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偉人毛澤東的「一天」為何是四十八小時?很多人都沒想到

偉人毛澤東的「一天」為何是四十八小時?很多人都沒想到

毛澤東,作為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和導師,他對中國革命事業和共產主義運動的貢獻是無法估量的,他一生忘我地工作。當問及他的貼身衛士,毛澤東每天投入的工作時間是多少?他們都搖搖頭說:「無法核算。」

「毛澤東的一天,與我們普通人過的一天不一樣,他的一天是四十八小時。」衛士長李銀橋作了這樣一個權威性的、常人又難以理解的結論。

李銀橋這樣解釋:計算毛澤東的一天,不能單從早晨起床、中午吃飯、下午上班這樣來看。因為毛澤東平時的工作時間一般是從下午開始,並且一直要到第二天清晨,這時他才開始睡上四五個小時,然後再繼續工作,到第四天的清晨,或者更晚些。如果不是有重要活動,毛澤東的工作時間就是這樣反覆循環。因此說他的「一天」實際上是四十八小時,這四十八小時中除了吃兩三頓飯外,便是四五小時的睡眠時間,其餘的時間基本上是埋頭在案頭、床頭,甚至是在廁所里批閱文件、看書、找人談話等。

李銀橋回憶說:「解放戰爭初期,我在給周恩來當衛士時,就知道中央幾位領導的精力都是驚人的充沛,常常一天工作一二十個小時,有時甚至幾天不睡覺,後來我到毛澤東那兒當衛士,才算真正發現毛澤東的精力是最充沛的。當時中央的五大書記,除毛澤東外,還有劉少奇、周恩來、朱德和任弼時。由於毛澤東的工作時間是以四十八小時為『一天』來安排的,劉、周、朱、任等領導同志因有重大事情總是要同毛澤東一起開會商量,所以他們也經常要跟著毛澤東連軸轉。這幾個人中朱老總年歲最大,也就最先熬不過。五大書記開會時,我們衛士要在現場搞些警衛、服務工作,所以有時我也要到會場,領袖們一開會就是通宵,常常會議開著開著,毛澤東的精神、思維越來越活躍,而朱老總則要打起瞌睡來。除非是就重大決策進行表決時叫醒他外,一般情況下毛澤東和周恩來總是笑笑,擺手說:『別叫醒他,讓老總多休息一會兒。』連續幾十個小時工作,劉少奇和周恩來一般沒什麼問題,任弼時同志可就夠嗆了。他有高血壓病,過度緊張就容易頭暈。一到不舒服時,我就看他頭向後一仰,靠在沙發上合眼眯盹一會兒。這個時候,其他幾位書記忙勸他早些去休息。這時任弼時便趕忙敲敲他的大煙斗,說:『我比你們都年輕,你們能堅持工作,我倒回去先休息,那怎麼行呢!我應當比你們多做些事才對呀!』他話是這麼說,工作中也是這麼做的,可後來還是他最先累垮了。建國後不久,敬愛的任弼時同志就病倒了,惟獨毛澤東,好像什麼事都沒有,他工作一個通宵,就像我們幹了一個上午似的。我們衛士組正常情況下是三四個人輪流值班,我們都有這種感受,幾個小夥子也頂不上毛澤東一個人。」

「從人的生活規律而言,毛澤東的這種工作時間似乎對身體並不十分有利,他自己有沒有或者別人是否勸過他改改這種習慣?」我們進而問李銀橋。

「有過,但很難奏效。」衛士長說,「記得早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毛澤東的一位老鄉、老同學,當時是湖南第一師範學校校長,叫周世釗先生,他到北京來看望毛澤東,了解到毛澤東的這種按月亮辦事的工作習慣,過後曾專門寫信給毛澤東勸他改改這一習慣。毛澤東在周先生這一年生日這天給他回信說:『晏睡的毛病正在改,實行了半個月,按照太陽辦事,不按月亮辦事了。但近日又翻過來。新年後當再改正。多休息和注意吃東西,也正在做,總之如你所說,將這看作大事,不看作小事,就有希望改正了。』可是毛澤東始終沒有能改過來,據我了解,這種習慣毛澤東一直到他患重病不能動時才得以改正。

「記得1957年5月,當時的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伏羅希洛夫來京訪問,在離開北京時,毛澤東到他下榻處送行。伏羅希洛夫緊握著毛澤東的手,動情地說:『我最親愛的毛澤東同志,聽說你每天不分晝夜地工作,又天天熬夜,我真心痛啊!記住,為了您的中國人民和您親愛的蘇聯人民,請您無論如何也別再熬夜了。過去我也通宵工作,結果身體垮了。希望您這樣做,太陽一出來您就向它問好,太陽一落你就向它告別,去休息。』伏羅希洛夫見我也在場,便說:『哎,親愛的衛士長同志,我說得對嗎?您得督促您的主席這樣做!』當時我非常感謝蘇聯同志說的這些話。說心裡話,我和衛士們不知多少次勸毛澤東平時注意休息,少熬夜,可毛澤東根本不聽,後來,我們漸漸發現這四十八小時的『一天』,毛澤東的特殊規律,旁人根本無法改變他這種工作與生活習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國啟 的精彩文章:

毛澤東時代的社會主義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很多人都想不到
大將陳賡追女孩子時,為什麼要虛報年齡?你們會虛報年齡嗎?
毛澤東晚年的白內障基本失明,一直反對手術,為看清她才動了手術
一代開國名將戰死後,日軍都不敢靠近,確認他真死後,紛紛哭了
抗日戰爭十大豪言壯語,縱死猶聞俠骨香,句句摧心肝,淚斷腸

TAG:高國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