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還在迷信世界名表十大排名?寶璣封神錄

還在迷信世界名表十大排名?寶璣封神錄

任何一家傑出的手錶公司在隊伍中必定有一支出色的製表匠、設計師、工程師、開發人員、市場專家和管理人員等隊伍。

但是,在鐘錶業的歷史上有這麼一個人,集上訴所有身份於一身:他的名字是亞伯拉罕·路易·寶璣,他留下的遺產是無與倫比的野心、信心、企業家思維和對技藝的獨特見解。

而老鄧構想是分三個章節,讓表友們近距離看看寶璣品牌輝煌的過去和現在,以及以及你想知道的有關這個品牌的所有重要細節。

如果要寫一本關於寶璣的書很容易寫出一本動輒幾百頁的來——但是參加這場盛宴恐怕已晚,已經有許多關於其令人敬畏的作品發表。

因此,如果只是簡單地把已經積累的歷史知識搬到這篇文章,未免有點不負責任,但是——正如前面說過的那樣——我們將覆蓋所有具有歷史意義成就和發明,以及自1999年Swatch集團興起的復興活動起又做了點什麼。

亞伯拉罕·路易·寶璣於1747年出生在納沙泰爾(Neuchatel),這個小鎮現在都享譽瑞士鐘錶業。在他青少年時期,就第一次離開家鄉到凡爾賽,後來到巴黎開始其製表學徒生涯。

1775年,在其28歲時,他在巴黎西奈島Ile de la Cité創辦了他的第一個作坊——距離久負盛名的盧浮宮和芳登廣場就一步之遙——得到約瑟夫-弗朗索瓦?瑪利(Joseph-Fran?ois Marie)修道院院長的支持,他不但幫助這個年輕的製表人用自己的名字開啟製表生涯而且幫助其接近法蘭西宮廷。儘管法國的貴族很快就開始支持這位年輕的製表人和企業家,但是在法國大革命期間寶璣不得不離開巴黎,直到數年後的1795年才回到那裡。

嶄露頭角的天才。1780年,也就是擁有自己作坊僅5年後,他開發出了世界上第一款自動上鏈機芯。沒錯,現代自動表的基礎就是通過寶璣的發明打下的。

他的目標是打造一塊不需要任何鑰匙上旋(因為那時通過錶冠給機芯上旋都還不現實),而是自己給主簧上旋的懷錶。他的「自動表」機芯配的擺輪可以響應佩戴者手持表時的姿勢以及走路時的移動。

通過擺輪彈簧,每次移動後都會回到原來的位置,從而推動兩個轉動的發條盒並且在彈簧完全釋放後停止。當然,這並不等同現在的雙向上鏈結構,而應該理解為鎚子一樣的重金屬加工而成的結構。

第一塊配有自動機芯的寶璣表,在1780年售給了奧爾良公爵,從18世紀80年代起,他的「自動上鏈表」讓他在凡爾賽宮庭乃至整個歐洲都名聲大噪,而且亞伯拉罕·路易·寶璣從1787年到1823年間製作並售出了60多個樣式,老鄧猜想在1780年和1787年間也售出了20到30款(他早期7年的文件資料相當匱乏)。

順著時間的印記,1780年前幾乎所有三問報時表都以響鈴為主,而三年後三問表又發生了不可思議的變革,音簧成了報時裝置的主流。

首批一問報時表問世近一個世紀後,寶璣對於改進打簧聲音和音樂機制的有效性這個想法相當著迷。1783年見證了他的研究和試驗的成效,他創造了第一塊打簧報時表,報時不是通過響鈴而是通過音簧。

他起初的設計基於一個直線結構交叉安裝在背夾板上,但是沒過多久他就開始採用圍繞機芯的盤曲形彈簧,實現更長和更響的報時聲音。帶來的另外一個好處是,報時表的厚度大大降低了,同時音符也更加和諧和低調。

寶璣(品牌)稱之為「一項非常傑出的發明並且為多數當時的製表人立刻採用。寶璣還發明了多種打簧表的打簧機制,或者是錶盤面機芯裝置,也就是著名的刻種、半刻種和分鐘報時。」

在其生涯早期,亞伯拉罕·路易·寶璣就開始改善他的格狀飾紋雕刻錶盤,這便是我們今天喜愛稱作寶璣針和寶璣數標的基調,這種變化的意義在於提高了其設計的易讀性和辨識度。

高雅的盤旋形阿拉伯數字(偏好米色琺琅上的藍色)和理想尺寸的末端帶小圓圈的分針和時針,搭配高度雕刻的錶盤,辨識度極高,而且造就了完全超越時代的美感,直到今天仍被廣泛使用,通常是基本不做改變。

老鄧說表:聽到了三問報時打簧,看過了改進的易讀性,貌似18世紀晚期的機械錶各方面都很成熟——但是我們知道現實不是如此。因此,關於寶璣在1790後的發力,將在下一篇稿續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鄧說表 的精彩文章:

戰鬥民族弄出來的手錶,竟然也是一股「文藝范」
為何高端的「蕭邦」,157年時間沒有攻下中國市場?
嚴肅點!勞力士被改成「史努比」到底是誰幹的?
花十萬買的名表,日曆每天中午跳!這麼快就有問題了?
觸碰未來?人格分裂的機器人有話要說

TAG:老鄧說表 |