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與王羲之比肩都難,更別談超越了

與王羲之比肩都難,更別談超越了

清代趙翼有詩云:「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在書法藝術領域,稍領風騷數百年的書法大家也不乏其人,而總舵手還是書聖王羲之。

在特殊時代由特殊人物塑造的書法藝術的特殊風格,使後人難以複製。後人只能學其一點、一部分。王羲之之後1700多年來的名士高人,崇拜王羲之、學習王羲之,更是夢想超越王羲之。一千多年來對王羲之超越的嘗試和努力,最終還是歸結為局部的、形式上的超越。

如作品形式上的超越。王羲之作品都是手卷形式,南宋以後就出現了大幅立軸書法作品 ,明清祝允明、徐渭、王鐸、傅山等,無不在大幅作品中盪其才,縱其筆,抒其情。

如在篆隸書上的超越。王羲之是不是善書篆隸,沒有碑帖和歷史記載佐證。雖然東晉以後,清代碑學興起之前,篆隸之法總體趨於沒落,但清代鄧石如,吳昌碩等人通過對漢隸、石鼓以及金文的學習,還是開創了篆隸書的新貌。

如在視覺效果上突破。王羲之書法面貌文雅、健秀,後世書家從高閑開始,在更宏闊、更大氣的整體視覺效果上尋求突破, 徐渭的「曠如無天,密如無地」,鄭板橋的「亂石鋪街」都是視覺效果的的例子。明清大家祝允明、倪元璐、黃道周、王鐸、傅山、黃慎等也都是善於發揮整體視覺效果的高手。

如在墨法上的突破,至少從蘇軾就開始,有意識的墨法運用逐漸在書法創作中顯示出其重要性,明代的徐渭、董其昌、王鐸都在墨法上有所創立,而現代書家,更把墨法作為可以突過古人藩籬的重要手段,黃賓鴻的弟子林散之,即是墨法運用的大師,其草書成就中真正最富創新性部分,亦當在墨法方面。

如在風格上的突破。王羲之的書法風格是「不激不厲,風規自遠」,是「盡善盡美」,是持中。這就為「持中」兩側的風格拓展,留下了很大的空間。在強調個性的時代,狂放、怪誕都不再是缺點與短處,從唐代的「癲張狂素」到宋代蘇軾的「石壓蝦蟆」、黃庭堅「長蛇掛樹」,再到明代徐渭、鄭板橋狂放、怪誕的風格,在王羲之 「盡善盡美」規範之外,亦可謂占足了風頭。

在高古風格上,從梁武帝開始,就想越過羲、獻,直接到鍾繇那裡去學習。在唐代,剛剛見到了新出土的石鼓,韓愈就唱起了「羲之俗書趁姿媚」的高調。元代又有學習章草書的風氣;明末黃道周,他取法皇象;清初八大之書,沿襲篆書線條;清中期以後,金石學興盛,碑學大熾,書家無不以高古自期。這都是企圖從所取法上越過王羲之,以高古風格突過王羲之文秀面貌的努力。這些嘗試,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拓寬了書風的風格面貌。

當然,後人還在書法的氣息等方面做過努力和拓展創新,但總是不能在整體上、從根本上超越王羲之。原因何在?

一、時代造就了王羲之,時代不能複製,更不能超越

時代決定藝術。每個時代都具有時代特色的藝術樣式。晉代書法就像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一樣,都是時代的產物。這和春牡丹夏芍藥、秋菊冬梅一樣,都是因時而發,不得不發。

王羲之成功的背景:

1、時代背景 。東晉東渡偏安後,皇家與大戶人家共掌天下,皇權大打折扣。漢代獨尊儒術之後,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常年的戰亂,政權的頻繁更迭,使得玄學成為兩晉時期的主要思潮。思想管控的寬鬆,使得晉代士大夫的精神得以解放,他們注重人格精神的弘揚,自我價值的發現;命運的難以把控,又使士人的人生理想和審美趣味逐漸轉向追求內心的平和,追求寧靜閑雅、瀟散飄逸的風神之美。他們高談老莊,手揮五弦,騎高頭大馬,著峨冠博帶,賞會山川,俯仰自得。東晉這種特有的哲學、宗教、文學、藝術和風俗等文化氛圍,不可避免地成為王羲之書法成就的文化和心理背景。他從自己的時代中汲取文化養料,又以無可比擬的藝術天才成為尚韻流派的傑出代表。

