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臨床治療腿疾的臀部三點療法

臨床治療腿疾的臀部三點療法

先從一個案例談起,這個案例的患者是一個女患者,記不得她姓什麼了,因為她老公是金堂一個衛生院的院長,她老公和我很熟,今年四月的一天他老公帶她來找我看腳,她的右踝關節三年前扭傷,行走上十分鐘則關節疼痛,曾在四川多家骨科專科醫院求治,專家找了無數,眾說紛紜,治療方法多樣,反正效果不明顯,這三年來一直疼痛,患者甚是苦惱。

來診時我檢查了一下,就右外踝處略有腫脹,右足背伸活動有輕微受限。從癥狀來看當時應該就是一個踝關節的錯縫沒有調正骨位所致。當時我對她說「你左側臀部一定疼痛吧?」她當時深感詫異,覺得很驚奇。說「我來看右踝關節的,你怎知道我左臀部疼痛?我左臀部是經常疼痛,也差不多快三年了,但比起右踝關節來說好的多。」我說我不但知道她左臀部疼痛,而且知道什麼部位疼。於是我就去按她左側的跳躍穴,她當即疼痛得哇哇大叫,說就是那個部位。她當時看我的表情很是詫異,問我為什麼知道的這麼準確,我說我又不是神仙不過我會算。呵呵,看到這裡大家也許會覺得奇怪,這是為什麼呢?

這也沒有什麼可奇怪的,人體有兩條腿,其共同分擔著人體的體重,正常情況下兩腿受力是均勻的,當患者的右踝關節受傷後,其雙腿受力就不均衡,其力量就會偏向左側,常規情況就是左側外中線膽經一線受力要多的多,而外中線在臀部的應力點剛好在髂脊的最高點跳躍穴部位,這個部位大家直立時右腿不著力向左側偏試試,左臀髂脊下緣部一定有一個頂壓感,這個部位長期受到刺激一定會痙攣而產生疼痛。

在我的一個帖子《十二筋經是人體的十二條力線》中我就說到這個問題,這個患者就是左側膽經的這條力線也出了問題,治療右側踝關節的同時必須兼顧左側膽經的問題,一定要恢復其自身的力學平衡才能夠真正的治好這個患者。因她老公本身是外科出生,而且他們醫院也有康復理療科,我就教了一下她老公調理踝關節的方法,並要他重點撥左邊的跳躍穴,雙管齊下,目的是恢復她自身的力學平衡。她老公回去後將我教他的方法一五一十的告訴他們醫院的康復科醫生,然後他們康復科的醫生每天就按我的方法給她調理,二十天後給我來電話說右踝關節和左臀部均已經沒有明顯疼痛了,走四五十分鐘都沒明顯感覺了。

通過以上這個案例我想說的是在腰腿疼痛的患者中,絕大部分腿部疼痛的患者其疼痛部位大都在後側和外側的陽經部位多見,這和下肢三陽經的筋經循行路線有一定的相關性,當然並不完全。通過多年的摸索我發現,下肢的疼痛或者麻木在臀部位多可尋到明顯的壓痛點,而最典型的是三個點,這三個點分別是跳躍點,秩邊點和轉子點。

跳躍點也就是跳躍穴的部位,這個穴位是一個經外奇穴,其部位在髂脊最高點下緣略二橫指的位置,我臨床發現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其下肢疼痛者,絕大部分這個部位都可以摸到條索壯硬性筋結,點按這個部位其脹痛明顯,可沿下肢外側中線放射至外踝,一般下肢外側正中一線的疼痛或麻木通過手法點撥或者針刺這個部位,疼痛麻木均可立即減輕或消失,且疼痛越典型者效果越明顯。

跳躍點的啟發來源於一個女患者,這個患者姓麥,26歲,我區政府的一個工作人員,2011年9月份經一個朋友介紹來我處治療,其頸肩,腰腿均疼痛。以雙側臀部疼痛最為明顯,其雙側跳躍穴處均有一個3*4cm的一個筋結,系小時候經常生病,臀部常常肌注所致。

此患者平時特別怕冷,經常感冒,其頸腰疼痛在20歲時讀書時就開始了,工作後因干文秘工作經常伏案,故頸腰疼痛亦經常加重,並時感頭暈。曾多處治療效果不佳。來診時其面色很蒼白,一副典型的林黛玉形象,一個病美人。這個患者很怕針刺,也許由於小時候肌注太多緣故吧。

治療之初我是推拿、針灸和外敷藥配合運用,後來由於她懼怕針刺就每次來推拿治療。在推拿過程中我重點彈撥了她兩邊的跳躍穴,因為工作關係她不是每天來,是有空餘時間就來,記得她前後來我處推拿了近兩個月,全身的疼痛不適癥狀消失,而且面色也紅潤光澤了,而且沒有以前那麼怕冷了。她臀部跳躍部位的筋結也縮小到1.5*2cm大小。這個患者給我最大的啟發是四肢者諸陽之本,雙髖雙肩是人體的四大關卡,雙髖雙肩如有筋結痹堵則陽氣不達於四末,陽氣運行必然受堵。長此以往則人體必然畏寒肢冷。腰椎間盤突出類疾病下肢疼痛麻木的主要問題就是陽氣痹堵,不能下輸而溫爋之故。通過此案的啟發在後來治療腰腿疼痛的患者中我常常重點選用跳躍這個部位,通過多例患者的治療驗證臨床效果大幅度提高。這個部位慢慢的也就成為我臨床治療腰腿疾病的一個主要穴位之一。

