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房間》雪藏於人性的空洞
近年來,韓國電影崛起為亞洲影壇一顆閃耀的新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金基德等一批電影巨匠。世界影壇把焦點集中於韓國電影。金基德就是一位為韓國電影的成長而付諸努力的大家之一。許多人給予了他高度的評價與讚揚,更有人感嘆他一生只拍一部電影。金基德的電影慣以突出人性的描寫,充滿了豐富的感情,細膩到綿柔的畫面以及刀子般冷峻的觸角。電影《空房間》就是他對於人性認知的代表作。
首先從人物塑造的角度來看,《空房間》就是一部令人過目難忘的作品。泰石是這部影片的男主角。他無家可歸、四處流浪,憑藉發傳單苟活於這個冰冷、殘酷的社會底層。他的夜晚,是在陌生人的家中度過。一個個的空房間,冰冷而又陌生,但是在泰石的眼裡卻是那麼的溫暖。在這個麻木且冰冷的社會中,泰石人性的溫暖融化經常被丈夫虐待的善花。泰石在不忍中、在善花丈夫的錯愕中帶著善花四處漂泊逃亡。也許,泰石對於空房間的借用僅僅是因為生活所迫,但是泰石自身的品質卻為他燃起了溫暖的光火。在每一次進入空房間時,都會幫別人整理家務、維修電器等等,甚至再一次進入一個有著中式庭院的屋子裡,為一位意外摔死的老人進行了最為莊重的墓葬。泰石把每一個他住過的房間稱之為——家。
警察這一正義的角色在電影《空房間》中卻站在了正義的對立面。他們更像是催化劑,催動著泰石的轉變。泰石能在別人的陰影下安然的行動,大都因為警察的逼迫。泰石為了救善花,用高爾夫球擊打了善花的丈夫。怒意燃燒的善花丈夫用錢賄賂了警察,並以同樣的方式侮辱了泰石,也侮辱了警察的正面形象。
影片中的一大特色就是幾乎沒有人物對白。泰石和善花用最直接的肢體語言相互溝通、相互取暖。在我看來,《空房間》其實是一部心理片。在電影的藝術視野中,所關注的其實是人與人之間無法溝通的痛苦和孤獨。在這寂靜甚至恐怖的場景中,觀看泰石與善花的情感交流,直到善花的一句:「我愛你」。簡短卻有力的三個字是整部電影情感的噴薄與宣洩。「此時無聲勝有聲」這種意境美感在金基德的手裡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兩個同樣生活在陌生且痛苦世界的人走到了一起,相互擁抱著,在這社會之中取暖。也許就是這種從未擁有的溫暖,讓善花與泰石兩人對彼此戀戀不忘。
從細節中我們不難看出,善花對於泰石的想念全部寄居於曾經兩人一起生活過的那些空房間。一個個空房間代表著一個個空蕩的心靈。每個人都在孤寂中尋找自己的伴侶。痛苦的人總在尋找,尋找的人又怎能不孤獨。善花在空房間中找尋泰石生活的點滴,也曾在空房間中入睡去感受泰石在身邊的觸感與情景。而在監獄中的泰石,在各方的逼迫與對善花的極度思念中讓自己陷入一個瘋魔的狀態:即使遭受看守的毆打,仍然學習著如何在別人的陰影下生活、行動。我想,只有思念苦苦支撐著泰石讓他堅守自己的信念從一而終。
金基德的影像風格以冷峻、客觀的基調為主,《空房間》亦不例外。大量的客觀鏡頭與長鏡頭的運用,在冰冷語氣中敘述著故事的發生,從而代替了人物的對白,給人以全新的觀影感受。冰冷的鏡頭語言不斷刺激著觀眾對於人性的思考與憂慮。一切的故事在寒冰的包裹之下更加的真實與冷酷。這些鏡頭不斷的提醒所有人:你們都是旁觀者。在觀看影片的過程中,所有的一切都像真實的存在,彷彿這些事情的發生都是金基德的曾經。也許這就是金基德的成功之處了吧。
人們經常講,藝術是沒有國界的。金基德從《空房間》之中展現著人性的麻木與冰冷,諷刺著人內心的的空洞與麻木。可是導演的真實意圖並不是簡單地發現了一個個案,更多的是一個展示了一個普遍的社會問題。即人與人的信任越來越淡薄,利益觀念在社會價值觀的導向作用下日益加重。整個世界開始以利益為尊的形式發展。警察的黑暗、社會的冰冷、人性的麻木等等,無一不是社會問題的延伸與加重。金基德用冰冷而複雜的人性來反映一個國度乃至一個世界所不願面對的真實。
魯迅用筆來諷刺著中國的看客,金基德用電影的真實來揭露人性的黑暗與社會的冷酷。他們對於問題的關注更加的敏感與透徹,也都希望用自己的力量來喚醒沉睡著的真實的人性。金基德的魅力之大更多在於以運用真實而複雜的人性來揭露整個時代的病苟所在。
作者:李鵬飛


TAG:新立方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