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 隱者廣信
題 | 上善若水 隱者廣信
文 | 尹義坤
丁酉初夏,在趙縣河北畫院創作基地第一次見到錢廣信時,我不禁驚詫於他的年輕了。因為在我心目中,錢廣信是個人畫俱老的畫家。沒想到跟我都是「60後」,年長我四歲而已。再攀談幾句,我倆居然住在一個小區,這真是他鄉遇故知了。
用「久聞大名、如雷貫耳」來形容初見錢廣信時的心情,一點也不誇張。1982年,年僅20歲的錢廣信初出茅廬,便獲全國青年「春芽獎」美術作品展覽二等獎;1989年,27歲的他與郭明堂聯手創作的《山月》一路過關斬將,入選第七屆全國美術作品展,成為邢台畫壇的新星;1992年獲中日美術交流展優秀獎;1996年獲加拿大「華夏魂·長城頌」國際美術大展銀獎;2003年獲首屆全國青年中國畫年展銀獎;2005年獲全國中國畫展優秀獎;2007年入選第三屆全國中國畫展、獲「中華情」美術書法作品巡展美術作品優秀獎……多年來,在諸多文藝雜誌的封底、插頁,我經常看到他的作品,當時便有了結交的願望。「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今天如願以償了。
錢廣信出生於河北省清河縣一個農民家庭,少時家貧。但他從小就對畫畫有濃厚的興趣,自己經常臨摹小人書和宣傳畫,畫得栩栩如生,成為同學們追捧的對象。13歲上小學時,他認識了當時下放到他們村的北京畫家謝寶琛先生,於是就拜謝老為師學習書法和花鳥畫。謝先生有很深的文化功底和書畫造詣。那時除了上學,他就和謝先生在一起習書作畫,幾年下來學有所成。逢年過節,錢廣信便畫些中堂畫和對聯去集市出售,補貼家用,在清河、臨清一帶小有名氣,十五六歲時就被臨清人稱為「河西小錢」。之後他又拜清河縣的老畫家楊椒雲先生為師。楊先生曾就讀於上海國立藝專,在傳統山水畫方面有很深的研究,從而使錢廣信更全面、更系統地學習到傳統繪畫知識。那年他剛滿18歲。
1982年,他的作品首次參加全國青年「春芽獎」美術作品展覽,一舉獲得二等獎。從此,他就給自己訂立了一生從事繪畫藝術的目標。從那以後,他更刻苦更執著,不放棄每一個學習機會,一是拜師學藝,二是抽出大量時間去名山大川寫生。30多年來,他幾乎年年參加各種國家級美展並多次獲獎。通過美展,錢廣信拓寬了視野,結交了老師同行,自己也從邢台走向全國,其作品也被海內外多家美術館和收藏機構收藏。他的傳略及作品被《中國當代美術名人錄》《中國當代美術家大詞典》《美術》等多種書目刊物刊發,還出版了《錢廣信水墨山水》《當代實力派畫家作品——錢廣信》《當代名家寫意山水畫庫——盧虞舜、方向、錢廣信》《錢廣信——九龍柏圖卷秋水暢神圖卷》等多種畫集。
錢廣信習慣於從唐詩宋詞中尋找創作靈感,在古人的詩情畫意里寄情山水。唐代詩人張九齡的詩句在他的筆下幻化成氣勢磅礴的《廬山瀑布》:瀑布從高高的廬山上落下,猶如萬丈洪泉,遠望半山腰,紫氣瀰漫。飛流而下的瀑布奔騰著流過層層雜樹,飄飄洒洒穿過重重雲煙。紅日映照,恰似彩虹當空;天朗氣清,如聽到風雨聲。廬山到處是秀麗景色,水汽與煙雲融為一體,更顯出氣象萬千。「萬事同一機,多慮乃禪病。排悶有新詩,忘蹄出兔徑。蓮花生淤泥,可見嗔喜性。小立近幽香,心與晚色靜。」宋代詩人黃庭堅的禪詩在他的筆下渲染成一幅詩意畫面:一片墨綠之上,三五荷花,或含苞待放,或嬌艷盛開,或獨立蓮蓬。一束髮老者,坐卧在船上,側首而視,是觀荷,是觀魚,還是沉思?令人悠然神往,樂而忘憂……