關於秩邊點我也是一次偶然發現的這個點,這個點的位置就是平第四骶後孔,骶骨的邊緣,其實這個部位亦是梨狀肌在骶骨的一個附著部位,早年治療腿部疼痛時多取環跳針刺或者推拿。而慢慢通過臨床發現,很多腿部疼痛環跳部位並不是太理想。

記得2010年有一個患者,大概是6月份吧,具體什麼時間記不清楚了,這是一個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經過治療後腰腿疼痛已經大為好轉了,而後期就是一個臀部至腘窩有一個牽扯感不能解決,特別是身體後伸時更為明顯。就這個牽扯感治療了十來天沒有什麼進展。一天我仔細觸摸了一下他的臀部組織,發現在平第四骶後孔骶骨的邊緣深處有1.5*2cm的硬性筋結,這個筋結在表面是摸不著的,必須將手指沿骶骨邊沿向骨盆深處按壓才會發現,當時我赫然開朗,這個部位不就是梨狀肌在骶骨的一個附著部位嗎,此處痙攣必然會導致整個梨狀肌痙攣而壓迫坐骨神經而產生響應的癥狀。當即我就重點彈撥了這個點,治療後患者當即感覺臀部至腘窩的那個牽扯感明顯減輕。後彈撥治療這個點五天後癥狀消失。

在後來的診治中我就開始注意這個部位,發現很多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有下肢疼痛的從環跳至秩邊都有一個條索裝的硬性緊繃的筋,有的只限於秩邊部位,有的是秩邊直連環跳,其下肢疼痛特別是後側的疼痛越明顯的患者可明顯摸到環跳至秩邊有一根緊繃的筋,通過彈撥這根筋下肢的疼痛多立馬減輕。於是這個秩邊點也成為我治療下肢疼痛(特別是下肢後側疼痛)的一個必選點。

在腰腿疾病中,有一種情況就是患者的大腿外側疼痛或者麻木,有的表現為蟻行感,有的表現為燒灼感,亦有的感覺大腿外側冰涼。其最典型的部位就是風市穴的這個位置,在治療這類情況中除了處理風市這個位置外,我發現在股骨大轉子上方有一個點治療大腿外側疼痛或麻木效果顯著,這個點在人體平卧時大轉子直上約兩橫指的位置,腰腿疼痛的患者有很大一部分在這個部位均可摸到一個條緊繃如的條索壯的筋,這根筋就是我提到的轉子點,臨床中發現這個點不但解決大腿外側的問題,亦可解決髂腰肌的疼痛。

股骨外側中線是足少陽膽經的筋經所行區域,亦是現代醫學所說的髂脛束和股外側皮神經所過之處,我認為大腿外側麻木疼痛其很大一部分是由於髂脛束痙攣壓迫股外側皮神經的問題。點按這個部位可以很好的松解髂脛束的痙攣,髂脛束的痙攣緩解則股外側皮神經的壓迫自然會得到松解,其大腿外側的疼痛或麻木感也就自然而然的緩解或消失。

臨床治療下肢疼痛或麻木的疾病中這三個點以跳躍點最為常用,我現在基本是每人必用,其他兩個點是隨證選用。細心的讀者會發現這三個點相互鏈接後剛好是一個三角形,而坐骨神經經梨狀肌下孔出骨盆到臀部的部位就在這三個點的中心部位,現在所謂的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中其很大一部分患者實際就是梨狀肌痙攣壓迫了坐骨神經所致,而點按這三個點均可明顯緩解梨狀肌的痙攣,進而緩解下肢的疼痛。其他二個點的選用我是下肢後側疼痛選秩邊點,下肢外側疼痛取轉子點,三個點同時運用的有但不多。

今年九月份有一個女患者,姓史,45歲,在今年9月26日在一家美容院做了精油推背後當時即出現雙髖隱痛,次日即感雙髖疼痛難忍,不能站立。曾在我區某鎮衛生院輸液和針灸推拿治療8天,沒有明顯效果,於10月4日來我處求治;來診時患者以雙臀部疼痛典型,雙大腿後側至腘窩,外側至股骨外髁均有明顯牽拉感,當時患者不能單獨站立行走,是由家屬攙扶著進來的,檢查時雙側臀部肌群均緊張,臀部三點均有明顯壓痛,當時就是重點彈撥了這三個點,予推按後患者當即感覺雙髖部疼痛減輕了50/100,可以單獨下地行走,後針刺亦是重點選用這三點,配合雙下肢的殷門、風市與合陽這幾個穴位,針刺後雙臀部外敷解痙散。次日患者行走來診,自覺雙下肢疼痛已經減輕大半,前後治療12天而諸證消失。遂贈一錦旗「醫術精湛,愈我骨症」來表述其對我的感激之情。

版權聲明:本文轉載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針刀醫學分會 的精彩文章:

自己學會看腰椎間盤突出CT和MRI磁共振片子的超好教程(一)
您的肩膀還好嗎?——肩膀疼痛知識問答
針刀解決根本性問題——肘關節強直的針刀治療!
腰酸背疼、頸椎痛,這些生活中最傷身體的姿勢,你每一個都做過

TAG:針刀醫學分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