牛鞭和人蔘,老中醫易學偏方!
TAG:偏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