2、書法藝術背景。魏晉南北朝是藝術覺醒的時代,書法由實用進入實用與審美共存時代。書寫不僅是為了傳情達意,還要表現才情和風流。王羲之遇上了漢字演變的關鍵時期,他抓住了這歷史的機遇,完成了楷、行、草三種書體的變革,並形成了妍美的書風。

3、家庭和個人背景。 東晉「王與馬,共天下」,王羲之家族世代為官達三百餘年,政治地位顯赫;王氏家族書學源遠流長,大家輩出,王羲之的父親、伯父、叔父及兄弟大多擅長書法。王羲之個人的書法天才,就連他的老師衛夫人也心生嫉妒,無奈地發出「」此子必蔽吾書名矣「的感嘆;他的叔叔王廙也預言王羲之「必將隆余堂構」,將來必定以書學光宗耀祖。

4、書寫材料背景。晉代的書寫方式,紙、筆、墨書寫工具和書寫材料的改善、為王羲之書法才情的發揮提供了便利。

二、王羲之的書法貢獻和藝術高度難以超越

1、法度不可超越。 王羲之書法介於古今之間,無論從筆法還是結體,都萬法皆備,氣象萬千,其豐富性無可比擬。尤其是他的行書,如蘭亭序、快雪時晴帖等,其筆觸的處理最為細膩、精到。

羲之嚴謹而豐富,複雜而微妙的筆法,是由內在的情感修養所決定,不是靠練習就能達到的。王獻之筆法雖自然流暢,爛漫自然,但在嚴謹、豐富和微妙上還是子不如父。米芾、趙孟頫、董其昌等也進一步簡化筆法,使得其書更趨簡便,符號化加強,藝術品味也隨之降低。

2、變化不可超越。張懷謹說王羲之「千變萬化,得之神助,自成造化,豈能登峰造極」。後人說「羲之萬字不同」,極盡變化之能事。《蘭亭敘》內涵深邃,正、側鋒互用,側、圓筆相生相發,成了天下法書的度世金針。越學習王羲之,越會感知他的變化之妙,他的高不可攀。

3、「中和之美」的風格不可超越。「中和之美」是美的最高境界。「中和"觀符合儒家「禮」的標準,合乎「仁」的要求,符合道家「順其自然"的法則和「超然物外」的精神實質。千百年來,人們用「中和觀』』作為審美的標尺,符合這種「中和"之美的藝術形式就得以盛行,不符合的則很難被人們所接受。

王羲之書法最大限度體現了「貴中持和」的審美理想。他的字字形平穩端莊,但又有側之勢;字構肥瘦適中,寬窄相宜,所有的點畫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線條提按幅度不大,含筋抱骨,如謙謙儒者,不溫不火。字距、行距差別較小,疏朗開闊,整體的章法又是那樣的優遊從容。 馬宗霍的《書林藻鑒》對王書的風格評論道:「牧斂而不失拘束,脫易而不失去規矩,溫柔而不傷與軟緩,躁勇而不過於剽迫,狐疑而不溺澀,遲重而不使之賽鈍,輕瑣而不染於俗吏」,表現出文質彬彬的中和美。

這一風格特徵及其藝術境界具有特定的時空局限性,無法複製。 如果說「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的書風,在臨摹王書時尚能得其一二,而沒有哪個人、哪個朝代的作品裡能夠完美呈現。

田蘊章先生說:「王羲之的字是剛柔兼濟,剛強之美和陰柔之美組合得恰到好處。張旭、懷素如果沒有王羲之的字比較,他們就是完美的;但一比較,就發現他們剛烈之處太多了,過於激烈,中和之美差了一些。用王羲之的高度看顏真卿,顏字稍微粗野了點;審視歐陽詢,歐陽詢稍稍板滯了點,特別在行草書方面,稍微生硬了點,審視趙孟頫,趙孟頫稍微圓熟了點,方筆少了一點,陽剛之氣稍稍弱了一點。所以用王羲之的高度審視其他書法家,都似乎感到某種不足,儘管這些大家也都是一領風騷數百年,但面對王羲之,都得面北稱臣。」

4、高貴、典雅氣息無法超越。書法中的氣息是書者精神的抽象外化,具有獨有性。 後人無法重複王羲之時代的精神文化,也不可能達到王羲之的那種高貴之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享受書法 的精彩文章:

書法,當追王羲之的高貴之氣
書法家得靠字說話,字要贏得多數人的喜愛

TAG:享受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