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坦然面對人生的無常

坦然面對人生的無常

無常思想是佛教的重要思想。無常不僅是自然的規律,也是人生的規律。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常會遭遇生死壽夭、貧富榮辱、愛恨悲喜等無常。回想往事,曾經有多少與你相親相愛的人離你而去,有多少身強力壯的生命離開人世,你曾經愛得死去活來的戀人現在卻投入了別人的懷抱,你夢寐以求的願望雖經努力卻至今沒有實現……在我們周圍有關無常的事情實在太多太多了。當面對這些人生無常的時候,很多人會痛哭流涕,肝腸寸斷,但也有人能夠坦然面對,以平靜的心態度過不幸與逆境。

生活中的無常之事,都會影響一個人的情緒。人們常說「生亦何歡,死亦何懼」,卻很少有人能做得到。不是不明了,而是看不透。如果能夠看透了無常,坦然地面對,也就開始覺悟了。

在羅閱祗城有一個婆羅門,他常聽說舍衛國人民多孝養父母、信仰佛法,而且善於修道,並供養佛法僧三寶。他心中十分嚮往,便想去舍衛國觀光並修學佛法。

到了舍衛國,他看見有父子二人正在田中耕地、播種。忽然,有一條毒蛇爬到那兒子的跟前,將他咬死了。然而那父親不但不管兒子,反而接著幹活,連頭也不抬。

這個婆羅門大為驚奇,便上前問他原因。

耕種者反問道:「你從何方來,來此為何目的?」

這個婆羅門回答說:「我從羅閱祗城來,聽說你們國家多孝養父母、信奉三寶,所以打算來求學修道.」

接著,婆羅門問道:「你兒子被毒蛇咬死,你為什麼不但不難過,還接著耕地播種?」

耕種者說:「人之生老病死及世間萬物成敗,皆為自然規律,憂愁啼哭能有什麼用呢?如果傷心得飯也不吃、覺也不睡,什麼也不幹,那不跟死人一樣?活著的意義就不大了。你要進城,路過我家時,請替我捎話給我家人,說兒子已死,不必準備兩人的飯菜了。」

這個婆羅門心裡暗想:「這個人可真不像話!兒子被蛇咬死,竟然不悲哀,反而還想吃飯,真沒有人性啊!」

他進入舍衛城,來到耕種者的家,見到那人的妻子,便說道:「你的兒子已經死了,他的父親讓我捎話說,準備一個人的飯就行了。」

那婦人聽後,說:「人生即如住店,隨緣而來,隨緣而去,我這兒子也是一樣啊!生是赤條條來,死亦赤條條去,任何人都不能違反這一規律。」

這個婆羅門又告訴了死者的妻子,誰知她的回答也是如此。

他心中非常生氣,對那女子說道:「你的丈夫已死,你難道一點兒也不痛心嗎?」

那女子默然不答。

這個婆羅門懷疑自己是否走錯了國家,他心裡暗想:「我聽說這個國家的人民如何慈愛、如何孝順、如何供奉三寶,所以才想來這兒學習修道,沒想到碰上的都是這等沒有人性的人。這種人怎配信佛修道呢?」

他百思不得其解,決定去請教偉大的佛陀。

這個婆羅門來到佛所,向佛陀頂禮,退坐一邊,一臉的愁雲。佛陀已明白他的來意,卻故意問他為什麼憂愁。

他回答說:「遇事不合我的想法,故而憂愁。」

佛陀又問:「遇上何事不合你所想呢?」

他如實向佛陀稟告了路上所見之事。

佛陀說道:「善男子,這些人是真正明白人生事理的啊!他們知道人生無常,傷心悲哀無濟於事,故能正視世間及人生的自然規律,也就無有憂愁!塵世之人不明白生死無常的道理,互相貪著愛戀,等到突發事件一來,即懊惱、痛苦甚至痛不欲生,無以自制。正如人得了熱病,高熱譫語,恍恍惚惚胡說八道,只有經過良醫診治下藥後,熱退病癒,才不會再說胡話了。」

佛陀接著又說:「世間俗人長時間被貪、嗔、痴三種煩惱襲擾,不能自拔。如果能明白無常之道理,能明白佛法所說的苦集滅道,那麼自然煩惱盡除,皆可以證道啊!」

這個婆羅門聞佛所說,即自責道:「我真愚痴,不明佛法大義,現在一經佛說,如黑暗中見到光明,恍然大悟!」

經云:「命如果待熟,常恐會零落,已生皆有苦,孰能致不死?」生命就如同長在樹上的果子,每一顆果子都要經歷風吹雨打,有的能瓜熟蒂落,有的等不到成熟就飄然零落了,沒有誰能保證所有的果實都能夠長到成熟。人生也是一樣,無常大鬼每天都跟隨在我們身後,不知道哪一天就把我們的生命偷走了。

人生充滿無常,無常即苦。佛法告訴我們,生命的無常是無法迴避的,我們應該面對它、認識它、超越它。一說到苦,很多不了解佛法的人總認為佛教是消極的,是悲觀的。其實不然,佛教認為苦是一種客觀存在,世間的一切都有生住異滅的過程,人生都要經歷生老病死,如同春夏秋冬的輪轉一樣,是一種自然現象。所以,佛法不但不是消極的,反而是積極進取,給人以希望與光明的。因為,只有明白了生命的無常,才會珍惜生命的有限,才能放下無謂的執著,才可以坦然地面對人生的苦難和死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說放下 的精彩文章:

向遠處看,真正知道一切法因緣所生
佛力是不是能抵得住業力?
不能糊裡糊塗地學佛
佛家妙語:因果不曾虧欠過我們什麼

TAG:佛說放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