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對於若開邦的故事,緬甸究竟為何不願提及?

對於若開邦的故事,緬甸究竟為何不願提及?

反恐戰報系關注反恐局勢的民間愛好者打造的個人自媒體平台,主要內容和素材均來自國外媒體機構,平台所有文章僅代表平台作者觀點,僅供資料積累和學習參考,轉載請註明來源,請勿用於其它用途。

緬甸不願提及羅興亞危機

在仰光,你永遠不會知道,緬甸西部若開邦的羅興亞危機已持續了一個月。

自8月25日武裝分子襲擊了警察哨所以來,已超過一百萬的羅興亞穆斯林越過邊境逃到孟加拉。在解決暴力問題,穩定若開邦以及給予人道主義援助等方面,緬甸當局的壓力巨大。

但是這個國家最大的城市仰光,表面上卻很平靜,道路乾淨,樹木蔥蔥,交通擁擠。衣冠楚楚的人們一如既往的過著平常的生活。這裡的人不叫他們「羅興亞人」。媒體也描述他們為「孟加拉的穆斯林」,有的甚至將叫他們「非法的孟加拉移民」。

一提到羅興亞人的問題,那些記者們要麼直截了當給意見,要麼試圖轉移話題,比方說,「緬甸還有許多其他的問題」。 緬甸新聞委員會副主席U Aung Hla Tun就是其中一位。 他說,「羅興亞人問題後的政治動機才是關鍵所在,我年輕的時候有一些孟加拉的朋友,他們從不會自稱是羅興亞人。羅興亞人從不屬於緬甸的少數民族,這是事實。」

羅興亞危機已經佔據世界報紙頭條數周時,這裡的報紙幾乎沒有提及現在居住在孟加拉難民營的惡劣條件。相反,報道的重點是發現了被若開邦羅辛亞救世軍(ARSA)武裝分子殺害的印度人的墳墓。

仰光大學的學生中是否有種不同的態度。他們與外界的聯繫要比上幾代的人緊密的多。學校的咖啡館裡,有些學生不願說話,有些人不願透露名字。但當問及若開邦問題時,響應竟是如此熱烈。一個女同學說:「這個問題是從外面看是一個宗教問題,但事實並非如此,暴力就是一種恐怖主義行為。國際社會對若開邦的認識是錯誤的。」她的兩個朋友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

前不久,2007年民主抗議活動十周年的紀念活動舉行。當時有數千名佛教僧侶參與了這次示威活動,後來成為眾所周知的「番紅花革命」。 「Saffron Revolution」中的「Saffron」是寓意遊行活動由上座部佛教僧侶領導的意思。不過此名稱常讓人誤解為是得名於參加活動的僧侶所穿的深紅色僧袍。僧侶反對軍政府的圖片引起了世界人民的關注。紀念活動在在仰光南部的一個修道院內舉行,院內掛著橫幅,儘是參加了抗議的僧侶、親民主人士以及工會成員。他們中許多人在羅興亞問題上有的不同看法。

丹瑞是番紅花革命的領導僧人。有人問他:緬甸對所有的人都得負同樣的責任,包括羅辛亞人也一樣嗎?

推崇民主的就能受到平等對待」他說,「但不包括恐怖分子,如果他們加入恐怖組織,他們會毀了我們這一代人的。」

毫無疑問,昂山素季長期沉默激起全世界的譴責。仰光的主流媒體是否在一直對羅興亞危機隻字不提?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編輯及前政治家給出了答案。

「每個人都害怕也都不願意觸及這個問題。第一,若開邦問題就是安全問題,所以大部分的報告根據官方新聞稿來寫的。第二,輿論壓力,如果你違背主流觀點,連你的親戚朋友都討厭你。」

歡迎關注反恐戰報微信公眾平台:fankzb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反恐戰報 的精彩文章:

美國拉斯維加斯槍擊事件知多少?
美拉斯維加斯槍擊事件中,湧現一批捨己為人的英雄
拉斯維加斯槍擊事件中英雄故事層出不窮
美國拉斯維加斯發生槍擊事件,已致50多人死亡200多人受傷
美國拉斯維加斯槍擊案致50死200傷,特朗普發推特致悼

TAG:反恐戰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