因為參與麓園畫院的宣傳、策劃,我與錢廣信老師接觸漸漸多了起來。他給人的感覺總是那麼平易隨和,不事張揚。我想,一個畫家偶爾獲獎也許不難,難在他能接二連三。一個畫家能接二連三獲獎,也許不難,難在他依然如故,雲淡風輕,寧靜悠遠。在麓園畫院副院長中,錢廣信是年輕的一位。他總是以年長者為上,以年長者為尊,處下不爭,上善若水,如風無形,如水無痕,好似一位畫壇的隱者。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錢廣信不愛推介自己,可是他的老師、同行,卻不遺餘力地推舉他、褒獎他。這得益於他的人品、畫品。2005年,錢廣信進入中國美協首屆中國畫創作高級研修班深造時,龍瑞、陳平諸師對他不吝賜教,使他眼界大開、技藝精進。龍先生評價他的畫「有仙氣」。畫家李明久先生非常看好錢廣信,他說:「一個有建樹的藝術家,一方面要傾聽大自然,要去體驗、觀察,搜集素材;另一方面要觸摸時代和當今社會。如果能把這兩大主題在作品中兼顧起來,就是成功的藝術家。錢廣信的作品就體現得比較充分,他的作品風格、特點個性、外象和內在境界,都是很完美的。」藝術評論家傅京生評價說:「錢廣信的畫,總體上看,畫得雅靜中見渾脫,輕盈中見蒼秀。具體而言,一方面,他畫得真誠坦率,古雅蒼勁而骨氣清雄,有著金剛杵式的內在力度;另一方面,他的畫也有恣肆洒脫、直抒胸臆的情趣,畫得風神淡雅,有清和恬淡的意境。」
錢廣信曾言道:「吾習畫三十餘年,非名利所致,實性之所好也。經年樂此不疲,雖無大成,但可靜心修身。偶得古人之意而放筆為圖,常夜半樂成,方欣然就寢,不知東方既白矣。」
看錢廣信作畫,是一種享受。畫筆在手,便進入境界:雲水禪心,空谷幽蘭,林泉高致,溪山清遠……心境意境,畫境仙境,融為一體,合而為一。是為大觀矣。
題 | 廣源善繼 達乎妙境
文 | 耿廣春
錢君廣信,幼年即雅好丹青,又幸得良師傾心相授為人為藝之道,故能承繼畫道正途而得個中真味,良可慶也。
與廣信交遊,由平日言語,大致曉其習畫之途,概而論之可謂「廣源善繼」。
廣源者有兩意,其一乃不拘於一家一派。自宋以下,不論五代,以至元、明、清諸朝之傳世畫作,其優秀者皆為學習之樣本,此學畫之「博」也。其二,廣信非惟注重繪畫本體,如筆墨、畫理等,亦兼習與繪畫相連之古文、書法等。源廣則流闊,流闊則可彙集成江海。如此溯本求源,且源頭不一,使得廣信在研習的過程中,既理清了對山水畫歷史脈絡的認知,又豐富了自己對綜合修養的理解。
善繼者亦有兩意,其一乃廣信於心追手摹之中,除卻必修的基礎之功,而擇其符合自己心性的風格作深入研習,故點滴心得盡與自心相合而得彰顯,此學畫之「專」也。其二,廣信理解「知」與「行」的辯證關係,也明了「筆墨當隨時代」的深刻含義,承繼傳統藝術中優秀的精神內涵,並使之與自己於當下生活中的體驗相結合,在相互碰撞、相互驗證的過程中,達到了知行的統一。
由此來解讀廣信的山水畫作品,便會有更深層次的理解:欽服於古人繪畫作品中所散發出的絲絲清涼與幽靜,由此觸動了其心靈深處所鐘意的那份「靜」的審美情感。如此心性相怡,使得廣信尋找到了一種述說自己心境真實狀態的載體,繼而逐漸形成了清潤古雅、朴茂幽遠的繪畫風貌。
於我而言,中國畫應當是畫家人性品格和人文品格的外化與張揚。在作品中,畫家的性格特徵、道德涵養、人生閱歷以及學識品位所形成的綜合素養,必然會折射在筆墨語言形式中。考察錢廣信的山水畫亦是如此。廣信為人良善豁達,乃謙謙君子。觀其畫亦覺文雅氣息充溢,有著豐富的人文意蘊和詩意情懷,自然而不事張揚,從中可以感受到廣信追求的是一種傳統美學理念對現實存在的感悟,以及將這種感悟誠實表達的心跡。這是忠實於心靈的真實。
唯其如此,廣信方能一方面勤於耕硯耘墨,一方面不辭跋山涉水,體會著其間「讀書」與「行路」的辯證關係,於心靈得到愉悅的同時,也收穫了諸多記錄了一時感受的作品。如其《駝梁寫生》系列、《嶂石岩寫生》系列等作品,雖為眼中星點景物寫影,但不拘謹,皆得活脫開張之勢;無論畫面物象取捨、布勢,抑或跋款、用印,畫幅雖不大,然其承繼古法,完整而有韻致。廣信形跡于山野水澗,看山、望雲、聽水、撫木,目到、手到、心到,用心體悟,及時將這種瞬間最真誠的感受,化於筆墨,呈於白素。
斯者人畫相一,讀廣信山水畫確如與落落君子之相對,得清新之心境。故而龍瑞先生在眾人之前觀其作品,嘆以「你的畫有仙氣」之語作評,也就不足為奇了。
2017年10月10日 河北日報 八版
往期作品
如果你喜歡本文,歡迎分享朋友圈
公號轉載需授權
微信公眾號:邢雲
人物專訪
散文隨筆
評論解析
經典薦讀
邢雲|行雲流水悟從容


TAG:邢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